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讀書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王充書鋪站讀

  王充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他小時候不但聰明而且用功。6歲開始識字讀書,8歲被送入本鄉書塾。

  20歲的時候,王充被推薦到洛陽的太學裡去學習。他還感到不滿足,就用課餘時間讀各種書。日子久了,他把太學裡收藏的書幾乎都讀遍了,沒辦法,他又去街市的書鋪裡找書來讀。因為他買不起書,所以每次都站在書鋪前拿著書看,而不買。

  洛陽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非常嘈雜,而王充就像沒有聽見一樣,只顧專心致志地讀書。加上他的記憶力超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往往拿到一部新書,讀書一遍就能把主要內容記下來。

  賣書的老人知道王充的情況後,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同情地說:“你以後儘管來這裡讀書好了,隨便讀多久都行。”還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凳子呢!

  就這樣,王充腦海中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後來,他終於寫成了思想鉅著《論衡》。

  篇二:張曜拜妻子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

  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蔘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為“勤果”。

  篇三: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東漢末年,有個大學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質都十分高尚。

  一天,他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童子正在給他打掃書房,那童子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舉止有禮。於是他就問那個童子說:“你叫什麼名字?幾時來的?”那童子彬彬有禮地答道:“我叫魏昭,是這兩天才由府上總管收下來的僕人,分派我給您做清潔工。”郭泰問:“你認識字、讀過書嗎?”魏昭說:“讀了一點。”於是郭泰拿起一本較容易的書考問他,覺得這孩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學問。

  郭泰說:“你有這麼好的素質,應該繼續學習啊,來這裡做僕人豈不是浪費青春嗎?”魏昭說:“我是專門投到你府上來的,因為我聽說‘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想到你身邊來,學習怎樣做人啊!”郭泰聽了,深深地被這孩子積極進取的行為感動,於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學生,盡心竭力地教育培養他。魏昭後來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

  篇四:杜預的《左傳》癖

  晉代杜預***公元220~284年***文武兼備,才華橫溢。既是將軍,又是學者。平時,杜預不喜歡騎馬,射箭也不穿鎧甲。但是,只要擔任重大軍務,卻身居將帥高位。杜預在結交朋友和待人接物方面,對人既謙恭又有禮貌。回答人家的問話時,總是盡力闡述自己的觀點;開導別人時,從不感到厭倦。真是做事勤快,說話謹慎。

  他立下平定東吳的功勞之後,由於從容安逸,悠閒無事,於是便專心琢磨經典,著《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參考諸家所著記述宗族系統的書籍,寫了闡釋《左傳》的著作《春秋釋例》。又寫了《盟會圖》、《春秋長曆》,形成了一套體系完備的獨家學說,直到老年才完成。

  當時,大臣王濟擅長相馬,又特別愛馬,大臣和嶠貪得無厭,喜歡聚斂錢財。杜預常說“王濟有馬癖,和嶠有錢癖”。晉武帝聽說後,問杜預道:“你有什麼癖?”杜預回答說:“我有《左傳》癖。”

古今幽默小故事
古今中外道德小故事
相關知識
古今中外的讀書故事
古今中外的讀書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的哲學故事
古今中外的友情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素材
古今中外道德小故事
古今中外誠信小故事
中外名人勇氣小故事_古今中外名人小故事
古今中外勵志小故事
古今著名的讀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