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對腿部的姿勢要求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2日

  腿部姿勢不當,往往會影響上體的動作。所以拳論中說:“有不得機不得勢之處,身便散亂,其病當由腰腿求之。”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陳氏太極拳對腿部的姿勢要求。

  陳氏太極拳對腿部的姿勢要求

  拳論中講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都是指步法進退、發勁的根源在於腿部。腿部姿勢不當,往往會影響上體的動作。所以拳論中說:“有不得機不得勢之處,身便散亂,其病當由腰腿求之。”這說明上體姿勢的毛病,多數與腿有關,腿部虛實不明,則變換不靈。所以,練拳要時時注意下肢的姿勢和步法。

  無論哪種步怯,都要注意分清虛實、虛退步的變換。這主要取決於筋、膝、踝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有一處姿勢不當,就不利於虛實變換和重心的穩定。

  髖關節要鬆。上身轉體靈活。下身提腿落腳輕靈,才能稱為“髖關節鬆”。練刁時可根據動作方向,注意將髖關節微向後收縮,以助身體的中正。同時,放鬆腔部,有利於氣沉丹田。

  對膝關節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實腿的膝蓋不超過腳尖,腓腸肌***小腿肚***不超過腳跟,屈膝時配合“鬆髖”,達到膝關節靈而不僵。例如,弓步的前腿為實,後腿為虛。實腿彎曲的膝蓋不能超過足尖,超過則影響髖部的放鬆和關節的靈活。虛腿伸直而膝窩***委中穴***莫軟,後髖部鬆沉,使膝部留有餘地,便於靈活轉換。屈膝與鬆筋的配合,和鬆肩沉肘一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踝關節受生理條件所限,它沒有膝、髓關節的活動幅度大。練習時,要按運動的方向順隨膝、髖關節做支撐旋轉、上翹、下垂、里扣、外撇等動作,保持自然放鬆的靈活狀態,否則就不能達到“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的要求,影響全身的協調配合。

  陳氏太極拳的腿部纏絲

  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也是擖手〈現通稱為推手。〉技擊的重心所在。學習陳氏太極拳到了相當程度之後,一定要精研纏絲勁,才能登堂入室,達到拳藝的大成。陳品三先生所謂:﹁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精〈亦作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纏絲勁分為順逆二種,再配合動作的上下、左右、前後等就形成了立體型態的纏繞圓圈。纏絲勁是源自中氣,中氣發於心內〈古人之心猶今人之言腦〉,由腎而生,經命門而出入,動則出,靜則入,藏於丹田,入於骨縫,外達肌膚,陳氏謂﹕其在骨縫中者謂之中氣,其形肌膚者謂之纏絲勁。此言纏絲勁的本質及其生髮情形,打拳時是渾身都是纏勁,而用以表現此種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的纏絲勁的主體是臂與腿。品三先生著作在單鞭著內詠詩云:東衝西打在單鞭,左右執行玄又玄,此精〈言纏絲勁〉皆由心中發,股肱表面似絲纏,斜纏順逆原有定,最耐淺深細究研,究研功力真積久,且豁然太極拳,人身處處皆太極,一動一靜俱渾然,如欲渾然窮原象,三五光明月正圓,照臨天下千萬物,無物能逃耳目前,或擒或縱皆由我,頭頭是道悟源泉。這首詩是說明了纏絲勁是由心中發而形於股肱為順逆纏絲;股為腿,肱為臂;他說纏絲勁須要仔細研 究,日久功深,豁然貫通,渾身都是太極纏絲勁,動靜渾然,敵勁難逃我耳目,擒縱在我,這是因為我明悟了纏絲勁道理,自然而然成了太極渾然之象,無往不利了。

  手與腳纏絲的配合,一般而言,是同一側的手和腳,順則同順,逆則同逆;但也有例外就是在單腳獨立與解脫擒拿時是可以不按此規律的。手臂與腿部的生理構造不同;手是架空的,而腿卻是以地面為支柱,手部的纏絲方向是以手指或手掌為準,腿部的纏絲方向是以膝蓋為準,手掌只可正背面翻轉,膝蓋卻可連續向內或向外轉圈,因為有這種不同的關係,腿部的纏絲較為複雜,就有提出來討論的必要了。

