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6日

  孔子為傳統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決了孝道存在的哲學前提——仁。下面是帶來的孝道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孝道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個兒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說,當晚輩的應當孝敬長輩。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在古代,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在今天,韓瑜老師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了生命垂危的父親,被譽為“大孝女”;大學生孟佩傑“帶著癱瘓的養母上大學”,租住房子給予養母悉心照料,被譽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來,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勝列舉。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愛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恩不忘,知恩圖報,羊、鴉亦如此,何況我們人呢?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我的爸爸是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我的媽媽是一位小學教師,每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天下班回來,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勞家務;既要照顧年邁的婆婆爺爺,又要給我輔導功課。每當我看見爸爸的兩鬢又增添了白髮,媽媽的臉上又新長了皺紋,我就內心就像針扎一樣,感到無比的內疚。爸爸的日復一日的咳嗽、媽媽的一遍一遍的嘮叨告訴我:他們累了。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現在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儘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一點負擔;我們可以出門時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抱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裡充滿陽光;我們可以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我們可以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實並不難做到。

  孝敬父母,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吧!

  篇二:孝道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著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說起來也真夠慚愧的,以上的問題,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實現在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但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巨集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接受義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是這樣回答的:“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語出驚人,發人深思。是啊!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此時,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越來越需要子女的孝敬,而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僱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時不再來,遺憾終生。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但長期以來,這一傳統美德卻被許多人淡忘和漠視。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在現在的社會中還有一些人當父母老了,不在有力氣動了,就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說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更可氣者還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於馬路上而不顧。其實呀,這些人在我們身邊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所以大力宣傳和建立孝道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僅是建立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臺灣作家龍應臺談過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帶著85歲的父親去臺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當演到楊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她發現父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因為她父親受到劇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時,一天準備幫母親到市場去買菜,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來,輾轉流離去了臺灣,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來不及道別的母親……深受劇情感染的不僅是她父親,曲終人散時,她發現不少中年兒女及老人眼裡都有淚光閃動。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龍應臺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文化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為此,當今弘揚孝道文化要從落實家庭孝道上著手,建立和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會風氣。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準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佈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可以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瞭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會、各個文化道德中永恆的主題,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社會穩定。而孝,正是調節家庭關係的一劑良藥。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從孝出發,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讓我們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只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頓粗茶淡飯。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一枚含著體溫的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稍縱即失的眷戀,是無法重視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記住孝心是無價的。

  篇三:孝道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人的美德。這幾天,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對我非常好,簡直就是百依百順。每天早上起來我會問外婆,你昨晚睡好了嗎?然後我幫外婆去泡降血壓的茶,我覺得這樣使我跟外婆之間的關係更親密了,而且外婆非常高興。晚上,外婆說:“敲敲背,可以治失眠。”剛好我會敲背,就每天晚上幫她敲背。我先用拳頭輕輕地敲,然後用手按,最後用手並起來敲。說來也奇怪,外婆這幾天不失眠了。

  每週的一天,外婆給我30元錢讓我去買菜,我先走到買蟹的地方問多少錢一斤,賣蟹的人說:“28元一斤。”我買了一隻花了9元。後來我又去買了海帶,2元一斤,我買了半斤,一共一元錢。我走到了賣蔬菜的地方,看見了青菜,想起了我的外婆愛吃青菜,再說青菜非常新鮮,就買了一斤。突然,我想起了外婆每餐都要喝湯,於是,我便買了粉絲,油麵筋,打算晚上煮湯給外婆喝。

  我又買了半斤蝦和蘑菇,剛好把錢用完。回到家,外婆說我真棒!!!我覺得孝道實踐活動非常好,不但讓我感到長輩非常辛苦,而且讓我學會孝敬長輩和獨立。

傳統智慧小故事
孝道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
相關知識
孝道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
體育外出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
教師師德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
反***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3篇***3***
護士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4篇
向景海鵬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
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
部隊黨章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
教師守紀律講規矩學習心得體會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