齊威王生平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齊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媯姓,田氏,名因齊,齊桓公***與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早在古齊國時,田氏奪取11個姜氏的政權,建立了田氏齊國。齊威王、齊宣王是兩位比較賢明的國君,他們招賢納士,齊威王、齊宣王之時,為齊之鼎盛時期,時楚已先後滅魯國以及魯南諸國,也有山東東南部地區,對齊國形成直接威脅,所以隨著形勢的發展,齊威王時接原有西段長城,繼續向東展修,宣王續之,修至濱海,作為對楚的防線。時楚亦為戰國七雄之一,國勢強盛,滅魯脅齊,故戰國時期整個齊長城已主要防禦楚國了。

  田因齊初立,見楚、吳、越三國俱稱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稱“齊王”。齊威王以鄒忌為相國,用田忌為司馬,孫臏為軍師,教兵習戰,以謀征伐。

  齊國是天下大變化的樞紐,齊威王田因齊即位三十餘年,做了三件大事,而其所作的每件事都改變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鐵腕整肅吏治,啟動了戰國之世第二次變法的潮流,帶出了韓秦變法;第二件,與魏國霸權對抗,打了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兩場大勝仗,使魏國霸權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國獨霸變為齊秦魏三強鼎立;第三件,建立稷下學宮,使天下士子由爭相“留魏”變成了爭相“留齊”,天下文明潮頭自然也由魏國轉到了齊國。在三十年裡,齊國能夠打敗魏國,自然是齊威王扭轉乾坤。秦孝公英年早逝在如今 天下君主中,齊威王就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

  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韓、魏、魯、趙等國都來入侵,出現了“諸侯並伐,國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虛心納諫,立即振作起來,下定了“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決心。平民鄒忌以鼓琴求見,勸威王用賢臣、除奸佞,恤民養戰,經營霸王大業。威王見鄒忌是個人才,三個月後就用為相國,加緊整頓朝政,改革政治。

  即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大夫,勤理政務,荒地得墾,人民富饒,不但人正直、不善結納近臣,故時有毀言謗語;阿城***今山東陽谷縣東北***相反,田地荒蕪,倉庫空虛,防務鬆弛,但對阿城大夫卻日有美言。齊威王派人查得真情,立即召回二位大夫,當眾給即墨大夫加封萬戶土地的封賞;對阿城大夫則處以烹刑。由是,齊國上下震動,人人不敢隱過是非。

  威王還下令全國:不論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當面提出君主過失的,得上賞;用書面指出君主過失的,得中賞;在廣眾中議論君王過失的,得下賞。由於廣開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齊國大治。

  齊威王決心稱霸天下,他鑄鼎聲稱:“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謨克誠。其唯因齊,揚皇考昭統,高祖黃帝,邇嗣桓文,朝問諸侯,合揚厥德。”在這裡,他表示要以黃帝和齊桓公以及晉文公的功業來發揚乃父桓公***田午***的令名令德。

  他精選郡守,加強邊防。使南子守南城拒楚,田肹高唐拒趙,黔夫守徐州拒燕。用種首為司寇以安境內;用田忌為司馬,孫臏為軍師,教兵習戰,以謀征伐。他把這些人才看作比夜光珠還要珍貴的國家至寶。

  公元前353年和前341年,齊國出兵救趙救韓,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桂陵戰役和馬陵戰役。兩次打敗了強大的魏國,開始稱雄於諸侯。到齊威王晚年,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

  齊威王的歷史評價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伊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於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史記·滑稽列傳》***

  但他虛心納諫,振作起來,下定了“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決心。

  首先從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瞭解地方管吏的政績情況,左右都說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壞的。齊威王又親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訪、向老百姓調查瞭解,其結果與左右說的截然相反,事實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區“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卻是“田野不闢,民貧苦。”***《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那麼,為什麼左右瞞報實情,顛倒黑白,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

  原來,即墨大夫為人正直,一心為人民辦事,不善結納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們都說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於用賄賂手段買動人情,巴結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們都說阿城大夫是好官。

  齊威王掌握了實情以後,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來,對確有政績的即墨大夫“封之萬家”;對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賄賂而隱瞞實情的大臣“皆並烹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此後,“群臣聳懼,莫敢飾非,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資治通鑑》***

  齊威王治吏在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給後人留下了諸多啟示。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

  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難以正人。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齊威王即位之初,正是因為他貪圖享樂,沉湎於酒色,左右大臣和地方官吏才敢不擇手段謀取私利,以致百官荒廢,國人不治。還是這個齊威王,當他幡然醒悟,勵精圖治,“一鳴驚人”的時候,欺騙***沒有市場了,所以人們也就“莫敢飾非,務盡其情”了。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比如,哪一個執政者喜歡受人吹捧,其來自下面的多是阿諛奉承;哪一個執政者喜歡好大喜功,其下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一個執政者不講實事求是,下面必然會刮***浮誇之風。因此,各級領導幹部應該認識到,上面刮什麼風,下面就會下什麼雨。官德影響著政風,政風影響著民風。領導幹部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國家政風民風的好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官德建設,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清正廉潔、任勞任怨、幹事創業的幹部。讓每一位幹部都成為下屬垂範的表率,群眾學習的榜樣。

  2、偏信則闇,兼聽則明。

  齊威王真是一位知錯就改、求真務實的實幹家。從他治吏這件事,我們可以想象到,如果當時他只是聽了左右大臣的彙報就下結論的話,其結果會截然相反,被烹的肯定不是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此,後果就不堪設想,他的治吏改革不但達不到扶正壓邪、揚善除惡的目的,反而會助紂為虐,官場不正之風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會愈演愈烈,改革就會失敗。官,是一個國家或地方的決策和指揮者,如果一旦出現決策指揮錯誤,受害的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古人都明白:“國之所以亂者,廢事情而任非譽也。”***《管子·明法解》***何況今人呢,如今的領導幹部更應該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注重調查研究,不偏信,多兼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的決策,指揮才會儘量避免失誤。

農村會計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索米長安的典故
相關知識
齊威王生平事蹟
王勁哉將軍生平事蹟介紹
喬納森斯威夫特的生平事蹟
王守仁的生平事蹟
王羲之生平事蹟
曹操生平事蹟
冰心的生平事蹟
胡塞爾的生平事蹟
加爾文生平事蹟介紹
培根的生平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