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民間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民間故事作為在中華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承載民族精神價值的作品,將其納入著作權法的範疇能使其獲得良好的保護。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布穀鳥的傳說

  這是一個流傳在東北的古老傳說。聽老人們講,在長白山腳下,有一片大草甸子,甸子上住著百十來戶人家。有一對兄妹倆幼年喪父,媽媽年輕守寡,怕孩子受氣,沒有再嫁。領著他倆過著清苦的日子。

  一天,媽媽上山踩了一筐蘑菇回來,洗了洗就下鍋煮上了。孩子小怕吃了中毒,自己先嚐了一碗試試,結果自己中毒了。深夜裡她口吐白沫,強挺著叫醒兩個孩子,拉著兄妹倆的手,瞅瞅三歲的閨女說“要聽你哥哥的話!”又瞅瞅五歲的兒子叮囑道:“要好好照顧你妹妹!媽不能看到你們長大成人了……。”話說了半截,媽媽就閉上了眼睛,兩個孩子趴在媽媽身上,哭得死去活來。

  媽媽死後,在親戚、村鄰的幫助、照顧下,兩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俗話說:“沒媽的孩子懂事早。”哥倆相依為命,一晃哥哥長成了大小夥子,娶了媳婦。妹妹也出落成水靈靈的大姑娘。嫂子賢惠,小姑懂事,姑嫂倆相處的像親姐妹,哥哥看在眼裡,樂在心上。

  姑娘大了,有心裡話願意跟嫂子說,嫂子知道她相中了村裡的一個小夥子,模樣不錯。哥哥背地裡打聽了一下,有人告訴他說小夥子長相是不錯,可脾氣卻不咋好,人品也不太瞭解。常言說:“有父從父,無父從兄。”哥哥想起了媽媽臨終前的囑託,硬是不同意妹妹的婚事,一心想給她找個好婆家,才對得起九泉之下的媽媽。可是,任憑哥哥嫂子百般勸阻,妹妹也不進鹽醬,整天哭天抹淚兒的,飯也不吃,瘦得眼睛掉進井裡。嫂子心疼小姑,怕她哭壞了身子,好說歹說,哥哥才答應了這門親事。嘴上答應了,心裡卻生妹妹的氣,對妹妹說:“不聽我的話,以後不隨心後悔藥可沒處買去!”妹妹見哥哥鬆口了,樂得滿口應承道:“我自個兒做的主,好賴都不會埋怨你們的。”

  結婚那天,哥哥嫂子捨不得妹妹,姑嫂倆更是難捨難分,臨上轎前,嫂子怕妹妹掉眼淚,自己也強忍住眼淚。聽老人們說:“眼淚送妹子,窮一輩子。”她趴在妹妹耳朵上悄悄地告訴她:“眼淚是金豆子,掉在孃家,會管你今後過日子不富足,還是把它咽回去,帶到婆家去吧!”妹妹聽了嫂子的話,含著眼淚笑了。

  再說妹妹結婚沒多日就看出來了,婆婆是個刁蠻的人,過日子不會精打細算,吃了今兒個,不管明個。上樑不正下樑歪,男人也好吃懶做,遊手好閒。日子過得比自己孃家差遠了。婆婆不認為是自家人不會過日子,而是蠻不講理地質問兒媳:“自從你到咱家來,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是不是你臨上轎前把“金豆子”都掉到你孃家炕上了?你這個掃把星!”婆婆的惡言惡語讓妹妹有口難辯,又沒有臉面回孃家訴苦,只能難過地掉眼淚。婆婆見狀惡狠狠地說:“不吱聲就是真的了!去!回你孃家借米去!下晚沒米下鍋了。”妹妹說啥也不去,婆婆就伸出手來扯她的嘴丫子,鮮紅的血從妹妹的嘴角流了出來。她忍著疼痛說道:“你們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去!”婆婆沒招了,就叫兒子去,兒子便厚著臉皮拿著盆去丈人家借米。

