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日本投擲***的真正意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到底是什麼?是為了遏制蘇聯擴張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相關資訊,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同所有美國人一樣,我們被教導說,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擲***,是為了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拯救美國人和日本人的生命,但當時大多數美國高階將領所說的卻是另一種情況。

  美國總統杜魯門指派的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小組1946年7月撰寫的關於空襲日本的調查報告指出:基於對所有事實的詳細調查以及倖存日本領導人的證詞,調查人員認為,即使不使用***,或蘇聯沒有參戰,美國也沒有或打算制定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日本也肯定會在1945年12月31日前、很可能在11月1日前投降。

  時任盟軍最高指揮官、制定了二戰時期盟軍在歐洲和日本大多數軍事計劃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說:“日本人已經準備投降,沒必要用這種可怕的東西攻擊他們。”

  從1942年開始擔任美國海軍最高指揮官、實際上的首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並參與美國二戰時期主要軍事決策的威廉·萊希寫道:“我的觀點是,對廣島和長崎使用這種殘忍的武器,對我們的對日戰爭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未來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令人恐懼,我自己的感覺是,作為第一個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我們採用了類似於中世紀野蠻人的道德標準,我並沒有被教導要以這種方式作戰,我們不能通過屠殺婦女和兒童獲取戰爭的勝利。”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對此表示贊成,麥克阿瑟認為在軍事上使用***沒有任何道理,他說,如果美國像隨後所做的那樣,同意保留天皇制度,戰爭可能會提前幾周結束。

  1、使用核武器沒有必要針對城市

  即使是支援使用核武器的軍官,也認為應當針對人煙稀少的地區或日本的軍事目標,而不是城市。

  例如,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劉易斯·斯特勞斯曾建議,以非致命的方式展示核武器,比如轟炸東京附近的一處森林,足以促使日本投降。

  喬治·馬歇爾也表示贊同,部分當代文獻顯示,馬歇爾認為,這類武器可以首先用於攻擊大型海軍設施等軍事目標,如果沒有取得完全的效果,可以考慮轟炸一系列大型製造業中心,並事先警告日本人我們打算摧毀這些地方。

  在馬歇爾看來,關於使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是否有必要針對民用目標,而非嚴格意義上的軍事目標,事實上,當時雖然城市中駐有日本軍隊,但廣島和長崎在美國作戰計劃制定者眼中沒有軍事價值,這也是此前兩座城市都沒有受到大規模轟炸的原因之一。

  2、對日本使用***意在限制蘇聯擴張

  如果使用***不是結束戰爭或拯救生命的必要措施,那麼為什麼決定使用,尤其是在遭到這麼多人反對的情況下?

  有一種說法是,科學家們想試試他們的新玩具,然而,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大多數科學家都反對對日本使用***,對***研製發揮重要作用的愛因斯坦***但他沒有直接參與“曼哈頓計劃”***說:絕大多數科學家反對倉促使用***,他認為,使用***是一個政治和外交決定,而不是軍事或科學決定,實際上,一些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1945年曾直接寫信給國防部長,試圖說服他不要使用***。

  對日本使用兩顆***後,多名歷史學家指出,使用核武器的目的之一是向蘇聯展示新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1945年8月,蘇聯和美國的關係已經嚴重惡化,杜魯門、斯大林和丘吉爾共同參加波茨坦會議後僅4天,美國就在廣島投下了***,在這次會議上,美國人和蘇聯人互相指責和猜疑,蘇聯軍隊佔領了東歐大部分地區,杜魯門及其顧問希望,美國對***的壟斷能夠在與蘇聯的外交關係中發揮槓桿作用,照這樣說,對日本使用***可以被視為打響了冷戰的第—槍。

  據《新科學家》週刊2005年報道:按照兩位歷史學家的說法,美國1945年決定對廣島和長崎使用***,是打算打響冷戰,而不是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表示,60年前使數公斤鈾和鈽發生裂變反應並殺死超過20萬人,主要是為了向蘇聯施壓,而不是威嚇日本,做出這一決定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是有罪的。

