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品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8日

  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心一境

  小時候我時常寄宿在外祖母家,有許多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約飯後要一起去玩,吃飯時就不能安心,總是胡亂地扒到嘴裡嚥下,心裡儘想著玩樂。

  這時,外祖母就會用她的柺杖敲我們的頭說:“你們吃那麼快,要去赴死嗎?”

  這句話令我一時呆住了,然後她就會慢條斯理地說:“吃那麼緊,怎會知道一碗飯的滋味呀!”當時深記著外祖母的話,從此,吃飯便十分專心,總是好好吃了飯再出去玩。

  從前不覺得這兩句話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長大以後,年歲日長愈感覺這兩句尋常的話有至理在焉,這不正是禪宗祖師所說的“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那種活在當下的精神嗎?

  “活在當下”看來是尋常言語,實際上是一種極為勇邁的精神,是把“過去”與“未來”做一截斷,使心思處在一心一境,就沒有什麼困難能牽住他,也沒有什麼痛苦能動搖他了。

  一心一境是治療人生的波動、不安、痛苦、散亂最有效也最簡易的方法,因為人的樂受與 苦守雖是感覺真實,卻是一種空相,若能安住於每一個當下,受苦就不那麼苦,樂受也沒有那麼樂了。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一心好幾境***懷憂過去,恐慌未來***,或一境生起好幾種心***信念猶如江河,波動不止***,久而久之,就被感受所欺瞞,不能超越了。

  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之中,那是由於世人往往重視結局,而不重視過程,很少人體驗到一切的過程乃是與結局聯結的。一個人如果不能在吃飯時品味米飯的香甜時,又何以能深刻地品味人生呢?一個人若不能深入一碗飯,不知蓬萊米、在來米,甚至糯米的不同,又如何能在生命的苦樂中有更深切的認識?

  因此吃飯、睡覺、喝茶,看來是人生小事,卻能由一心一境在平凡中見出不凡,也就能以實踐的態度契入生活,而得到自在。

  曾經有人問一位禪師:“什麼是解脫痛苦最好的法門?”

  禪師說:“在痛苦時就承受痛苦,在該死的時候就坦然地死,這便是解脫痛苦最好的法門。”

  痛苦或死亡是人人所不願見到或遇到的,但若不能深刻品味痛苦,何嘗能找到平安喜樂的滋味?若不能對死亡有所領會,又如何能珍惜活著的時候呢?

  又有一位禪師問門人說:“寒熱來時往何處去?”

  門人說:“向無寒處去!”

  禪師說:“冷時凍死你,熱時熱死你!”

  這世界並沒有一個無寒暑的地方可以逃避生之慟,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水裡來、火裡去,不避於寒熱,寒熱自然就莫可奈何了!這也是一心一境。時人的苦惱就是寒熱的時候懷念暑天,到了真正熱的時節,又覺得能冷一些就好了。晴天的時候想著雨景之美,雨季來臨時,又抱怨沒有好的天色,因此,生命的真味就被蹉跎了。

  一心一境是活在每一個眼前的時節,是承擔正在遭受的變化不定的人生,那就像拿著鐵錘吃核桃,核桃應聲而裂,人生的核桃或有乏味之時,或有外面美好、內部朽壞的,但在每一個下錘的時節都能懷抱美好的期待。

  當然,人的生命歷程如果能像蘇東坡所說的:“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那是最好的情況。可惜在現代社會裡幾乎沒有無事、早寢、安步、晚食的人了。因此如何學習以“一心一境”的態度生活,就變得益發可貴。

  蘇東坡在《春渚紀聞》裡還說:“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閒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閒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這是蘇東坡的至理名言,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覺得要處貧賤、安勞苦、忍痛苦都是一樣難的,唯有一心一境的人,能貧富、勞閒、痛癢,皆一體觀之,這才是真正的“有道”。

  活在每一個過程,這是真正的解脫,也是真正的自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的禪語也可以說:“痛苦時痛苦,快樂時快樂。”這使我想起元曉大師說的話,他說:“縱使盡一切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在花凋謝時好好欣賞它的凋謝吧!”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處目的,而是在承擔每個過程。又一次在報紙上看到汽車廣告說:“從零加速到一百公里,只要六秒鐘!”這廣告使我想起外祖母的話:“你駛那麼緊,要去赴死呀!”

