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藝術館的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茶文化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本初·茶文化藝術館以“本人之初心、還茶之原心”為經營宗旨,以無所不在的茶傾心為世人提供一貼心靈的良方,引領人們迴歸人的初心,體會“茶心一如”的妙境。

  茶,心之水也,飲之暢靈。當茶水順著舌根滑入喉中,寂靜滿足的感覺猶如茶水順著心脈將心靈撫平。此時茶不在僅僅是茶,而是“心茶”。用心生活,從喝一杯心茶開始。初品,無味;慢品,很清;再品,很淡。回甘無味而至純,無界而至境。是為“大茶無味,大心無界。

  自2013年創辦以來,我們立足國際酒店,現已開兩家,分別是本初茶文化藝術館***寧波泛太平洋酒店總藝術館***和***寧波香格里拉大酒店分藝術館***,並以每年一店至兩店的穩健速度擴充套件至全國及海外市場。以靜怡雅緻的創新空間和多元化文化交流活動引領茶文化風尚。

  不用過多的詞彙讓自己變得華麗,只用實際行動開展國內外以茶為核心的產業活動交流,開業以來已組織30餘場各種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動,影響深廣。伴隨著國家文化復興和創新的大政方針,我們依託寧波濃郁的海上絲路文化,尊重並傳承歷史文明,勇於在當下海上絲路重啟航的大好機遇下,銳意進取,以茶葉為原心軸,大力發展與茶葉相關的產業經濟與文化活動,在新形勢下做好茶相關產業的海洋商業貿易和文化。

  如果說本初是一家茶館,那麼,這裡有您的物質基礎、美學視覺、精神享受、藝術賞析,更多可以感受我們以心懷天下、正揚帆出海、發展海商。

  茶文化茶的功效

  茶能減低心腦血管發病和死亡風險

  最新的一項研究報道,日本研究者從1994年起對某地4萬多名40歲至79歲中老年人進行跟蹤調查發現,與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男性因腦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風險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腦梗塞下降最明顯,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達62%。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風險70%。芬蘭和法國也有研究報告顯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

  茶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

  香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喝茶可使血總膽固醇水平下降25%。還有一項研究喝茶與高血壓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不喝茶的人高血壓的發病率為10.55%,常喝茶的人為6.95%,茶的確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茶有助於減小患糖尿病的風險

  有研究者對1.7萬名40歲-65歲男女進行長期追蹤觀察發現,一天喝6杯以上綠茶者比一週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減少了33%。也有資料介紹,用冷開水泡綠茶喝,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茶有助於防治早老性痴呆

  茶對大腦細胞有保護作用,茶能有效延緩大腦退化,有助於維持大腦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記憶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茶有抗壓力和抗焦慮作用

  現代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常引起焦慮、緊張、煩躁不安、抑鬱等精神心理症狀。綠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種無鎮靜作用的鬆弛劑,可以幫助大腦增加產生γ波,γ波可幫助控制焦慮情緒,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狀態和總體機能,一般3-4杯綠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這使得綠茶在抗壓力和抗焦慮方面有較好的功效。

  茶能提高免疫力

  如果最近爆發流感,那你就多喝點茶吧,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研究指出,連續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擾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這種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並有效幫助人體抵禦流感。

  茶能提高殺菌力

  2008年5月有一則報道,埃及有學者用“綠茶加抗菌素”試驗了28種病菌。結果發現,綠茶可使抗菌素藥力大增,最高殺菌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並且,還有降低各種病菌耐藥性的作用。

  茶對肥胖者有減肥瘦身效果

  研究者發現,喝茶10年以上者與不喝茶者相比,男性體脂比例約減少20%,女性可減少30%。在品茶中減肥豈不是件美事!不僅如此,茶還是對面板有很好保護作用的美容劑,多喝茶人靚麗。

  茶的其他保健作用

  茶還能消除疲勞、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茶還是鹼性飲料,有利於酸性體質的糾正……茶不愧為21世紀最健康的飲料。

  茶文化的茶藝介紹

  湖北

  陸羽,出生於湖北天門,生活在唐朝時期,他撰寫的《茶經》,對有關茶樹的產地、形態、生長環境以及採茶、製茶、飲茶的工具和方法等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成書後,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影響極大,陸羽被後世尊稱為“茶神”、“茶聖”、“茶博士”。

