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間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西藏對於我們來說也是相對比較的神祕的。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王的傳說

  雪域的第一個部落是怎麼現的?民間有美好的、生動的傳說。

  傳說在雅礱河谷進行遊牧生活的人們,一天在贊唐廓西發現了一個英姿勃發的小夥子。這個小夥子的言語舉止與本地土著不同。放牧的人們辨別不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應該如何處置這個年青人,便派人回聚居點報告。長者派出十二個頗為聰明的巫師教徒上山,盤問小夥子從哪裡為,這個小夥子用手指指天。這夥人自以為小夥子是從天上來的,是“天神之子”,格外高興。十二人中為首的便仲長脖子,給這位“天神之子”當轎騎,前呼後擁地把他抬下山來。聚居在這裡的人們紛紛前來,見這個從天上來的小夥子,長得聰明英俊,便公推他為部落首領。這就是後來叫做“吐蕃” 自從有了王,人們開始修建王宮,也就是房子罷了。現在離澤當二十多裡的地方,還有一座叫雍布拉崗的房子,這就是傳說中西藏的第一座宮殿,是為“天神之子”聶赤贊普建的。這個雍布拉崗的遺址,今天仍然清晰可見。

  注:20世紀快要接近尾聲時,又有聶赤贊普降臨人間的訊息傳來,故事的發生地點遠離青藏高源。在波羅的海岸邊的拉脫維亞,有一個山村,全村人都信仰天主教。每當星期六時,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要聚集在一座密林裡,繞樹木樹裸體遊行,不穿短褲,也不戴乳罩,全身一絲不掛。他們以此向上帝祈禱,向上帝坦露他們後切,表示對上帝無限的忠誠和熱愛。村民們世代相傳著一個故事,說他們在天上的一位王曾經到過西藏,成為第一位藏王。他們描述的這位王的形象是:膚色發綠,眼睛發綠,眼皮耷拉覆蓋子著鼻樑、手指間有蹼。這同西藏壁畫中的第一代藏王的形象一樣。

  :智者“阿古頓巴”

  阿古頓巴,“阿古”在藏語裡是叔叔的意思。“頓巴”是名字 ,有導師、智者的含義。合起來就是“頓巴叔叔”。他是一個藏族民間流傳的故事中的主人翁,一個老生常談的人物。他智慧,善良,勇敢,更樂於助人。就像日本的一休、維吾爾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巴拉根倉、彝族的錯兒木呷一樣,早已超出了本民族的界限,成為各民族群眾共同喜愛的藝術典型。擁有機智,不畏權貴的優點,是百姓的救星。打小,就從長輩那裡聽到很多他的故事。得知他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會的能人。諳熟各種技藝、從事各種職業,走遍了各個藏區。哪裡有藏族群眾,哪裡就有阿古頓巴的影子。我們從故事中認識到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從故事中不僅獲得了樂趣,從中還受到教育,立志要做一個好人。

  下面我就給大家推薦阿古頓巴千百個故事裡其中一個比較經典的小故事,名字叫做《三不會的僱工》。有天,阿古頓巴與領主談當僱工的條件,說他一不會給山剃頭,二不會背大海,三不能把一年積下來的活一天干完,除此三項,其它都行。如果領主要半途辭退自己,就得付出一年工錢。愚蠢的領主同意了他的條件。結果,叫他上山砍柴,阿古頓巴說不幹,這是“給山剃頭”;下河背水,他也說不幹,這是“背大海”;叫他運糞,他說這是“一年積下來的活一天干完”,他幹不了。這下子把領主氣昏了,看阿古頓巴什麼都幹不來,要辭退他。但半途辭退得付一年工錢,無可奈何,領主只得讓他白白拿走一年工資。

  像這樣的故事,阿古頓巴已經在歷史的舞臺上不知演繹了多少遍。不過像他這樣的人,如今我們又能看到多少個? 說實在的,他也只是一個受了壓迫的貧苦農奴,一個棲身不定的浪人,但他常常以自己僅有的計謀和智慧去懲治那些殘暴、貪心、偽善、愚蠢的人;教育人民群眾中那些自私自利、喜愛虛榮的人。同時又以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幫助窮苦弟兄渡過難關,尋找幸福。這何嘗不是奉獻! 他就是藏族社會裡的“羅賓漢”和“佐羅”,更何況他不以武力取勝,一切往往都是在他幽默的嘲諷和巧妙的智慧中進行的。

  藉此推薦阿古頓巴的故事,讓我們每一個人從他的故事當中受到教育,悟出人生的一些哲理來,把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不僅僅當做是口號,而要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當做我們現代人的基本修養,這個家庭才會真正和諧,才可能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進步。

  :斑竹姑娘

  在金沙江南岸的陡巖邊有一戶人家,屋後有一片祖上傳下來的竹林。老媽媽和她十歲的兒子朗巴,守著這片竹林過日子。他們精心養護竹林,特別是對楠竹,更當成自己的性命一樣。

  有一天朗巴抱著楠竹回家,聽到楠竹裡發出一陣哭聲。他很奇怪,回家後小心地劈開楠竹一看,竹筒裡竟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兒。媽媽樂得忘記了憂愁,趕緊抱在懷裡。朗巴高興得跑去取馬奶喂她。可那女孩兒見風就長,等到朗巴取了馬奶回來,已經長得和他一般高了,媽媽也抱不住了。

  這真是天女下凡啊。朗巴和媽媽把她留在家裡,叫她斑竹姑娘。從此以後,一家人過著快樂的生活。媽媽管家務,朗巴和斑竹姑娘種地、澆竹林,還時常一起上山打獵。

  有一天,媽媽拉著斑竹姑娘的手說:“娘像疼女兒一樣疼你,你就嫁給朗巴,永遠不要離開我吧?”

