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歷史故事四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在漢文化裡,愛就是擁有對方的心,具體有親密、有一種生活一輩子,並對這種關係的長久信持有信心,也能夠與對方分享私生活。愛情是人性的組成的部分,狹義上指情侶之間的愛情,廣義上還包括朋友之間的愛情和親人之間的愛情。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

  愛情歷史故事:痴情芸娘與沈復浪漫一生

  芸娘是沈復的妻子,清嘉慶年間沈復在《浮生六記》中,用了最親切,最溫柔,最簡淨,最美麗的文字,將其描畫成了讀書人心目中最可愛的女子。

  芸娘年幼時能背誦《琵琶行》,隨手閒拈就成錦囊佳句,能欣賞李白的瀟灑落拓,評判司馬相如的文采風流,可見芸娘頗有詩才。芸不僅極具才情,而且生活上也很有能力。幼年父親早亡,憑藉女工針指供養家庭。而且,“瓜蔬魚蝦,一經芸手,便有意外味”。可見芸有一雙巧手。這樣秀外慧中,聰明靈巧的女子,現在也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芸娘與沈復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私下藏了暖粥小菜給未過門的夫婿,惹得親戚取笑,也足見少年情痴。在仍然很“封建”的時代,幾乎可以算是“自由戀愛”而親上加親。婚後,兩人情意相篤舉案齊眉,方有閨房記樂。在滄浪亭賞鬼節之月,祈求天地護佑,請戚柳堤繪月下老人圖,晨昏拜祭。兩個人有同刻“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希望愛情長長久久,生生世世。

  芸孃的痴情,還在於與沈復生性的浪漫相投,對美的追求與生俱來,甚至到了背離世俗的地步。與沈復喬裝同遊妓館,見有女名憨園,好似“一泓秋水照人寒”,而且頗知文墨,芸娘於是動了愛美之心,竟千方百計地要給沈復娶來為妾。這種舉動,不僅得不到翁姑的贊同,甚至被詩禮之家逐出家門。

  嘉慶八年***1803***三月三十日,芸娘病逝,沈復變買所有家產,葬芸娘於揚州城外的金匱山。此後,沈復常到愛妻墓冢前哭坐良久,悵然若失的他此後浪跡天涯,終身未再娶。

  愛情歷史故事:徐氏當嫁妝助板橋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執牛耳者。清康熙五十四年,鄭板橋二十三歲。他的父親考慮到自己體弱多病,就想早日為兒子完婚。新娘徐氏,出身書香門第,淑美而有才行。

  鄭板橋與徐氏成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前一年,他才開始學畫,不像多年之後,只要隨手幾筆蘭竹,就可以換得銀兩。徐氏對板橋十分體貼,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支撐著窘困的家庭。板橋在《閒居》詩中說:“荊妻拭硯磨新墨,弱女持箋索楷書。”妻子默默地為板橋磨墨,讓板橋寫詩作畫。

  在生活已到了捉襟見肘、無以果腹的境況時,丈夫出門去借貸,滿懷希望而去,垂頭喪氣而歸。妻子悄悄將自己的嫁妝、首飾典當了,換回來一點兒糧食,把糠菜精細地做成他喜歡的滋味,勸其進食,而自己卻忍飢挨餓,心甘情願。

  板橋在《貧士詩》裡描述了他們的生活:

  貧土多窘限,夜起被羅幃;

  徘徊立庭樹,皎月墮晨輝。

  念我故人好,謀告當無違。

  出門氣頗壯,半道神已微。

  相遇作冷語,吞話還來歸。

  歸來對妻子,侷促無儀威。

  誰知相慰藉,脫簪典舊衣。

  入廚燃破釜,煙光凝朝暉;

  盤中宿果餅,分餉諸兒飢。

  待我富貴來,鬢髮短且稀;

  莫以新花枝,消此蘼蕪非。

  徐氏賢德、善良、慈厚、忠誠,本當苦盡甘來的,可惜在板橋39歲那年,她已在貧愁潦倒的生活中積勞成疾,不幸病歿。板橋痛楚不絕,一生都為失去患難與共的妻子而惋惜、追懷。

  雍正九年,也就是徐夫人病逝那年,鄭板橋作有《客揚州不得之西村之作》:

  自別青山負夙期,偶來相近輒相思。

  河橋尚欠年時酒,店壁還留醉後詩。

  落日無言秋屋冷,花枝有恨曉鶯痴。

  野人話我平生事,手種垂楊十丈絲。

  從不同角度表達了板橋對徐夫人的悼念。

  愛情歷史故事:“畫魂”為愛改姓“潘”

  1895年,張玉良出生在古城揚州一個貧民家裡。當她叫張玉良的時候,她是一個青樓女子,後來有人把她救出來了,給了她一個自由的身子。這個叫張玉良的青樓女子,把脂粉化成了油彩,重新塗抹了自己的生命,最後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家,而救她的這個人就是潘贊化。