  哥哥知道了妹妹在婆家過得不好,很心疼,又很討厭妹夫,可是看在妹妹的份上,不得不借米給他。見丈人家糧滿囤、谷滿倉,妹夫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總是來借米,而且光借不還,還撒謊說是妹妹讓他來的。有句老話說:不論大小口,一個月一斗。***鬥:早年農家盛米用的一種器皿,類似:升、秤***眼看著自家的糧食囤子一天比一天見少,哥哥便埋怨起了嫂子,嫂子也後悔當初不該不信丈夫的話,一時心軟寵了妹妹,竟然害了她一輩子,一股急火哭瞎了雙眼。正巧這天,妹夫又來借米,哥哥一氣之下,再也不借米給他們。妹夫懊喪地回到家把盆一摔,憤憤地吼道:“這個瞎眼娘們,和你哥一個鼻孔出氣,說啥也不借給咱米了!”妹妹一聽,心裡一震,忙問丈夫怎麼回事?“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丈夫沒好氣的說。顧不得臉面的她,急急忙忙跑回了孃家,哥哥見妹妹回來了,說了一句話讓妹妹淚流滿面,“你還有臉回來?快看看你嫂子吧!”妹妹拉著嫂子的手,哭得說不出話來。嫂子雖然眼睛看不見,心裡卻啥都明白,責怪哥哥不該這樣說妹妹,本來她就夠苦的了。哥哥也後悔了,但話吐出去就收不回來了。急忙上外屋摘菜做飯,留妹妹在家吃飯。常言說:長兄如父,老嫂比母。妹妹拿起筷子,想到了哥哥嫂子對她的好,心裡難受,強嚥下一碗飯後,匆匆告別了哥嫂回到家裡。

  當天晚上,妹妹急火攻心,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哥哥聽到信兒後,拽著嫂子來看妹妹,可是已經晚了,妹妹嘴角留著血,睜眼看看哥哥嫂子,啥話也沒說出來,就閉上了眼睛。

  回到家裡,哥哥悔恨自己說了那句噎脖子話,讓妹妹想不開,送了性命。自己竟然也一病不起,四處求醫討藥也沒治好,大夫說他得的是心病。沒多久,他也追隨妹妹而去。

  轉年春天,到了清明時節,瞎眼嫂子領著剛滿六歲的女兒來給婆婆、丈夫和妹妹上墳燒紙,當她燒完紙,站起身剛要領著孩子往回走時,突然,從墳地旁邊的草棵裡飛出來一隻鳥,在她面前晃來晃去不讓她走。嫂子一愣,不解的問:“你為什麼不讓我們走?”小鳥落在一棵沒有幾片葉子的樹幹上,張開嘴說了話:“嫂子慢走,我是你的小姑啊!我想你,可是我不能進屯子去看你,我怕人家罵我是個害人精,害得你和哥哥家破人亡啊!”嫂子一聽是妹妹的聲音,連忙招呼女兒:“她是你姑姑,快點叫姑姑!”誰知女兒把頭一搖,氣沖沖地說:“我才不叫你姑姑呢!你害得我沒了爸爸,害得媽媽沒了眼睛,害得我家沒了糧食。你是個“臭姑姑!”小侄女一連串的話讓妹妹無地自容,嫂子急忙向她解釋道:“妹妹別聽小孩子胡說,我給她講的根本不是她說的那樣啊!”小姑悲悲切切地對嫂子說:“嫂子,不怪小侄女這樣說,是我當初不聽哥嫂的話,嫁了個惡夫,害得你和哥哥陰陽兩地不得團圓。我欠下的這些良心債,今生也無法償還,就讓我來世還做你的小姑,再報答哥哥嫂子的恩情吧!”妹妹說完,一閃身鑽進草叢裡不見了。只聽見她低沉、哀婉的叫著:“布穀!布穀!”彷彿在提醒農人們,不要錯過了播種時節,又像是在告誡人們,要學哥哥勤勞耕作,而不要學丈夫好吃懶做。