  活在苦中,活在樂裡;活在盛放,也活在凋謝;活在煩惱,也或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或在止息。這是面對苦難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家家有明月清風

  到臺北近郊登山,在陡峭的石階中途,看見一個不鏽鋼桶放在石頭上,外面用紅漆寫了兩字“奉水”,桶耳上掛了兩個塑膠茶杯,一紅一綠。在炎熱的天氣裡喝了清涼的水,讓人在清涼時感覺到人的溫情,這桶水是由某一個居住在這城市裡陌生的人所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陽升起時就抬這麼重的一桶水來,那細緻的用心是頗能體會到的。

  在煙塵滾滾的塵世,人人把時間看得非常重要,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幾乎到了沒有人願意為別人犧牲一點點時間的地步,即使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情,也很難約集。但是當我在喝“奉水”的時候,想到有人在這上面花了時間與心思,犧牲自己的力氣,就覺得在忙碌轉動的世界,仍然有從容活著的人。

  這使我想起童年住在鄉村,在行人路過的路口,或者偏僻的荒村,都時常看到一隻大茶壺,上面寫著“奉茶”,有時還特別釘一個木架子把茶壺供奉起來。我每次路過“奉茶”,不管是不是口渴,總會灌一大杯涼茶,再繼續前行,到現在我都記得喝茶的竹筒子,裡面似乎還有竹林的清香。我想,有時候人活在這個人世,沒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只要對生命與土地有過真正的關懷與付出,就算盡了人的責任。

  很久沒有看見“奉 茶”了,因此在臺北郊區看到“奉水”時竟低徊良久,到底,不管是茶是水,在鄉在城,其中都有人情的溫熱。山道邊一杯微不足道的涼水,使我在爬山的道途中有了很好的心情,並且感覺到不是那麼寂寞了。

  到了山頂,沒想到平臺上也有一個完全相同的鋼桶,這時寫的不是“奉水”,而是“奉茶”,兩個塑膠杯,一黃一藍,我倒了一杯來喝,發現茶是滾熱的。於是我站在山頂俯視煙塵飛揚的大地,感覺那準備這兩桶茶水的人簡直是一位禪師了。在完全相同的桶裡,一冷一熱,一茶一水,連杯子都配合得恰恰剛好,這裡面到底是隱藏著怎麼樣的一顆心呢?

  我一直認為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在時代裡總會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無論如何變化,在山林中總會有一些清越的鳥聲一樣。同樣的,人人都會在時間裡變化,最常見的變化是從充滿詩情畫意、逍遙的心靈,變成平凡庸俗而無可奈何,從對人情時序的敏感,變為對一切事物無感。我們在股票號子裡看見許多瞪著看板的眼睛,那曾經是看雲、看山、看水的眼睛;我們看籤***的雙手,那曾經是寫過情書與詩歌的手;我們看為錢財煩惱奔波的那雙腳 ,那曾經是在海邊與原野散過步的腳。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看起來仍然是與二十年前無異,可是在本質上,有時中夜照鏡,已經完全看不出它們的連結,那理想主義的、追求完美的、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光彩的我,究竟何在呢?

  清朝詩人張燦有一首短詩:“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很能表達一般人在時空中流轉的變化,從“書畫琴棋詩酒花”到“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的心靈必然是經過了一番極大的動盪與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覺自省,任庸俗轉動罷了。

  有人問我,這個社會最缺的是什麼東西?我認為最缺的是兩種,一是“從容”,一是“有情”。這兩種品質是大國民的品質,但是由於我們缺少“從容”,因此很難見到步履雍容、識見高遠的人;因為缺少“有情”,則很難看見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

  社會學家把社會分為青年社會、中年社會、老年社會,青年社會有的是“熱情”,老年社會有的是“從容”。我們正好是中年社會,有的是“務實”,務實不是不好,但若沒有從容的生活態度與有情的懷抱,務實到最後正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犧牲了書畫琴棋詩酒花。一個徹底務實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個只知道名利實務的社會,則是僵化的庸俗社會。

  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時候是得自於看起來無甚意義的事,例如某些對情愛與知友的緬懷,例如有人突然給了我們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聽見冰果店裡傳來一段喜歡的樂曲,例如在書上讀到了一首動人的詩歌,例如偶然聽見桑間濮上的老婦說了一段充滿啟示的話語,例如偶然看見一朵酢漿花的開放……總的說來,人生的幸福來自於自我心扉的突然洞開,有如在陰雲中突然陽光顯露、彩虹當空,這些看來平淡無奇的東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見了瓊樓玉宇,是由於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寶殿。

  “心扉的突然洞開”,是來自於從容,來自於有情。

  我時常想起童年時代,那時社會普遍貧窮,可是、大部分人都有豐富的人情,人與人之間充滿了關懷,人情義理也不曾被貧苦生活昧卻,鄉間小路的“奉茶”正是人情義理最好的象徵。記得我的父親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人活著,要像個人。”當時我不懂這句話的含意,現在才算比較瞭解其中的玄機。人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在中國曆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累積,而是來自在富裕生活裡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實則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

  家家都有明月清風,失去了清風明月才是最可悲的!

  下山的時候,我想,讓我恆久保有對人間有情的胸懷,以及一直保持對生活從容的步履;讓我永遠做一個為眾生奉茶供水,在熱鬧中得到清涼的人。

  :讓開心成為一種習慣

  開心不僅僅是心裡的感覺,而是因為你有了開心的感覺,於是別人可以從你的臉上讀到微笑,讀到開心。如果你在生活中比較細心的話,你就會知道世間最美麗的表情就是微笑,如果你天天想擁用世間最美麗的表情,那麼請把開心當成一種習慣吧!

