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怎樣伍子胥評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伍子胥,春秋名將,楚國人,後又逃到吳國,幫助吳國攻入楚國國都,隨後又幫助吳國走上春秋爭霸之路。後世對伍子胥的評價有兩個極端,一說他是隱忍的君子,一說他是賣國賊。到底是怎樣評價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子胥隱忍君子的說法是司馬遷在《史記》之中提出的,原文是“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理解這句話的大意是“伍子胥像兄長一樣隨著自己的父親而死是對的,最後他隱忍下來,為自己的父兄報了大仇,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之名”。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說是在復仇之中度過的,自從自己的父兄被殺之後,伍子胥就揹負上了仇恨的枷鎖。帶著仇恨的他來到了吳國,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吳國這樣的一個小國逐漸的開始強大起來。最終,他率領自己一手打造的精銳之師,攻入了楚國國都,鞭屍楚平王,報了自己父兄之仇。

  伍子胥賣國賊的說法是近代才被人提出來的,他們認為伍子胥既然是楚國人,就應該為楚國效力,投靠別國為別人賣力,最終還帶領著別國的軍隊,攻入自己母國的國都,身為曾經的大楚臣子,卻做出鞭屍自己國君的大不敬之舉。

  當然也有人反駁這種說法,他們認為當時的東周是天下共主,其他的國家名義上只能算是東周的附屬之國。當時的人才交流是非常的頻繁的,各國對於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很多人為了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各國,希冀能搏出一個大好前程。伍子胥為了吳國效力,那麼他就是吳國的子民。幫助自己的國家打敗另一個國家,不是賣國行為。

  伍子胥是一個名人,名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說他是個君子,也可以說他是一個賣國賊。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齊國人,後來到吳國,向闔閭進獻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經》,受到吳王重用,最後率領吳國大軍和伍子胥一起攻入楚國國都。孫武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他晚年所整理的《孫子兵法》,這部兵書流傳到現在,被翻譯成十幾國語言,還被現在很多國家奉為軍事經典,也被很多軍事研究機構參考研究。

  伍子胥和孫武是同時代的同國家的成就差不多的人物,但是為什麼後世孫武的知名度要比伍子胥高這麼多?

  一是因為後世歷史對於伍子胥的偏見較大,由於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舉動,在當時被很多文人不能接受。所以後世史書著作者對於他很難做到公正的評判,再者他最後是被吳王夫差以叛國罪處死的,那麼在吳國的史書之上,肯定會盡量地醜化他,才能讓當時的吳王開心。

  二是孫武最後是自然死亡,他在幫助吳國取得大勝之後,就辭官歸隱了,開始安心的整理自己這一生的所學,這才給後世留下了一部經典的兵法著作。反觀伍子胥,開軍事取得巨大成就之後,開始進軍政治,做了夫差的輔政大臣。但是長期混跡軍旅的他,不太瞭解真正的為官之道,不能很好地“左右逢源”,這才導致後來的下場悽慘。

  其實,伍子胥和孫武到底誰更厲害,我們就要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比較。在生存之道上,孫武比伍子胥要厲害的太多,這從兩人的結局下場就能看出。但是要說軍事政治成就,孫武比起伍子胥就要略輸一籌,《孫子兵法》裡的很多理論的修改和完善,都是孫武和伍子胥共同指揮軍隊時所做的。

三國時期的書法家有哪些
有關伍子胥的傳說故事介紹
相關知識
後人怎樣伍子胥評價
後人對笛卡爾的評價是怎樣的
後人怎樣評價顏真卿
韓世忠後人怎樣
學生怎樣寫自我評價
簡歷怎樣寫自我評價
中學生怎樣寫自我評價
會計簡歷怎樣寫自我評價
後人對曹雪芹的評價
後人赤亭之戰的評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