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茶文化的成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茶文化已經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之中,包括我們的語言。那麼茶文化的成語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粗茶淡飯

  出處: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我們請客時常以粗茶淡飯不成敬意來自謙,其實在古人看來這是一種很健康的飲食習慣***現代觀點亦是如此***。

  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黃庭堅晚年與孫君昉比鄰而居。而孫君昉以前做過太醫,年齡大了退休回到家鄉後,他過著儉樸的生活,自稱為“四休居士”。黃庭堅則請他解釋,他笑著回答:“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兩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孫君昉的意思是指:吃飯的話,粗茶淡飯就可以了,不要頓頓追求鮑參翅肚山珍海味。穿著暖和就行,日子過得平穩就好,在精神上無慾無求,不要有過多的私心雜念。

  連太醫都這樣說,我他喵還能說什麼呢?可見“粗茶淡飯”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呀!

  三茶六禮

  出處:三茶六禮作為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婚俗,最遠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在《禮》中對此都有記載。

  最近一朋友正準備結束愛情馬拉松,竟然跑來問我:“結婚時要的‘三茶六禮’,這‘三茶’你得給我準備好啊!什麼紅茶、綠茶、普洱茶的都來點!”我一口血差點吐出來,這智商怎麼娶到媳婦的!

  我國古代的婚俗,婚嫁以茶為禮。所謂“三茶”,指的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以及同房時的“合茶”!其中“下茶”的全意就是“受聘定之茶”。男方去女方家裡下聘時,無論身價多少家境如何,都得有茶具***賣茶具的陰謀哈哈***。女方父母收下茶具等聘禮,就代表認可這段婚姻。所以三茶六禮進行到“下茶”時,女方就已經是男方家的人啦!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特指婚禮時的三道茶的儀式:第一道為白果、第二道是蓮子或棗、第三道為茶。飲的方式也頗有講究:前兩道是接杯之後,用雙手捧著,深深作揖,然後將杯子與嘴脣觸碰一下即可,第三道茶需作揖後才能喝下。

  所以“三茶六禮”是一件非常非常嚴肅的事,若是在古代不懂這個,連媳婦都娶不到!不過現在就不太講究啦,意思意思就行。

  浪酒閒茶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閒茶,臥柳眠花,半世禁害殺,自矜自誇。

  元·李元蔚《燕青博魚》的第一折也有關於此的提及:我揣巴些殘湯剩水,打疊起浪酒閒茶。

  浪酒閒茶的意思是指在風月場中***你懂得~***的吃喝之事,就有點像“喝花酒”的意思。所以千萬記住哦,約朋友喝茶時別說:“咱們一起出去喝些浪酒閒茶吧……”如果正好被朋友有文化的老婆聽見,哈哈真真是坑煞了好友啊!

  以茶代酒

  出自: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志》:***孫***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已七升為限,雖不悉***,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荈***茶***以當酒。

  在各種飯局之中,經常能聽見某某說:“開酒不喝車,喝車不開酒***笑***,今天要開車沒辦法了,唯有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乍一看沒啥問題,大家平時都是這麼用的嘛!但其實“以茶代酒”這個成語頗有些歷史了,可它誕生之初的用法並非如此。

  據《三國志》記載,吳國君主孫皓嗜酒如命,但這哥們喝酒是有原則的:那就是每個人以7升為限,無論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其中有位大臣名叫韋曜,這人是孫皓他爹的老師,但是酒量很差。孫皓為了讓大家喝得盡興,同時又不失面子,於是便悄悄地使出“以茶代酒”這招。

  其實所以一開始這個成語就有點偷龍轉鳳的意思,不過後世用習慣了就變成現在“不方便喝酒喝茶湊合湊合”的意思。

  不久後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亡國,隨後病故於洛陽,唯有這個“以茶代酒”的典故卻被沿用至今。所以呢喝酒誤國***也誤事***,大家記得切勿貪杯咯!