  潘贊化為她贖身,張玉良做了他的小妾。婚後,二人去了上海,過著相知相愛並相惜的生活。愛之所至,有一天,張玉良索性在自己的作品“荷花”下署了一個“潘”字,潘贊化說:“你怎麼把姓改了?我是尊重女權和民主的,還是姓張吧。”玉良回首一笑,撒著嬌:“我應該姓潘,我是屬於你的,沒有你就沒有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正是潘玉良想要的愛。

  在潘贊化的支援鼓勵下,潘玉良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之旅:先是以素描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上海圖畫美術院。畢業後,又考取安徽省公費補助留法的資格,成為里昂中法大學的第一批學生,憑著繪畫的天分和努力,兩年後她又成為巴黎國立美術專門學校油畫班的插班生,再後來她到羅馬進入義大利國立美專,兼攻油畫、雕塑。在王守義等人的幫助下,潘玉良在巴黎、瑞士、義大利、希臘、比利時等國家舉辦畫展,在藝壇聲名鵲起。

  在國外,潘玉良很想念丈夫潘贊化,從他信中感覺到他一點一點地老去,回去了一次,那次正是他的大夫人生病的時候。1952年,準備回國看丈夫的時候,由於他的兒子潘牟被打成“右派分子”,潘贊化在信中說不適合回國,只得又留居法國。到死的時候,她都不能與丈夫潘贊化見上一面,不能團圓在一起過餘生。

  潘玉良的一生可歌可泣,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人被稱之為“畫魂”。潘玉良不是個漂亮的女人,但她對於愛情堅貞執著,而潘贊化對潘玉良的付出與信任,不是一般男人可以做得到的。

  愛情歷史故事:琴娘***訣別心上人

  琴娘名叫張素琴,生活在清末民初,原本是揚州貧寒良家女子,嫁給了一個貧困人家,雖然夫妻和睦,但生活過得緊緊巴巴。素琴的美貌和家庭窘境引起了妓院老鴇的注意,隔三岔五找她的丈夫說項,素琴丈夫經不起老鴇的蠱惑,竟然賣妻子做了***。

  後來,有個豪強子弟看上了琴娘,仗勢要強行霸佔她,而琴娘卻真心愛上一位錢公子,而錢公子偏偏拿不出為她贖身的錢。一天,錢公子帶著一幫朋友到妓院,見琴娘一身豔妝姍姍走來,對錢公子說:“小女子生不逢時,來到這個世界上,野草灰塵一般無所輕重,虛度光陰,如今已經十七年了,想不到豪強逼迫,使我今生今世也難以了卻心願。現在,花永遠謝了,月再也不會圓了。公子如念舊情,就把我埋葬在蜀岡上。我還有個六歲的弟弟,公子如能代我關愛教導他,我在黃泉下就能瞑目了。”

  琴娘說到這裡,已經泣不成聲。在座的諸君聽了無不吃驚,紛紛勸解安慰琴娘。而琴娘漸漸花容失色,最後氣絕身亡。原來她早已喝下毒藥,特地和錢公子訣別的。琴娘死後,錢公子按照琴孃的託付,將她安葬在蜀岡上,並照顧琴孃的弟弟。琴孃的故事在揚州流傳廣泛,幾乎人人能道。

  1901年清明節,揚州冶春後社的詩人們相約,一起去蜀岡給琴娘修墓,並作有冶春詩社諸君子清明日修張素琴詩,以《廣陵潮》享譽海內的李涵秋因為有事未能前往,專門寫了一首和詩。序中雲:明日一抹梨痕,兩行清淚,當展氍毹時,尚其為韻花留一隙地,是韻花之魂蹀躞其際,則墓中所謂琴娘其人者,當生受之矣。

  愛情歷史故事:林黛玉因愛含恨而死

  《紅樓夢》與揚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主角林黛玉就是揚州美女。林黛玉在揚州生活過,雙親先後在揚州謝世,《紅樓夢》中有兩回寫《賈夫人仙逝揚州城》、《林如海捐官揚州城》。

  在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表妹林黛玉是青梅竹馬,志趣相投的一對戀人,但在封建家長干涉下,賈寶玉最終娶了志向不合的表姐薛寶釵,林黛玉含恨而死。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紅樓夢》傾入大量心血凝注而成的一曲悲歌。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這支曲子之所以令人銷魂醉魄,肝腸百轉,不僅是聲韻的宛轉淒涼,更因為在熟悉了寶、黛刻骨銘心的愛情後,為曲中所表現的萬般無奈、萬般同情而產生深深的共鳴。

關於給孩子取名字的技巧
琴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相關知識
愛情歷史故事四篇
茶的歷史故事四篇
茶的歷史故事三篇
感人的愛情童話故事_短篇感人的愛情童話故事
愛迪生的勵志歷史故事
短篇愛情哲理故事
長篇愛情英文故事
短篇愛情暖心故事_溫暖簡短的愛情小故事
短篇的愛情感人故事
短篇愛情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