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學習感悟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茶藝和書法為我國博大恢巨集的傳統文化增添了光彩,兩者都溶中國哲學、東方文化、華夏民族精神氣質於一體,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與茶有關的學習心得體會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紮根於中國文化之中,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茶文化是以茶道***即德***為核心內容的,同時它也體現出定力、孝心、感恩心和孝敬心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們學習茶文化不僅要學習茶知識,更要學習其中的蘊含的高深人生之道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於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嫋嫋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鍾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在這一學期的選修課中學習了茶文化,於是也試著去品嚐。儘管苦澀繞於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於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於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中國是中國茶的故鄉,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何時開始飲茶,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個說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茶經》的權威性是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

  茶葉在中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的功能。據現代科學證實,茶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茶多酚、咖啡鹼和十多種維生素等各種成分多達350多種,富有營養,能調節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藥理作用。茶葉被發現就是從藥用開始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個傳說是眾所周知的,從而證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農本草》 雲: “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本草綱目》中更系統地總結了茶的藥理作用,書中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另外茶葉能降低血壓防治動脈粥樣化等等。

  茶的保健作用也是很早就被動人們發現的。喝茶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除煩、去膩、消炎解毒等功效。另外,古代的文人騷客都通過品茶感受飲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為內容吟詩作作賦,留下了不少名詞不達意佳句。

  2

  學習中國茶藝 感受中國文化

  “習茶、泡茶、演茶藝,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4月24日——25日,“駐華使節&夫人中國才藝大賽——中華茶文化篇”在老舍茶館舉行。中共重慶市永川區委、紀委書記周繼超,重慶市永川區旅遊局副局長蔣微,駐華使節和夫人中國才藝大賽組委會祕書長邢軍及來自五大洲75個國家的近百位大使和夫人蔘加了此次茶藝比賽。

  在為期兩天的學習、比賽活動中,大使和夫人們在茶藝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學習泡茶動作,掌握表演要領,並走上舞臺在音樂的陪襯下一展風采。為了讓使節和夫人們更真切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老舍茶館不僅在頒獎典禮上為貴賓們表演了精彩的皮影戲、雜技、變臉、烏龍茶及五環龍嘴壺茶藝表演;還舉辦了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這裡,大使及夫人們盡情體驗著寫毛筆字、試穿戲服、做北京傳統小吃驢打滾、吹糖人、捏泥人和刻皮影,充滿趣味的活動讓賓客們躍躍欲試、興致盎然。

  葉門共和國大使阿卜杜勒馬利克·穆阿里米非常鍾情中國茶藝,認真地學習著每一個動作。他說,這是我第二次到老舍茶館來,第一次是在2008年。我今天學習了很多茶方面的知識,將來如果有很重要的代表團,我們一定要帶他們來這裡,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瞭解這個古老的國家,這裡的文化很豐富。我每天從上午10點到下午1點都會喝一大瓶茶,我只喝龍井茶,因為綠茶對身體好。今天我很開心,今後一定會常來這裡。

  亞塞拜然駐華大使亞沙爾·阿利耶夫則向記者介紹起本國的飲茶習慣:我們泡茶的方式是放在火上面沏茶,但又不同於煮茶,只用微微的小火。在亞塞拜然有紅茶也有綠茶,現在從世界各地都進茶,從古代茶文化在亞塞拜然就很出名。家裡來客人,我們都先給客人沏茶。亞塞拜然人平時在外面休息時喝茶,無論天氣冷熱時也都喝茶。幾個人要商量事情,也會一起到茶館喝茶談天。

  亞塞拜然的茶文化和中國的茶文化是有區別的,我們用茶表達想法、代替語言。比如家裡來客人,如果給他沏茶了就表示歡迎他來;如果不給他沏茶,客人就明白他走的越快越好。結婚之前,男方要去女方家求婚,如果給他做甜茶,表示同意;如果茶不甜,表示不同意,無需用語言表達。

  “駐華使節&夫人中國才藝大賽”創辦於2002年,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瞭解,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與交往為宗旨。目的是要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全方位、立體式的介紹給全世界,深層次促進並參與我國的文化外交,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3

  淺談茶道

  搬家的時候,朋友送來一套功夫茶具:一個長方形竹製的茶臺,古色古香。一套潔白細緻的瓷質蓋碗、公道杯、茶漏以及十個小茶碗,每件物品外部都繪以富貴的“洛陽紅”牡丹花。擺在茶几上,雅潔可喜,令人賞心悅目。使不懂茶道的我也不禁開始關注起茶道來----

  茶道最早起源於唐或唐代以前。唐朝《封左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古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一些約定的規程和儀式。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美學觀點。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寧靜,恬然、祥和的意境,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茶分多種,對於初識茶道的我,買回了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屬烏龍茶類。最好的茶水應為山泉水,深居鬧市,無緣飲用,藉以“牡丹泉”純淨水代用。燒水用的小電爐顯示開水的溫度,沖泡鐵觀音水溫應為100°為宜:先將茶葉放入蓋碗中,蓋碗也是有講究的,蓋為天、杯為人、底為地,喻為“天、地、人”合一。沖茶需做到“高衝低泡”,使茶葉充分舒展,這第一泡稱作洗茶,用來衝去茶葉上的浮塵,是需倒在茶臺上的“茶寵”身上,它通常是一隻金蟾,遇熱變色,天常日久能散發出茶香。第二道茶通常泡上十幾秒鐘,,用茶漏濾至公道杯中,然後倒入事先擺好的小茶碗中

  ,即可供友人品嚐。所謂:天下茶人一家親,品茶不像是筵席,分的上下座次,所以更顯得平和親近。

  初春的午後,偷的浮生半日閒,撿個太陽地,靠窗而坐。來點高山流水的古琴曲,燃上一柱淡雅的檀香,悠悠的泡上一壺好茶,佐以精緻可口的茶點,細細品味。讓思緒在腦海中自由飛揚,或與閨蜜淺談細語,或者只是靜靜的坐著,看窗外浮雲掠過,聽鳥兒歡快歌唱......正是茶道帶來的愜意與一種心靈深處的寧靜。

 

肉雞飼養員培訓教材的簡介
茶文化課學後感
相關知識
中國茶文化學習感悟範文
中國茶文化的學習感悟範文
孝道文化的心得體會_孝道文化學習感悟與反思
學習企業文化心得感悟_企業文化學習體會範文
茶文化學習體會範文
初中學習感悟範文
海航企業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華為企業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高中升學學習感想範文
關於消防安全學習感悟例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