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鳳凰牡丹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小編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展示


  1


  2


  3


  4


  5

  關於鳳凰的歷史起源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絡。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採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面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歷史。經專家鑑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面,一隻側面回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徵: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面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歷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樑。人類藉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絡。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有關推薦:

國畫動物畫高清素材
當代水墨山水畫圖片
相關知識
國畫鳳凰牡丹圖
國畫工筆牡丹圖片
國畫工筆牡丹圖
國畫工筆牡丹圖片大全
工筆國畫二喬牡丹圖片
畫中國畫工筆牡丹圖片
國畫工筆牡丹的圖片
國畫工筆牡丹花圖片
國畫工筆牡丹白描圖片
國畫工筆牡丹豎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