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遊發展趨勢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近年的旅遊熱潮一直上漲,而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業也正在發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以茶資源相關文化為依託開展綠色生態觀光遊

  讓遊客參與到茶文化旅遊專案中,如體驗茶風俗、欣賞茶藝表演、猜茶謎、唱茶歌、聽茶戲、吃茶宴等,加深旅遊者對茶文化的體驗。同時,以市場為導向,根據遊客需求設專項的茶文化旅遊,如茶園生態遊、茶文化保健休閒遊等。可針對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態遊為主題的茶鄉夏令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講授有關茶文化知識,如茶藝、茶禮等,並讓他們到茶場親身體驗採茶、製茶的過程;對中老年旅遊者,則應以休閒度假保健為主,在休閒、放鬆的旅遊過程中,細細品味茶的文化、內涵,體味茶的風俗、禮儀,並可讓他們品嚐名茶和學習製作調配方法。

  2.以茶藝表演為代表的茶文化活動

  所謂“茶藝”,就是通過藝術加工,展示茶的衝、泡、飲等技藝。茶藝是茶道精神的物質載體,遊人不僅可以觀看技藝精湛的茶藝表演,還可以體會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內涵,同時在物質和精神上獲得美的享受。自1980年杭州建立“茶人之家”以來,全國已相繼建立了北京“老舍茶館”、“福州茶藝館”、“青藤茶藝館”等數百家以品茶為主旋律的茶文化活動場所。

  3.以欣賞、參與特色茶俗為主題的茶俗風情遊

  我國有著豐富的茶俗旅遊資源,如雲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傈僳族的雷響茶等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的茶俗旅遊資源。參加茶都民俗風情遊,旅遊者不僅可以學到知識、獲得美的享受,而且還能形成對生活和人生價值的體味,達到文化旅遊的高層境界。現在,黃山的綠茶探源、安溪的鐵觀音探源、大理的三道茶民俗遊等都非常火爆,正逐步成為我國茶文化旅遊中的精品。

  4.充分挖掘歷史和民俗文化,提高茶文化旅遊的參與性

  中國的茶園大多被優美的自然環境所環抱,將這一資源優勢與相關的文化有機結合,可迎合現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體驗的需要。

  茶馬古道上的普洱市正謀劃茶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圍繞“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標定位,普洱將凸顯“茶文化旅遊”主題,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馬文化為主題的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和發揮茶產業的優勢,實現茶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共贏。

  茶文化的定義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就是說,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所創造的一切,都屬於文化的範疇。

  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即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等,同時也包括社會制度和組織機構。

  因此,茶文化應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國茶文化》一書中是主張狹義說的,她強調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長、培植、製作、化學成份、藥學原理、衛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現象,這是自然科學家的工作。也不是簡單地把茶葉學加上茶葉考古和茶的發展史。我們的任務,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按照文化學的研究,文化可分為技術和價值兩個體系。技術體系是指人類加工自然造成的技術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觀的東西;價值體系是指人類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形成的規範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觀的東西。這兩個體系經由語言和社會結構組成統一體,也就是廣義的文化。因而,文化的價值體系狹義文化。

  文化的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組建的各種社會行為規範。

  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風俗等形態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

  心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意識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相當於通常所說的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這是文化的核心。

 

選修課的茶文化論文欣賞
中國茶道精神內涵
相關知識
茶文化旅遊發展趨勢
普洱茶文化旅遊發展方法
長陽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策略研究論文
淺談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茶文化旅遊的發展方法
安溪茶文化旅遊的發展現狀
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方法
茶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茶文化旅遊開發優勢
茶文化旅遊開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