  斑竹姑娘想了想,用銀鈴般的聲音說:“好是好,但是要等三年。”

  為什麼要等三年呢?原來,那個橫暴的土司死了,土司的兒子交了四個朋友——商人的兒子,官家的兒子,驕傲的少年,膽小而又愛吹牛的少年。這五個人都有錢有勢,但都沒有真本事和樸實善良的心,只知道天天吃喝玩樂。

  這五個傢伙仗著地位和權勢,竟然走進這戶窮人家,爭著向她求婚。正巧朗巴走親戚去了,要三天才能回來。朗巴媽媽愁得不知用什麼辦法來對付。

  斑竹姑娘大大方方地走來,對土司的兒子說:“聽說一個地方,有一口打不破的金鐘,你能在三年內取來,我就嫁給你,但過了三年就無效了。”

  土司的兒子仗著自己有勢力,認為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很輕鬆地發了誓,騎馬走了。

  斑竹姑娘掉頭對商人的兒子說:“聽說一個地方,有一株打不碎的玉樹,你能在三年內取來,我就嫁給你,但過了三年就無效了。”

  商人的兒子仗著自己有錢,認為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情,當下發了誓,也騎馬走了。

  斑竹姑娘對官家的兒子說:“聽說一個地方,有一件燒不爛的火鼠皮袍,你能在三年內找來,我就嫁給你,但過了三年就無效了。”

  官家的兒子仗著自己手下人多,認為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情,也發了誓,騎馬走了。

  隨後她讓驕傲的少年尋找燕窩裡的金蛋,讓膽小而又愛吹牛的少年尋找海龍額頭上的分水珠。

  那五個人究竟怎麼樣了呢?先說取金鐘的土司的兒子。他經過打聽,知道緬甸果然有口金鐘,是邊疆的警鐘,但有雄兵日夜看守著,哪能那麼容易取來。這傢伙又很懶惰,怎肯去做明知辦不到的事呢?他就溜到深山的一座廟裡,偷了一口銅鐘回來,鍍了金,親自送到斑竹姑娘面前。他訴說自己辛苦取寶的經過,一心想騙取斑竹姑娘的芳心。

  斑竹姑娘笑著取出一把鋒利的錐子,當著土司的兒子的面,向那鍍金的銅鐘一戳,金箔脫落,銅鐘被戳了一個洞。土司兒子沒有話說,急忙上馬逃走了。

  取玉樹的商人的兒子呢?他也打聽到確實有一株玉樹,生長在通天河上。但他也不肯跋山涉水去吃苦頭,就假裝說是去取玉樹,偷偷到了北方,招了幾個手藝高超的漢族工匠,用碧綠碧綠的上等玉石,雕刻成一株碧玉樹,並用精緻的匣子裝好,親自送到斑竹姑娘面前。他訴說自己取寶的經過,一心想騙得斑竹姑娘的愛情。

  斑竹姑娘見這株玉樹的確又美麗、又貴重,便盤問他取寶的一些細節。他正說得起勁,忽然看見斑竹姑娘的臉上露出笑容,以為她一定願意嫁給自己了,笑得合不攏嘴。

  但是,斑竹姑娘突然問道:“你背後跟的什麼人?”

  商人的兒子猛地轉過身去,原來是那幾個給他雕刻碧玉樹的漢族工匠找他要工錢來了。他窘得臉色發白,一溜煙跑了。

  官家的兒子呢?倒是自己動身去尋找火鼠皮袍,從西藏問到四川,也沒有找著。因為人多勢眾,他倒也沒吃什麼苦頭。後來聽人說在終年積雪的深山裡,一座古廟中似乎有一件那樣的皮袍。

  官家的兒子在雪山的一個山頂上,看到一堆碎瓦頹垣。他在碎瓦頹垣裡發現了一個石匣,費力開啟石蓋,裡面真有一件火紅色的鼠皮袍子。官家的兒子高興極了,以為這就是火鼠皮袍,急忙包好趕回去,親自送到斑竹姑娘面前。他訴說自己尋寶的路徑和細節,大加渲染,說到得意處就放聲大笑,說到遇險處,竟流出淚來,好像為了斑竹姑娘,他幾乎把性命都丟了。

  斑竹姑娘聽他說完,就燒起一堆鬆柴,把那件鼠皮袍子投進火裡。不一會兒,鼠皮袍子就燒成灰燼了。驕傲的少年破壞了人家屋簷下的燕窩卻沒有發現金蛋。有個少年騙他說摩天台的畫樑上有金蛋。那摩天台很高,這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剛要把手伸向燕窩的時候,被雌燕啄破了眼睛。

  膽小而又愛吹牛的少年給了僕人很多金銀和刀槍,讓他們到海里取龍珠。可是,等了兩年誰也沒回來,沒辦法只好自己帶著僕人乘船出海。他們遇到了大風,被拋到南海的孤島上。

  斑竹姑娘和朗巴終於成了夫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華德育故事讀後感
美人魚的民間故事
相關知識
西藏民間故事
西湖民間故事內容概括
西湖民間故事閱讀體會
西湖民間故事免費閱讀
有關藏族民間故事
三篇藏族民間故事
有關藏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熟悉的藏族民間故事
陝西民間故事概括
藏族精彩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