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舒曼文化合流理論的反思與建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論文摘要: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論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二語言獲得研究理論之一。從闡釋學的理論角度出發,重釋並建構文化合流理論的元理論問題,證明文化合流理論對於第二語言獲得的合理性,並從交往行為理論的角度出發,指出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的建構能夠促進文化合流。

  論文關鍵詞:文化合流;闡釋學;交往行為理論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主要研究語言學習的心理過程與學習規律,是一門跨學科的理論。在語言獲得的研究中,經歷了從“教”到“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重心的轉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把“教”放在主導地位,重視語言教學理論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才開始受到應有的關注,第二語言的學習理論開始成為研究的熱點,並出現了許多有影響的理論和假說。其中舒曼***Schu—mann***的“文化合流理論”是最具影響力的第二語言學習的研究理論之一,它享有與喬姆斯基的“語言習得機制”假說、克拉申的“語言監控模式”假說、塞林格的“中介語”理論等著名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模式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與這些第二語言學習理論不同,舒曼把“文化認同”作為第二語言獲得的著力點,認為這一因素對第二語言的獲得極其重要。文化合流的第二語言獲得理論順應了當前全球化的趨勢,因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為此,非常有必要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這一理論。此外,由於文化合流是在心理語言學背景下誕生的新興的、跨學科研究領域,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從社會環境和個人的心理因素的心理學實證研究出發來研究文化合流理論。本文從闡釋學這一角度論述這一獲得理論的合理性,並且從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出發論述良好的交往環境能促進第二語言獲得的研究。

  一、對文化合流理論的爭議與反思

  舒曼在1978年提出了文化合流理論。文化合流是指一種逐漸適應新的文化的過程。這一模式的中心命題是:第二語言的獲得是文化合流的一個方面,一個人能將自己的文化與第二文化合流多少決定了一個人獲得第二語言的成敗,也就是說,文化合流理論強調的是第二語言獲得是由學習者與所學語言的文化之間的社會及心理距離所決定的——距離越近,學習者的學習愈成功,反之亦然。文化合流理論力圖說明在第二語言獲得過程中,對第二文化的認同感對於語言獲得的關鍵作用。第二語言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如果學習者對於第二文化有崇拜感、親近感和認同感,他就越容易獲得第二語言。

  自文化合流語言獲得理論提出以來,儘管其實踐效果和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但爭議也是頗多的。例如,有的學者從心理學的角度駁斥了這一理論,認為其並沒有說明第二語言規則是如何在大腦內部建立的,學習者綜合各種語言資訊的機制是如何運作的,也就是說,該理論未能進一步解釋第二語言知識是怎樣在“黑箱”中被內化和吸收的,即輸入是怎樣變成攝入的,然後又是怎樣進入學習者現存的中介語系統而改變中介語知識結構的。誠然,文化合流理論缺乏對大腦的語言學習規則的深入的實證研究,但文化合流理論避開這一複雜心理現象的說明是有客觀理由的。

  心理學是植根於經驗和假設的實證研究,儘管實證研究極其重要,但實證研究往往是帶著某種先人為主的理論指導的研究,或以驗證某種假設為目的的研究,不僅如此,其結果常常與理論並不相符或與假設並不相關,使研究陷入困境。例如,關於雙語者的語言是如何在大腦中表徵的探討,就遇到類似的困難。問題就在於實證研究是基於一些自以為是“不言自明的理論和假設”而操作的,而這些理論恰恰最值得反思。也許舒曼正是意識到用實證的方式來研究大腦的執行規則會有諸多的“未知”,畢竟這些關於人的大腦處理資訊的規則是不可感的,即使是可感的,你也無法確認你的可感是否與他人相同。所以,對於文化合流是如何通過大腦的規則執行影響第二語言學習及學習者如何綜合語言資訊,舒曼並未作出任何闡述。他的這一做法給予人們的啟示是某些研究,尤其是關於大腦的心理學問題也許是無法從實證科學研究中得到確切的結果的,或許某些人文科學的問題如文化合流的問題,可以應用人文科學的方法即尋求元理論性的問題得到深刻的揭示。

  除此之外,與第二語言學習更為密切相關的是,有些學者指出它不適於課堂學習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是一種強調學習者深入到第二國自然習得第二語言的模式,而非本國的課堂教學.不可否認,對於與第二語言文化的心理距離,當然是深入到第二語言學習的國家而能夠更加的接近。但這種學習語言的條件並非所有第二語言的學習者都能夠實現,所以只能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儘量創設這一條件。許多課堂教學實踐證明,文化的匯入無疑比拒絕滲入任何第二語言文化去學習語言要有效的多,儘管沒有深入第二語言國家學習語言有效。正像舒曼所指出的那樣,心理距離決定了第二語言學習的成功與否,只要是能夠讓第二語言學習者與第二語言文化的距離趨近,就能夠有效地促進第二語言的學習,並非只能通過深入第二語言國家才能實現文化合流。為此,在第二語言學習的課堂要儘量匯入相關的文化因素,建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讓第二語言學習者對第二語言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文化合流,更好地取得第二語言學習的效果。
  可以看出,對於文化合流理論的爭議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其一,是針對文化合流的理論問題:如果不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一模式進行論證,人文科學的方法是否能夠迎難而上?其二,文化合流理論的適用範圍問題:如果沒有條件深入到第二語言國家內學習語言,文化合流是否可能?其三,如果文化合流可能,如何才能加強文化合流,從而能更好地促進第二語言的學習?以下就這3個相互關聯的方面進行論述。

淺析英漢成語對比與對外漢語成語教學
淺談言語行為理論與語篇分析的關係
相關知識
淺談舒曼文化合流理論的反思與建構
論舒曼文化合流理論的反思與建構
反思與建構當代教育科學研究論文
淺談企業文化建設的論文
淺談教師文化知識和教學法
淺談禪茶文化的歷史起源
淺談中英文化中的語言差異
淺談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論文
淺談企業文化建設
淺談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