  後來,每年一到春耕時節,人們都注意到:布穀鳥從不結幫成對,而是孤單而行。總是一早一晚躲在山上的墳地裡鳴叫,很少進屯子裡來。因為人們知道了她的身世,誰也不叫她的學名,都叫她“臭姑姑”。她本來有一肚子冤屈卻無處訴說,只好孤苦伶仃的在墳地裡安了家,每天都這樣淒厲的叫個不停。傳說,她落腳的那座墳塋,就是母親的墳,她棲身的那棵樹幹,就是哥哥變的,那是它在向媽媽和哥哥訴說冤情。平時人們只知道“杜鵑啼血猿哀鳴”的故事,卻不知,布穀鳥還有這樣一個別名“臭姑姑”。

  :神奇的石老虎

  巍巍烏蒙山,高聳入雲端,山腰纏繞著一條纖細的麂腸小路,路邊橫臥著一塊石頭。此石首尾分明,石身長滿花紋,活脫脫像一隻站立著的花斑老虎。上山打柴回家的人,總喜歡把背子放在石虎上,站著休息片刻。

  烏蒙山腳下住著一戶彝家人,夫妻倆有兩個兒子。由於山高坡陡,風疾地瘦,四口人的生活只能勉強維持,但父母慈愛,孩子聽話,一家人其樂融融。可大兒子七歲時,父親病逝,母親傷心欲絕,哭瞎了眼睛。七歲的哥哥和五歲的弟弟,只能和雙目失明的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地生活著。

  弟弟誠實善良、吃苦耐勞;哥哥自私貪婪、好吃懶做。哥哥從小偷奸把滑,只會動嘴皮使喚弟弟;弟弟勤勤懇懇幹活,學會了持家的本領。碩薇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布穀鳥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河水清了又渾,渾了又清……兄弟倆終於長大成人。哥哥娶了媳婦後,就提出分家,弟弟只好同意。自私的哥哥,昧著良心霸佔了所有的家產,還把失明的母親推給弟弟贍養。

  憨厚善良的弟弟二話沒說,帶著母親到外面搭帳篷居住。弟弟一無所有,但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為了儘量讓母親的晚年過得舒心,他每天雞叫頭遍就起床,揹著背架,拿著***,趟著露水,上烏蒙山砍柴,背到十多公里外的街子上去賣,然後買米回來養活母親。他每次揹著柴禾回家,都要把柴放在石虎上,“噓——”地拖著長聲舒一口氣,站著歇一會兒,養一養精神,再揹回家。

  一個藍天白雲,和風麗日的下午,弟弟揹著一背很重的柴,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地來到石虎旁,依舊把柴放到石虎上休息。突然聽到身後有慍怒的聲音:“小夥子,你整哪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天天把柴壓在我身上,壓得我腦殼都要裂開了。”

  弟弟嚇了一跳,四處張望,沒見人影。他再仔細觀察,發現石虎正咧著嘴說話。“石虎阿哥,對不起了,我不知道你會疼。”他立馬把柴背到旁邊放著,回答說,“你放心,以後不會再壓你了。”

  “你咋個一天都不息著?我實在受不了。”石虎埋怨道。

  “唉,我得天天砍柴,賣柴養活母親。休息一天,就沒有一天的米錢了。”弟弟長嘆著回答。

  “你真是個好孩子,既勤勞又孝順。這樣吧,我肚子裡有一些銀子,我張開嘴,你拿點回去贍養母親吧。”弟弟話音剛落,石虎溫柔地說。

  石虎果然張開了大嘴,弟弟往石虎嘴裡望去,石虎肚子裡有許許多多白花花的銀子。“謝謝,謝謝你,石虎阿哥!我不會忘記你的大恩大德。”弟弟感動得連聲道謝,然後伸一隻手進去,拿出兩坨銀子,揹著柴禾,抹著眼淚回家了。

  回家以後,弟弟和母親商量,用兩坨銀子做墊本,做起小生意,日子越過越紅火,弟弟不再上山打柴賣柴了。

  好吃懶做的哥哥,幾乎把家裡的財產揮霍完了。他見到弟弟的生活好過,覺得很奇怪,就來打聽情況。他一進門,就裝出可憐兮兮的樣子,說:“弟弟,你是咋個整的,日子一下變得那麼好?哥哥我難過死了,都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地步了。我吃苦受累沒什麼,只可憐那幼小的兒子。你就教我一點辦法吧!”

