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分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茶道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那茶道茶具有什麼分類?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茶道茶具的分類,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茶具的分類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而成的器具。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 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人用青銅製作盤、盛水,製作爵、尊盛酒,這些青銅器皿自然也可用來盛茶。

  本世紀80年代中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謂是金屬茶具中罕見的稀世珍寶。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元代以後,特別是從明代開始, 隨著茶類的創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包括銀質器具在內的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製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屬製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效能,這樣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錫製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於世。

  茶道茶具的歷史

  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

  因此,在歷史上,有關因茶制宜選配茶具的記述是很多的。唐代陸羽通過對各地所產瓷器茶具的比較後認為:“邢***今河北鉅鹿、廣宗以西,河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紹興、蕭山、浦江、上虞、餘姚等地***。”這是因為唐代人們喝的是餅茶,茶須烤炙研碎後,再經煎煮而成,這種茶的茶湯呈“白紅”色,即“淡紅”色。一旦茶湯傾入瓷茶具後,湯色就會因瓷色的不同而起變化。“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今安徽壽縣、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黃,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錦江流域和南昌、豐城、進賢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為青色,傾入“淡紅”色的茶湯,呈綠色。陸氏從茶葉欣賞的角度,提出了“青則益茶”,認為以青色越瓷茶具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陸龜蒙則從茶具欣賞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澤如玉,又有畫飾的為最佳。

  從宋代開始,飲茶習慣逐漸由煎煮改為“點注”,團茶研碎經“點注”後,茶湯色澤已近“白色”了。這樣,唐時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無法襯托出“白”的色澤。而此時作為飲茶的碗已改為盞,這樣對盞色的要求也就起了變化:“盞色貴黑青”,認為黑釉茶盞才能反映出茶湯的色澤。宋代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今福建建甌所造者紺黑,紋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蔡氏特別推崇“紺黑”的建安兔毫盞。

  明代,人們已由宋時的團茶改飲散茶。明代初期,飲用的芽茶,茶湯已由宋代的“白色”變為“黃白色”,這樣對茶盞的要求當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時尚“白色”。對此,明代的屠隆就認為茶盞“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明代張源的《茶錄》中也寫道:“茶甌以白磁為上,藍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後,瓷器茶壺和紫砂茶具興起,茶湯與茶具色澤不再有直接的對比與襯托關係。人們飲茶注意力轉移到茶湯的韻味上來了,對茶葉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側重在“香”和“味”。這樣,人們對茶具特別是對壺的色澤,並不給予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壺的“雅趣”。明代馮可賓在《茶錄》中寫道“茶壺以小為貴,每客小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閣。”強調茶具選配得體,才能嚐到真正的茶香味。

  在中國民間,還有“老茶壺泡,嫩茶杯衝”之說。這是因為較粗老的老葉,用壺沖泡,一則可保持熱量,有利於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於茶湯,提高茶湯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則較粗老茶葉缺乏觀賞價值,用來敬客,不大雅觀,這樣,還可避免失禮之嫌。而細嫩的茶葉,用杯沖泡,一目瞭然,同時可收到物質享受和精神欣賞之美。

  因地制宜: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長江以北一帶,大多喜愛選用有蓋瓷杯沖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壺泡茶,爾後將茶湯傾入茶盅飲用。在長江三角洲滬杭寧和華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們愛好品細嫩名優茶,既要聞其香,啜其味,還要觀其色,賞其形,因此,特別喜歡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帶的許多地區,飲茶注重茶葉的滋味和香氣,因此喜歡選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蓋瓷杯沏茶。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

  茶道茶具的配件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 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4.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

  5.茶夾:又稱「茶鏟」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6.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中國茶藝和日本茶道的區別
公道杯的應該怎麼使用方法
相關知識
日本茶道的茶具分類介紹
茶道器具的分類
茶道茶具分類
茶道用具的分類方法是什麼
茶道茶葉的分類是什麼
茶道用具的發展過程
日本茶道用具圖片欣賞
日本茶道用具建水的介紹
日本茶道用具建水的作用
茶道茶葉的分佈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