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賢之言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言偃出生於吳地,成年後到魯國就學於孔子,從言偃比孔子年輕四十五歲來看,他當是孔子晚年的學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言偃即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言偃 ***前506--前443 ***。字子游,又稱叔氏。春秋時常熟人。孔門72賢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 。擅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讚。孔子曾雲:"吾門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門下有了言偃,我的學說才得以在南方傳播。故言偃被譽為“南方夫子”。後人配祀孔廟,稱“十哲人第九人”。唐以後多次追封。明嘉靖時改稱“先賢言子”。清康熙時設定五經博士一員,由言偃後裔世襲。今虞山鎮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東嶺有言子墓,學前街有言子專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故事

  據《論語》 、《禮記》等書記載,言偃在孔子處學習十分勤奮,遇到疑難問題常向孔子請教;孔子也視言偃為他所滿意的及門弟子之一,曾向言偃描繪過他心中的理想社會的美境。一次,言偃陪孔子參加臘祭***十二月時獵禽獸歲終祭先祖的一種活動***,祭祀儀式結束後,兩人走到宗廟外面高大的建築物旁邊,孔子仰天長嘆。言偃覺得十分奇怪,就問道:老師為什麼嘆氣?孔子說:我沒有趕上大道實行的時代和 三代***夏、商、周***英明人主當政的時代,可心裡總是很嚮往啊!接著他滔滔不絕地向言偃描述了"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的大同社會的景象。這在言偃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後來在魯國當武城宰時,遵照師訓,以禮樂教化人民,做出了成績。一次,孔子來到武城,聽到了處處有絃歌之聲,於是微笑著對迎接他的言偃說:"割雞焉用牛刀?"意為治理這個地方還用得著小題大做,以禮樂來教育嗎。言偃恭敬地回答說:以前老師曾教導我,做官的學習了就會有仁愛之心,老百姓學習了就容易聽指揮,聽使喚,教育總是有用的啊!學生的回答使老師十分滿意。孔子對隨同他一起來的學生說,言偃的話是正確的,我剛才那話不過是與他開個玩笑罷了。這說明言偃對孔子的思想,不僅能深刻理解,而且做到了身體力行。接著,孔子又問言偃道:你在這裡得到什麼人才沒有?言偃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公事從不到我屋裡來。言下之意是此人行為端正,不對上司拍馬奉承,是可以重用的一個人才。這說明言偃很能識別人才,當了官以後,不是專喜聽恭維話的。

  後世封號

  言偃死後得到後人的崇敬,累世不絕。唐代開元八年***720年***他被列為十哲之列進 入孔廟而受到人們的祭祀。十九年以後,即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迫封為號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為丹陽公。南宋鹹淳二年***1266年***被封為吳公。元代大德年間,被封為吳國公。明嘉靖年間,被封為先賢言子。清代承襲明代的封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批准在言偃後裔中設五經博士一員,世代承襲,用以奉祀先賢。清代幾個皇帝南巡,先後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墓致祭,並贈送御筆題的匾額。

戰國時期李園如何讓妹妹當皇后的
一代思想家子游的故事
相關知識
七十二賢之言偃
言偃是七十二賢嗎_言偃的故事
七十二賢之一子夏
七十二賢之首顏回
七十二賢之冉耕
孔門七十二賢宓子賤
孔門七十二賢具體有誰
七十二賢顏回生平事蹟簡介
孔門七十二賢澹臺滅明
孔子七十二賢人端木賜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