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的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查拳是回族傳統拳術長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於山東省。分冠縣"張氏"查拳、"楊氏"查拳和任城"李氏"查拳三支。其中,冠縣"張氏""楊氏"與明末抗倭英雄--濟寧人戚繼光所徵兵將新疆回族查密爾***尚義***有關。冠縣兩派查拳的師承分途約在清雍正年間,而任城一派技藝的形成或許更早。2008年6月7日,查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查拳的基本介紹

  查拳起源於山東冠縣張尹莊***又名一里莊***,由回族人查尚義***查密爾***、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創編並在回民中傳播。據查拳拳譜和歷代繼承人相傳,明朝西域回民查尚義為抗擊倭寇侵略我國沿海,應徵到內地,行至山東冠縣因病療養,當地百姓對這位愛國義士愛戴尊敬,精心護理,他病癒後為感激當地百姓的恩情,遂將周身武藝留傳給冠縣一代人民。查拳是中國拳術之一。回族人最喜愛的拳種,盛行於山東、河南、河北各省。查拳起源於山東冠縣張尹莊***又名一里莊***,由回族人查尚義***查密爾***、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創編並在回民中傳播。

  查拳的發展起源

  關於查拳的起源說法不一。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經常侵擾中國東南沿海,明帝命戚繼光為抗倭大將,並詔書天下,聚兵東征,抗倭保國。新疆回族查密爾***尚義***,出於愛國,應徵東來抗倭。但是由於路途遙遠,氣候多變,長途跋涉中,經魯西染病。後經當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漸康復。為報答關照之情,查尚義將自己武藝悉心傳授給回族鄉親。他逝世後,人們方便把他傳授的武藝命名為查拳,以資紀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師弟滑宗歧所傳,故有“查滑不分”之說。
 

  查拳的歷史發展

  查拳的發展,早期應推清雍正時的“飛腿”沙亮。在《冠縣誌》中記載“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進土改侍衛,授巡捕營守備,歷升陝西延綏鎮標左營遊擊,乾隆十三年徵大金川力戰陣之……。”

  清末山東冠縣張其維武藝精湛,手指功夫如鋼似鐵,力穿牛腹,一指點在對方身上,莫不指到人倒,數人圍攻休想得手。他還練就一支虎尾钂,如游龍飛鳳,快如電掣,勇如猛虎,堪稱絕技。張式查拳張其維終生好武,授拳嚴格有方,培養出了一大批查拳名手,如張西彥、張鳳嶺、張英振、張英健、張錫太、李超群、常振昔、何振全、宋義洲、何亭英……大槍楊鴻修也是清末一代查拳名師,他身材高大卻非常靈活,又;快拳楊“,名噪武林。他培養出了大批高足,如打敗外國大力上的”神力王“王子平、”山東雙馬“馬金標和馬永奎以及於振聲、何振江、米廣亭、馬格甫等。另有以濟寧人李恩聚為代表的”李式“查拳,由於收徒甚嚴,授徒拔少。其拳剛勁有力,勢勢連貫。 在北京地區早有查拳流傳,其中比較有影響的號稱”大槍劉“的劉昆,回族,字世安,原籍山東省臨清縣劉家莊人,生於1868年,卒於1965年,享年97歲。其祖父在慶王府當差,是清朝八旗總教頭。其父為清朝北守備。劉昆曾任北營***右營***武術教頭,兼教四王爺。後在東直門北小街清真寺武術學校,經朱慶蘭介紹給少帥張學良,又去國立東北大學任教授。解放後,在日壇西門立場教授武術。劉老師1957-1959年是朝陽區政協委員。劉老師文武才學淵博,他曾以八母大杆子之徒戰勝眾多高手,以”大槍劉“名揚海內外。劉老師武功精湛,其弟子有趙德樸、楊玉成、鄭天祥、姜祥祿、董興華、李光福、李兆祥、劉竹巖***子***、王庫、劉鴻池、杜劍堂、胡西材、朱長友等。

  真正比較廣泛系統地流傳北京的查拳應首推1956年應國家體委邀請來京傳藝的常振芳。

  著名武術家常振芳***1898-1979***,自幼酷愛武術,苦練不輟,深得張其維老師的器重。所以,青少年時就以武藝超群而聞名邏爾,成為張氏查拳門下的佼佼者。常老師一生致力於武術教學研究,造詣深透,使查拳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風格特點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豐富。他不但精通查拳,而且通曉諸家拳術,尤其劍術早在南京國術館時,就深得館長張之江的嘗識,享譽黃河南北。其動作出神入化,成為眾多武技名手追求的模式。1928年在山東省濟南擺擂比武,常老師”順手牽羊“、”靠身拳“輕取山東省警察局武術教習。

  1937年日軍侵入華北。 常老師加入了抗日大刀隊***即馮玉祥部四十四旅武術隊***並任隊長,在房山區硫璃河一帶的戰鬥中,殺得日寇魂喪膽破。常老師在京期間,先後任北京市總工會、工人體育場、公安部等處武術教練。1960年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多次參加中國武術運動會、出任裁判和總裁判長等職。出版了《四路查拳》,參加國家武術甲、乙、丙組刀、槍、劍、棍、拳套路的編寫工作。常老師一生曾傳藝于山東、河南、河北、江蘇、江西、天津等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中國第一位武術教授張文廣為最傑出者,現任北京體育大學顧問。常老師在北京期間首次打破不收漢族人為徒的慣例,開始吸收漢族學員入門共毫無保留地精心地系統傳授查拳技藝。較有成績的學生有:齊謀業、翟金生、董世明、孫長立、邢寶仁***故***、路景臣、曹崇柱、楊茂林、張旭初***已故***、馬金龍、張汝志、張汝維、李全坤、張忠良、白德金、黃雲貴、王少昆、王守仁、王立田、王立英、楊思俊***故***、宋雲培、王世新、劉鴻池、董秉章、李國瑞、韓勇、毛淑英等。

  查拳重視彈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個動作。第一、二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剛一柔的技術要求。查拳還分長短單***雙***練器械以及對練***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構成查拳體系基本動作和技擊方法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躍旋轉、擊、刺、劈、砍等。查拳有以下4個特點:①姿勢舒展,動作緊湊。②動迅靜定。腰似蛇行腳賽鑽,行如風,站如釘,亦即在練功過程中,不論大動作或小手法都必須非常快速、敏捷,同時在異常快速旋轉、閃躲或衝、蹬、踢等技擊方法進行時,又能突然地靜止而穩定。③發力順達,節奏鮮明。④協調完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查拳被列為中國武術表演和比賽專案

霍氏八極應手拳的簡介
醉拳的簡介
相關知識
查拳的簡介
洪洞通背拳的簡介
洪洞通背纏拳的簡介
北派通背拳的簡介
五行通背拳的簡介
通背拳的簡介
車氏形意拳的簡介
宋氏形意拳的簡介
武警擒敵拳的簡介
美國式自衛術卡柔肯拳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