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裡的成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寓言在文獻中的出現較早,但用來命名文體卻在近代, 寓言概念更是由西方引進。關於寓言故事裡的成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愛!

  篇1:千人所指

  西漢晚年輕美貌而又善於奉承的待臣董賢,受到漢哀帝的寵幸。哀帝每次外出,總要與他同乘一輛車;在宮內,一刻也少不了他,簡直是與他形影不離。

  董賢得寵後;他的家人也跟著享福,妻子被召進宮內享樂,妹妹被選為紀子,父親封候賜爵,岳父和小舅於也當了高官。哀帝還特地為他造了一座富麗的住宅,宅內裝飾極其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綿緞包裹;四方進貢的寶物,寧願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

  儘管如此,哀帝覺得對他還不夠好,想找機會封他為侯。不久,機會終於來到了。

  哀帝沒有兒子,又體弱多病,東平王和王后串通起來搞迷信活動,暗地裡詛咒他早日死去,東平王好即位稱帝。不料,這件大逆不道的事被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名寫了一道奏章,通過大監宋統向哀帝告發。結果,東平王畏罪自殺,王后被處死。

  事後要論功行賞,有人迎合哀帝心意,建議把通過太監宋統送奏章改為通過董賢送,這樣,便可封董賢為侯。哀帝聽了大喜,親自起草了一道沼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侯。

  詔書下達後,丞相玉嘉和御史大夫賈延竭力加以反對。他們建議讓朝官討論,董賢在揭露這一陰謀中是否有功、該不該封侯。哀帝心虛,不敢這樣做,只好把這件事擱起來再說。

  公元前2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以傅大後有遺命為名,加封給董賢二千戶王嘉接到詔書,把它封起來退給哀帝,並又進行勸諫。他在奏章中寫道:

  “董賢靠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俗語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為他今後的下場寒心。望陛下考慮到祖宗創業的艱難,別再這樣做了!”

  王嘉這一行動,極大地觸怒了哀帝。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殺,王嘉嚴詞拒絕,在獄中絕食身亡。

  哀帝治死王嘉後,沒有人再敢向他直言進諫了。於是他任命董賢為三大公之一的大司馬,這時董賢才過二十二歲。從此,董賢操縱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過他才能給哀帝,連新任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他的權勢越來越大,幾乎要和哀帝平起平坐了。

  但是,董賢的好景不長。這種狀況繼續了一年多時間。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賢失去靠山,王太后罷了他的官。被罷官的當天,董賢就和他的妻子恐懼自殺。抄沒的家產變買下來,竟達四十三萬錢。

  篇2:強弩之末

  韓安國,漢初人,漢武帝時任大臣。有一次,北方的匈奴派人來漢朝要求和好,武帝就和大臣們商議對策。有一個名叫王恢的人,認為匈奴反覆無常,建議武帝發兵,把它徹底征服。韓安國極力反對,說道:“人家派人來同我們和好,我們反而進攻,這是不合情理的。況且,千里遠征,路途跋涉,戰線拉得很長,人馬拖得很累,正如強弩之末,已勢衰力竭,就連極薄的細絹,也穿不過去。我們出兵,未必能獲勝!”大臣們都認為韓安國說得有理,漢武帝也表示同意,於是接受了匈奴的求和,建立了和睦關係。

  篇3:輕慮淺謀

  趙文王三年,趙國消滅了中山國,舉國歡慶,並封長子章在安陽郡,由田不禮輔佐。由於他們二人一向懷有篡逆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擔憂。

  有一天,李兌跟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意志驕橫,黨羽眾多,慾望很大;而田不禮為人狠毒,貪婪無度,兩人彼此合謀,一定要生出作亂的事端。古人說‘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圖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到頭來互相鼓動作亂,我們得時時提防才行。”

  後來李兌又對肥義說:“依我看來,他們叛亂的中心是要權要勢,你正是災禍集中的目標,必然先遭禍害。為什麼你不稱病不出,把權力交給公子章,卻偏要成為災禍攀登的階梯呢?”

  肥義聽了李兌的話很不以為然,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從前先父把王位託付給我時就說道,你不要輕易改變念頭和你的思慮,應該專心一致終結你的一生。……”

  肥義接著說:“我接受了他的委託,並記錄在典冊上,假如我畏懼作亂,怎麼對得起前人,變心臣子,罪大惡極,連刑法都不能容忍,況且貞節之臣必待災禍來臨,才能顯示操守;盡心之臣必待大難臨頭,才會彰明本色,決不違揹我的誓言。”

  李兌感動得流著淚告別了肥義。此後,公子章和田不禮果然作亂,並殺害了肥義。“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常用來形容犯罪的動機。

  篇4:曲突徙薪

  有人到別人家去做客,看到主人的煙囪太直了,火勢很猛,灶邊又堆著柴薪,就建議主人把灶上的煙囪改裝得曲折一些,堆著柴薪也要搬的遠一點。但主人沒理他。過了幾天,這家失火了,鄰居都趕來救火,因為大家手腳快,所以很快就撲滅了火。主人感謝大家的幫忙,就殺牛置酒的,來重重的款待大家。他還把客人的座位,按救火時出力的多少,順次排列,以表示道謝。但是,主人卻一直沒有提起前幾天要他改裝煙囪的那位客人。大家覺得很奇怪,就問主人原因。主人說:“我今天是要請所有幫忙救火的人,至於建議的那個人,在火災當天,我並沒有看見他呀!你錯了!”當中一個人說,“如果你早聽了他的話,這次失火根本就可以避免了。你感謝我們幫忙救火,難道就忘了他提出“曲突徙薪”的一片好心嗎?”主人被這話提醒,心中過意不去,趕緊去請那位客人過來,並讓他坐到上座。

  從此以後,凡是勸戒人防患未然,事先應該做好準備的,就可以用“曲突徙薪”這句成語。

  篇5:聲名狼藉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將領,秦王朝建立以後,秦始皇就派他帶領三十萬人馬去搞擊北方匈奴的侵擾,收復了黃河南北的大片大地。

  接著,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過去秦、趙、燕三國原來的長城連線起來,花了多年時間,西從臨洮***今甘肅岷縣***起,翻山越嶺一直到東邊的遼東,建成了一道萬里長城。

  蒙恬的兄弟蒙毅也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戰功。

  秦始皇死後,趙高***邯鄲人***、李斯玩弄陰謀讓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繼位。

  趙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權。

  在秦始皇在世之時,趙高曾有過受賄舞弊,胡作非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讓蒙毅去審理這個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實,把趙高判了死刑。

  後來,趙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

  秦二世一上臺,趙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殺。

  蒙毅在申辯中,列舉了秦昭襄王殺名將白起、楚平王殺賢臣伍奢、吳王夫差殺良將伍員等幾件事,說明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錯,結果是“惡聲狼藉,佈於諸國”,遭到人們普遍的遣責,並希望秦二世能從中引為鑑戒。

  但一貫看趙高臉色行事的胡亥不聽,終於殺了蒙毅。

  這時,蒙恬正帶著30萬人馬守衛北部邊疆,胡亥怕他不服,又連夜派人賜死蒙恬。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就引出“聲名狼藉”這個成語,比喻幹盡壞事,臭名昭著,或形容某個人的名譽壞到了極點。

  

1.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精選

2.源於寓言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

3.寓言故事中的成語

4.寓言故事成語

5.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英布的簡介介紹
王翦的故事有哪些
相關知識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故事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
寓言故事中的成語
寓言故事中的成語有哪些
寓言故事式的詞語
寓言故事所生成的成語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中英雙語
寓言故事有關詞語
寓言故事高中英語作文
寓言故事四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