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株茱萸。你知道怎麼做一份端午節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資料1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2、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並不美好的現實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讓凡塵矇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迴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一些。

  3、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4、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5、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資料2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風俗習慣。關於包粽子的由來,較為流行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羅江殉難後,楚國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大家都駛著船把飯裝到逐筒裡,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長沙有一個名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絲線捆牢,因為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後來,歐回把此事告訴大家照辦。據說,人們包粽子,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此外,在我國雲南傣族群眾中還流傳著端午節包粽子由來的另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傣族男女青年,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深深相愛。可雙方家長硬是不贊成這門親事。五月端午這天,他們便一塊跳進了老丙大龍潭。為了紀念這對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們便聚集在元陽縣烏河灣壩老丙大龍潭邊,讓青年們自己選擇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圓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夥子將事先包好的粽子丟給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意,則拾起粽子。然後手拉手,分散到綠樹下,去傾訴衷情。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
六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
相關知識
簡單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漂亮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易畫的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簡單字少
三年級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高中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端午節手抄報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