  對美國、日本和蘇聯外交檔案的最新研究顯示,杜魯門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蘇聯在亞洲的擴張,澳大利亞記者約翰·皮爾格指出:戰爭部長史汀生對杜魯門說,他“擔心”在美國空軍大規模轟炸日本後,新武器的威力無法展現,他的外交政策同僚希望能用***“嚇唬”蘇聯人。

  廣島被夷為平地後的第二天,杜魯門總統說,他對“試驗”取得“壓倒性成功”表示滿意。

  相關資料介紹:

  ******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和聚變武器***亦稱為***,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汙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 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其中主要利用******厬U***或鈽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通常稱為***;主要利用重氫***dao H,氘***或超重氫***chuan H,氚***等輕原子核的熱核反應原理製成的熱核武器或聚變武器,通常稱為***。

  中國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燃燒時釋放的能量,來自碳、氫、氧的化合反應。 一般化學***如******TNT***爆炸時釋放的能量,來自化合物的分解反應。在這些化學反應裡,碳、氫、氧、氮等原子核都沒有變化,只是各個原子之間的組合狀態有了變化。核反應與化學反應則不一樣。在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裡,參與反應的原子核都轉變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發生了變化。人們習慣上稱這類武器為原子武器。但實質上是原子核的反應與轉變,所以稱核武器更為確切。

  核武器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只裝化學***的常規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焦耳,比1千克******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焦耳約大2000萬倍。核武器爆炸釋放的總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釋放相同能量的******量來表示,稱為***當量。美、蘇等國裝備的各種核武器的***當量,小的僅1000噸,甚至更低;大的達1000萬噸,甚至更高。

  核武器爆炸,不僅釋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應過程非常迅速,微秒級的時間內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圍不大的範圍內形成極高的溫度,加熱並壓縮周圍空氣使之急速膨脹,產生高壓衝擊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還會在周圍空氣中形成火球,發出很強的光輻射。核反應還產生各種射線和放射性物質碎片;向外輻射的強脈衝射線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造成電流的增長和消失過程,其結果又產生電磁脈衝。這些不同於化學***爆炸的特徵,使核武器具備特有的強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等殺傷破壞作用。核武器的出現,對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產生了重大影響。

  ***主要是利用核裂變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來起殺傷作用的一種武器。它與核反應堆一樣,依據的同樣是核裂變鏈式反應。按理,反應堆既然能實現鏈式反應,那麼只要使它的中子增殖係數k大於1,不加控制,鏈式反應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則最終會發生爆炸。也就是說,反應堆也可以成為一顆“***”。實際上也是這樣,若增殖係數k大於1而不加控制的話,反應堆確實會發生爆炸,所謂反應堆超臨界事故就是屬於這樣一種情況。反應堆重達幾百噸、幾千噸,無法作為武器使用。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裂變物質的利用率很低,爆炸威力也不大。要製造***,首先要減小臨界質量,同時要提高爆炸威力。這就要求***必須利用快中子裂變體系,裝藥必須是高濃度的裂變物質,同時要求裝藥量大大超過臨界質量,以使增殖係數k遠遠大於1。

  ***的裝藥,能大量得到、並可以用作***裝藥的還只限於***、鈽239和鈾233三種裂變物質。***是***的主要裝藥。要獲得高加濃度的***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是因為,天然***的含量很小,大約140個鈾原子中只含有1個***原子,而其餘139個都是鈾238原子;尤其是***和鈾238是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它們的化學性質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質量差也很小。用普通的化學方法無法將它們分離;採用分離輕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無濟於事。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養殖麻雀有什麼好的方法介紹
相關知識
美國對日本投擲***的真正意圖
美國對資本主義外交政策的轉向
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年度美國最適合投資的專案
美國對海外留學的政策
在日本留學的真實生活
我在日本留學的真實生活記錄
內家拳搏鬥的真正意義
銷售員如何判斷客戶的真實意圖
如何判斷客戶的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