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中的成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成語故事是我們民族語言中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煉、形象、富於表現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語言材料,它言簡意賅,耐人尋味,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一身是膽

  建安二十四年***219***,黃忠襲殺魏徵西將軍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後,曹操親率大軍來爭漢中地,並往今勉縣天蕩山下米倉山運米“數千萬囊”,蜀將黃忠和趙雲以為可取,便約定分頭進擊,火燒了魏軍糧草。

  過了約定的時間,不見黃忠返回,趙雲便帶數十騎衝入敵陣,救出了黃忠,剛衝出敵陣,見副將張著仍在敵陣中拼殺,趙雲便再次衝入敵陣救出張著,這時候,曹操親自率大軍追來,趙雲便急忙退回自己的軍營。

  當時,沔陽長***縣長***張翼在趙雲營中,他見曹操率軍一路殺來,便急令關閉寨門以拒曹軍。

  趙雲當即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同時令弓弩手暗自埋伏,趙雲獨自一人單槍匹馬威風凜凜的立於營門外。曹操率軍來到這裡一看,見趙雲神情自若,毫無畏懼,懷疑有伏兵,不敢貿然進攻,便引軍退去。

  趙雲銀槍一揮,金鼓齊鳴,喊殺聲震天,弓弩手用強弩射之,趙雲又引兵殺出,魏軍驚慌,自相踐踏,墜漢水死者不計其數。

  第二天,劉備到趙雲營中視察昨日作戰情況,讓趙雲講述大敗曹軍的故事,獎勵趙雲,稱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蜀軍中號稱趙雲為“虎威將軍”。《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據漢水趙雲寡勝眾”章節中有此典故。

  2:如魚得水

  諸葛亮,字孔明,襄陽人。劉備,字玄德,涿縣人。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豪傑紛起,群雄爭霸,劉備為實現自己統一天下的巨集願, 多方蒐羅人才,特意拜訪隱居在隆中臥龍崗的諸葛亮,請他出山。

  他 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劉備說明來意,暢談 了自己的巨集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與西 南少數民族和好,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預言天下今後必 將成為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聽後大喜,於是拜孔明為軍 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 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

  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 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 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覆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 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 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3:一馬當先

  建安二十四年***219***,蜀先主劉備與曹魏爭奪漢中地,魏漢中守將—徵西將軍夏侯淵固守定軍山、天蕩山和陽平關各隘口,蜀軍很難進攻。

  為此,劉備問計於留守成都的諸葛亮,諸葛亮根據夏侯淵有勇無謀和善於動怒的特性,遣年近七旬的老將黃忠赴漢中與夏侯淵交戰,以麻痺夏侯淵使其放鬆戒備,同時派足智多謀的法正為監軍,暗中以插旗為訊號指揮黃忠交戰。

  在諸葛亮和法正的策劃下,黃忠首先依計“南渡沔水”,劉備又“反客為主”在定軍山下“步步為營”進逼夏侯淵軍,造成主攻事態。乘夏侯淵曹軍疏於防範,法正、黃忠又偷偷佔領了定軍山西端之降山***定軍山之戰後改稱旗杆山***,這裡居高臨下,不但威逼定軍山魏營,而且可窺視定軍山主峰內“仰天窪”夏侯淵中軍帳虛實,如此以來,徹底激怒了夏侯淵,他根本沒把老黃忠放在眼裡,於是親率大軍到降山下叫罵,挑戰,想奪回陣地。

  黃忠軍在山上任憑魏軍叫罵,他根據法正“揮紅旗為號”的約定,堅守而不出戰。待夏侯淵軍在山下喊叫的人困馬乏,人不及甲,馬不及鞍時,法正在山頂上揮動紅旗,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裂之勢”,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連頭帶肩,劈為兩段。曹軍大敗,劉備遂取漢中。一馬當先:躍馬衝在最前面

  
的人還:

1.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

2.有關三國的故事成語

3.有關三國故事的成語

4.關於三國故事的成語

5.出自三國演義的故事4個

幼兒成語小故事
源自三國故事的成語
相關知識
三國故事中的成語
寓言故事中的成語
寓言故事中的成語有哪些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故事
三國故事中出現的歇後語集錦
帶有故事性的成語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故事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
來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
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