  湖北天門是茶聖故里,至今還有不少與陸羽有關的遺蹟。相傳,陸羽出生不久就被遺棄,被一群大雁所庇護,後來被一位名叫智積的和尚收養。智積喜歡喝茶,陸羽經常為他煮茶。經過長期的煮茶、品茶實踐,陸羽終於煮出了好茶,以至於非陸羽所煮茶智積不喝。現天門市儲存有一座“古雁橋”,傳說是當年大雁庇護陸羽的地方。鎮北門有一座 “三眼井”,曾是陸羽煮茶取水處。井臺旁邊有一塊後人立的石碑“唐處士陸鴻漸小像碑”,碑上刻著陸羽坐著品茶的情景,頗有韻味。陸羽亭建於清朝,後毀於兵燹。解放後重建為雙層木質結構,呈六角形,精巧典雅。置身其間,撫亭浥泉,品茗飲茶,十分令人流連陶醉。位於竟陵西湖之濱的陸羽紀念館,包括陸羽故居、紀念陸羽的古蹟、陸羽茶事活動等建築群,遊覽該館,可以獲得陸羽事蹟和傳說的許多資訊。

  武夷巖茶文化

  武夷巖茶,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露之霄降,地鍾氣和,天獨垂青,育成香肌,產為靈芽。大自然的鐘愛,造就武夷巖茶高尚的品德。它與國際無我茶會結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越發為世人所矚目、所向往。

  武夷巖茶獨有的“活、甘、清、香”的巖韻,飲後齒頰留香,香高而悠遠;喉底回甘味,味醇而益清;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令人心曠神怡。它的高貴品質和美 德,集中表現在:一是能給人以解渴、療疾、健身物質上的享受;二是能給人以愉悅身心精神上的享受。

  茶有德,飲茶人有茶德。對於武夷茶德,歷代文人名士有精闢的論述。範仲俺讚美武夷巖茶為仙茶,系神仙所栽,為天下第一。滋味,勝過甘美無比的醍醐;香氣,勝過馥郁馨香的蘭 芷並以茶的儉樸清淡,由此而引用屈原《漁父》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以申明自己一生為官清正廉明。尤其是在范仲淹看來,什麼茹芝延壽,采薇養生,都不如到武夷山去喝武夷茶,一啜仙山靈芽,就會輕身換骨,飄然欲仙了。宋徽宗在《大觀茶論》序中寫道:“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衝澹閒潔,韻高致靜。”他認為茶具有“清、和、澹、靜”的美德。並以此引申為社會倫理美學。他接著說:“縉紳之士,韋布之流, 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推,從事茗飲。天下之士,勵志清白,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以不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 中,也談到武夷茶德:“餘遊武夷,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他把武夷茶德稱讚為: “清芬撲鼻,舌有餘甘;”“釋躁平矜,怡情悅性”。現代茶葉專家莊晚芳教授把中國茶德概括為:廉、美、和、敬***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 人***。而且他提出,要通過飲茶方式***茶道茶藝***,對人們進行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教育。

  總之,茶作為大自然的產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鍾靈毓秀,造就優良茶德。茶性儉,苦而後甘,它的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秉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後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

  福建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一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茶經》早300餘年,著名的蓮花峰及其蓮花茶構築了一道獨特的僑鄉茶文化風景線。建茶、鬥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風,明清時期,茶葉創新增多,開創烏龍製茶工藝,茶葉貿易漸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點綴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蘊。現代福建茶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進一步發揚光大,種茶、製茶、售茶、品茶、賽茶等幾乎佔據了茶鄉人的生活內容。製茶講科學,品茶有文化,構成獨特的福建區域人文特徵。

  福建種茶、製茶、飲茶、販茶歷史悠久。福建產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諸於南安縣豐州古鎮的蓮花峰石上的摩崖古刻“蓮花茶襟太遠丙子”***公元376年***。這比陸羽『茶經』問世要早三百餘年。福建茶葉在中國茶葉發展及至世界茶葉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福建省中國產茶的重要地區,而且盛產名茶,各具特色,蜚聲中外。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爭奇鬥豔。單在烏龍茶中,鐵觀音、大紅袍、本山、梅佔、佛手、黃金桂、白芽奇蘭等等,品種繁多。

  如此,安溪鐵觀音聲名鵲起,在振興安溪經濟、使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一躍而成為全國具有競爭力的百強縣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觀音鐵韻,韻味深長。其超凡之品質,永續之發展,毋庸置疑。

  對鐵觀音的最準確、簡潔的表訴,是“不冷不熱鐵觀音,一人一年20斤”。紅茶性熱,綠茶性涼,鐵觀音屬半發酵茶,不冷不熱,其性溫和,四季咸宜。

 

中國茶文化主題酒店的簡介
茶文化產業經營實務的簡介
相關知識
茶文化藝術館的簡介
江南茶文化博物館的簡介
怡清源茶文化藝術團的介紹
中國茶文化丁以壽的簡介
中國茶文化研究會的簡介
廣東省茶文化研究會的簡介
中國茶文化陳香白的簡介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的簡介
中華普洱茶文化博覽苑的簡介
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