  弟弟一見哥哥可憐巴巴的神情,禁不住心生憐憫,早把對他的怨恨拋到九霄雲外,忍不住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他。

  “有這樣的事?真是太好了!”哥哥聽完,兩眼放光,激動得大聲嚷嚷。他高興得像三歲孩子一般,一蹦三跳地跑回家,打定主意去掏銀子。

  哥哥興奮得一夜沒睡著,第二天天剛朦朦亮,他就上山砍柴去了。每天他認真打柴,每次他都把柴放到石虎上休息。可日子一天天過去,石虎還是沒開口說話。一天,他實在沒耐心等下去了,恨恨地在心裡罵:“爛石虎,害得我砍了這麼多天柴,流了這麼多汗。明天起,不耐煩再來了!”他重重地把柴砸在石虎上,站著歇氣。

  “你這個人,以後莫背柴壓我了。要銀子,我張嘴,你拿一點。以後……”石虎被柴砸著頭昏腦脹,氣吼吼地說。

  “有銀子了!有銀子了!”沒等石虎說完,哥哥激動地跳起來,把柴掀到地上,瞪著眼盯著石虎的嘴。看到石虎肚裡的銀子,貪心的哥哥連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連忙把雙手伸進石虎肚裡,拼命往外掏銀子。他掏了又掏,白花花的銀子滾了一地,但他還不滿足,繼續掏。眼看石虎肚子裡的銀子要掏完了,他仍然沒有停手的跡象。石虎忽然大怒,合攏嘴死死咬住他的雙手不放。

  哥哥嚇得魂飛魄散,哀哀地哭著,雙手狠命往外掙。他哭啞了嗓子,掙脫臼了胳膊,石虎仍然不說話,也不張嘴。他似蹲非蹲,似站非站,弓著腰被石虎定在原地,回不了家。

  他媳婦在家裡等他回來吃晚飯,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只好帶著三歲的兒子,踏著黯淡的月光,沿路找來。找到半山腰,見到丈夫的情形,傷心地摟著丈夫哭得稀里嘩啦。哭過之後,媳婦拉著孩子給石虎跪下,磕頭如搗蒜,請求石虎放過丈夫,可石虎依然不開口。事已至此,媳婦也無可奈何,只好早早晚晚做好飯送來喂他。

  日升日落,星現星隱,日子飛快往前逃竄,哥哥遭受風吹雨淋、日晒蟲咬,又無法睡覺,幾個月下來,消瘦得如一把枯柴。家裡把所有能變賣的東西都變賣完,買來東西給他吃,老虎仍然不鬆口。

  這一天,媳婦把家裡唯一的一隻母雞宰來煮給他吃,然後流著淚對他說:“我已經盡力了,以後再沒有辦法管你。”

  哥哥涕淚橫流,虛軟地喘著氣說:“以後……你……你帶著孩子去過自己的日子吧!夫妻一場,我求你最後……最後親……親我一次。”

  媳婦點頭答應,流著淚抱緊丈夫,親吻他的臉。

  石虎見到夫妻二人眼淚擦著眼淚,鼻涕抹著鼻涕,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聲。

  石虎張嘴一笑,哥哥得救了。他被媳婦揹回家,在弟弟的幫助下,調理好身體。經過這次的教訓,哥哥再也不敢懶惰和貪心,也學著弟弟勤勤懇懇地過起日子。
 

聰明機智的民間故事
壯族的民間故事作文
相關知識
古代神話民間故事
古代神話傳說故事大合集
古代神話愛情故事
古代傳說民間故事
古代著名民間故事
古代傳奇民間故事
古代經典民間故事
蒙古有什麼民間故事
格林童話民間故事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