  研討腿部的纏絲勁,首先要明瞭腿部纏絲如何劃分順逆。太極拳是以虛實變化為主,只要有動作運勁,就有虛實變化,腿部纏絲當然不能例外。所以依虛實變化來研究,劃分腿部的順逆纏絲,就此較簡單而容易明瞭了。即當膝蓋由內轉外時,是由虛變實,或由外轉內時是由實變虛;由於膝蓋的轉向外與轉向內的虛實變化,在兩腿所形成的纏絲為:一、當在右腿時,為順時鐘方向轉動;在左腿時,為逆時鐘方向轉動;稱為順纏。二、當在右腿時,為逆時鐘方向轉動;在左腿時,為順時鐘方向轉動;稱為逆纏。

  知道了腿部纏絲的性質之後,再與手臂的纏絲比較,就可看出明顯的不向之處了。即是手的纏絲因為以手指為方向,所以一定要順逆互相迴圈;而腿部纏絲是以膝蓋為方向,所以可以作一系列的連續順纏或逆纏,而不需順逆互換。因為如此,所以在連續進步時,可以不致斷勁,步步進逼,迫使對方跌出。即使單一動作,亦是一纏到底,使對方無法抵擋。例如在二套拳炮捶中的玉女穿梭照奎演架名連珠炮是連續右腳在前順纏,左腳在後逆纏進逼。倒騎麟照奎演架名白蛇吐信是連續左腳在前逆纏,右腳在後順纏進逼。順欄肘是右逆左順橫襠步進逼,窩底炮是右順左逆進逼。上面所舉各著都是具有威力的發勁著勢。究其力量之根源,就是靠腿部纏絲之一貫,中間不需順逆互換,不但沒有斷勁,而且快速無比。由此可見腿部纏絲對於技擊的重要性了。

  練拳到了相當程度,越練越覺得勁由腿傳至臂上。陳鑫所謂: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亦即一般太極拳譜所謂之其根在腳。陳氏太極拳的步法是: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因此在一般著勢中,凡是進步的腿是順纏,也就是以腳跟內側剷出插入對方之襠步中間,是由虛變實,膝蓋由內轉外。如果只是上步與前腳平而進步時,則為逆纏,以腳尖點地再踏實。退步則是以逆纏為主,後退之腿以腳尖點地再踏實,如頭套拳十三勢中之倒捻肱一著之退步即是。運手一著是手腳纏絲配合得最好的例子,手往上逆纏,下面腿亦逆纏,手往下向身上收回時順纏,腿亦順纏;腿部的纏絲就是一種8型式,稍一不慎,就會練成○型式,那其中的差別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上述粗淺的探討,一些心得,對於腿部的纏絲簡單說明,以供研習陳氏太極拳的參考,或有所幫助。

  太極拳襠勁的練習方法

  1、舵手作用

  太極拳技擊要求“力由脊發”。怎樣力由脊發呢?練拳時要做到: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塌腰落胯,開襠合襠。完成此理,脊椎骨自然垂直,脊軸從上到下。頭部百會穴上頂,勁領意濃,中間命門穴後撐,確定主弓襠內會陰穴上託照應,形成軀幹整體勁,沉著鬆靜,專注一方。

  若要技擊定向,襠口似舵手,就能確定方向,腰襠的轉運是有規律的,根據技擊目的而定。擊發時,利用輪軸加速,從切線丟擲,曲中求直,直射擊點。

  2、穩定重心

  襠的開合,圓轉是穩定重心的關鍵。襠開即胯開,胯間坐骨之上的恥骨平行伸展。不論是實步,還是虛步,特別前後的弓步,要求兩足踩在川字兩端,要使襠部有橫向開合,胯與肩應同寬為佳。這樣上肢的重量,通過圓襠的轉盤纏絲旋轉,內氣導人兩腿,屈膝,勁貫實足,與大地吸合,這樣樁步更加穩固。

  注意下襠勁和氣沉丹田的動作協調一致。通過收臀、提襠、合襠之作用,小腹部更加充實,經過襠的虛實變換,圓轉襠部,巧妙地移換重心,使小腿肩負體重,另一腿為彌補面積而用。這樣就形成太極活面積,即隨平隅面積。進攻與防禦,能充分發揮腿的技能,技擊立於不敗之地。


練習陳氏太極拳對軀幹部位的要求
陳氏太極拳對上肢的要求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對腿部的姿勢要求有哪些
陳氏太極拳中手型的基本要求
陳氏太極拳對上肢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對膝部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對膝部的要求
陳氏太極拳六招式的動作要領
陳氏太極拳養生功的練功要素
陳氏太極拳養生功的練功要素
陳氏太極拳養生功的練功要領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基本要求及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