  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為在家院的庭前種了桂花、玉蘭和夜來香,到了晚上,香氣隨同四散,流動在家屋四周,可是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極美麗的花卉,像蘭花、玫瑰之屬,就沒有什麼香味了。

  長大以後,才更發現這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凡香氣極盛的花,桂花、玉蘭花、夜來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梔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顏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們開放的時候常成群結隊的,熱鬧紛繁。那些顏色豔麗的花,則都是孤芳自賞,每一枝只開出一朵,也吝惜著香氣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無色,色花不香”這真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素樸的花喜歡成群結隊,美豔的花喜歡幽然獨處”也是驚人的發現。

  依照植物學家的說法,白花為了吸引蜂蝶傳播花粉,因此放散濃厚的芳香;美麗的花則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顏色就能招蜂引蝶了。我們不管植物學家的說法,就單以“香花無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給我們許多聯想,並帶來人生的啟示。

  在人生裡,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非凡的素質,有的香盛,有的色濃,很少很少能兼具美麗而芳香的,因此我們不必欣羨別人某些天生的的素質,而要發現自我獨特的風格。

  當然,我們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這缺憾的哲學其實簡單:連最名貴的蘭花,恐怕都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淚哩!這是對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對自己缺憾還能自在的方法。

  面對外在世界的時候,我們不要被豔麗的顏色所迷惑,而要進入事物的實相,有許多東西表面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顏色也素樸,但只要我們讓心平靜下來,就能品察出這內部最幽深的芳香。

  當然,豔麗之美有時也值得讚歎,只是它適於遠觀,不適於沉潛。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很少能欣賞素樸的事物,卻喜歡耀目的風華;但到了中年則愈來愈喜歡那些真實平凡的素質,例如選用一張桌子,青年多會注意到它的顏色與造形之美,中年人就比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是烏心石的材質,至於外形與色彩就在其次了。

  最近這些日子裡,我時常有一種新的感懷,就是和一個人面對面說了許多話,彷彿一句話也沒有說;可是和另一個人面對面坐著,什麼話也沒有說,就彷彿說了很多。

  人到了某一個年紀、某一個階段,就能穿破語言、表情、動作,直接以心來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樸面對著素樸。

  古印度人說,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歲月全部用來自覺和思索,以便找尋自我最深處的芳香。我們可能做不到那樣,不過,假如一個人到了中年,還不能從心靈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象白色的玉蘭或含笑,竟然沒有任何香氣,一樣的可悲了。

  讓開心成為一種習慣

  已看慣了太陽的東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習慣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間萬物的改變;卻很難看淡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恩怨,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清雲淡。

  經過了很多年的改變以後,將開心當成了一種習慣,於是我發現我的開心感染了很多人,人們問我為什麼的時候,我只說:開心是一種習慣!

  以前常常討厭世人那些所謂的好心忠告,因為明明知道沒有幾個人能做得到,事事喜歡去斤斤計較,到頭來傷心難過的只是自已。常常聽不習慣朋友的花言巧語,看不習慣朋友的惺惺假意,突然恨透了這個世界,感覺到處都是虛偽的面孔。

  也許是因為經歷的太多,也許是因為個人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社會的情況下只能順應了這個社會,於是喜歡上西門子公司的一句企業文化:“請愉快地工作。”並改成了“請開心地生活。”的確,開心與不開心,都要過一天24個小時,何不開心的渡過每一天呢?

  當然,沒有哪個人在面對傷心和難過的時候還可以傻笑,但是,你卻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知道傷心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於是,我將那句話刻在了心裡:“請開心地生活。”這樣時時刻刻提醒自已,我應該開心的過每一天,因為我像所有人一樣,希望自已能過的好一點,雖然不能從物質上滿足自已,但是已學會彌補自已心靈上的空虛。

  人的一生,總有學不完的知識,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裡來,總之,生之夢,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別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已過不去。

  書上雲: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已的修養不夠。想一下也是,因為每個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會影響都是不一樣的,在你看不慣別人的同時,是否別人也看不慣你呢?

  所以開心的去面對每一個人,要學會看朋友身上的優點,學習朋友身上的優點,朋友的缺點正是你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缺點請及時改善,不正是你所期望的嗎?

  開心不僅僅是心裡的感覺,而是因為你有了開心的感覺,於是別人可以從你的臉上讀到微笑,讀到開心。如果你在生活中比較細心的話,你就會知道世間最美麗的表情就是微笑,如果你天天想擁用世間最美麗的表情,那麼請把開心當成一種習慣吧!
 

關於陸游唐婉的散文傷感愛情散文
關於兩個人感情的散文情感美文
相關知識
林清玄散文品讀
讀林清玄散文的讀後感兩篇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三篇
林清玄散文選讀後感範文
青少年應該讀的林清玄散文
推薦閱讀的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散文作品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讀後感3篇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讀後感3篇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作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