  茶飯無心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4回: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第48回: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

  茶飯無心與茶飯不思的意思相近。這說來有趣,茶飯無心原意為沒有心思喝茶吃飯,形容心情焦慮不安。而這樣的情緒就如分隔兩地的情侶一般,所以這個成語現在也常見於各種情書之中。

  茶餘飯飽

  出處:元·關漢卿《鬥鶴鵲·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茶餘飯飽的意思就是吃過飯、喝過茶的閒暇之時。“飯飽”的意思當然是用餐之後,而“茶餘飯飽”才算作“閒暇之時”,看來在古代喝茶與吃飯一樣,都是非常重要之事,基本上就是每天都有的“習慣”。

  不過,古時娛樂方式與現在不同,“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後半句的意思是約上幾位親朋好友,上個青樓來個散悶消愁。雖然那時候出外也僅為喝喝酒、聊聊天,沒有羞羞的事情,但如今想要效仿古風去嘿嘿嘿,還是提早給家裡“備案”才是……

  挑茶斡刺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非是我挑茶斡刺,則問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兒,要說個丁一卯二,不許你差三錯四。

  挑茶斡刺這個成語在我們生活之中不太常用,它的意思是尋事生非,但卻帶褒義!好奇怪的樣子,所以就不常用了.....或許有時候對待工作或事業就要挑茶斡刺吧,力爭最好!

  三茶六飯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六回:你卻要好生服侍我師父,逐日家三茶六飯,不可欠缺。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絕對是耳熟能詳。現在聽到“你卻要好生服侍我師父,逐日家三茶六飯,不可欠缺。”這句臺詞,是不是已經自行腦補了猴哥和師傅的生動形象?

  三茶六飯,各地有不同的解釋:三茶可視為早茶午茶晚茶,六飯可視為某些人的“多餐”。當然,另外也可將“三、六”理解為多數泛稱,指飲食周到,這解釋應該是最準確的了。不過,對於出家人卻有所不同,和尚出家一日常只2餐甚至1餐,3時茶而6時飯,凡俗的飯吃得少點,茶卻多喝一點,極為簡樸,卻利於修行。

  榷酒徵茶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徵茶太紛擾。

  榷酒徵茶的意思是徵收酒茶稅,也可代指苛捐雜稅。約公元783年的唐朝中晚期,飲茶的風氣逐漸在社會中盛行,戶部侍郎趙贊向唐德宗提議徵收茶稅,十稅其一,百分之十啊,真他喵的高.....從此之後茶稅律法被沿襲下來,經過歷朝歷代逐步修訂,趨於完善。

  有句名言叫:人生中有兩件事不可避免,死亡,和交稅....

  新中國成立後,舊茶稅制度廢除,茶葉成為貨物稅——工商稅的一個稅目。之後工商稅分解為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鹽稅以後,茶葉成為產品稅中的一個徵稅範圍。所以說,榷酒徵茶可謂歷史深厚,由來已久。

  和茶文化有聯絡的成語

  不茶不飯 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殘茶剩飯 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

  茶餘飯後 泛指休息或空閒的時候.

  茶餘酒後 泛指休息或空閒的時候.

  粗茶淡飯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三茶六飯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茶飯無心 沒有心懷喝茶吃飯.形容心情苦悶.

  茶餘飯飽 泛指閒暇之時.

  家常茶飯 家庭中的日常飲食.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酒後茶餘 指隨意消遣的空閒時間.

  酒餘茶後 指隨意消遣的空閒時間.

  浪酒閒茶 指風月場中的吃喝之事.

  榷酒徵茶 徵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

  三茶六禮 猶言明媒正娶.舊指正式婚姻.

  挑茶斡刺 指尋事生非.

  茶文化的詩句

  1、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2、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3、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韋應物

  4、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孟郊

  5、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鄭愚

  6、烹嘗方帶酒,滋味更無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唐·徐夤

  8、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劉禹錫

  10、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白居易

  12、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劉禹錫

  13、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唐·陸士修

  14、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鄭愚

  15、閒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白居易

  16、心為茶荈劇,吹噓成對鼎。——西晉·左思

  17、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顧況

  18、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孫。——李嘉祐

  19、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白居易

  20、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白居易


有關茶文化的古詩詞
有關茶文化的歷史
相關知識
有關茶文化的成語
有關茶文化的好書有哪些
晉文公稱霸是哪場戰役_有關晉文公的成語
有關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有關茶文化的文獻綜論
有關茶文化的起源
有關茶文化的古詩詞
有關茶文化的歷史
有關茶文化的文章
有關茶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