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自欺欺人是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那自欺欺人有什麼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春秋時候,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自欺欺人解析

  [釋義]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語出] 宋·朱熹《朱子語類》:“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也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近義] 掩耳盜鈴 掩人耳目

  [反義] 實事求是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掩耳盜鈴”有別:~是直陳性的;“掩耳盜鈴”是比喻性的。

  自欺欺人造句

  1.這種心理如果不是由自卑產生的心虛,也是建立在虛幻基礎上的自慰式的自欺欺人,這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還會遮蔽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夜郎自大,盲目地排斥國外現代性的經驗,與世隔絕。

  2.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實事求是,不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3.後現代主義者批判它有所偏袒,自欺欺人,最終導致了西方文明最為詬病之處。

  4.我們故作姿態,我們自以為很重要,我們自欺欺人地認定人類在宇宙中的特權地位,這一切都被這個白光中的小點推翻了。

  5.我想告訴每個人我感到多麼孤單,但我只是偽裝自己很堅強。我只是在自欺欺人。

  6.在病房裡裝模作樣的人,以為會不治而愈,其實是不可救藥,他這僅僅是自欺欺人罷了。

  7.包裝再美,再標上正宗二字,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8.這件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了,而你還在掩耳盜鈴,豈不是自欺欺人。

  9.如果我們只是單單聽道,而不盡量照著所聽到的去做的話,就是在自欺欺人。

  10.這種望梅止渴的辦法,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11.公司一方面說要增進員工福利,一方面卻又大幅裁員,簡直就是自欺欺人。

  12.我認為你可能已經有答案了,但你居然還敢在這裡自欺欺人…請不要再瞎扔石頭亂說話了!

  13.主觀讓我們失去了對事情正確的判斷,於是我們開始逃避,藉口用來遮掩的同時也自欺欺人。

  14.假使她們真知道立國數千年的大中華民國的國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沒有面子了。

  15.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地在鋪滿火藥的鮮花草坪上僥倖生活。要避免“亡羊”之痛,我們就應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切不可大意麻痺,掉以輕心。

  16.有些人確實喜歡自欺欺人,用假象來麻醉自己。

  17.一個弄虛作假,自欺欺人的人不僅會受到世人的譴責,也會承受自己內心的譴責。

  18.尤其,主政者主導的國家政策更不能沒有紅線,必須趨吉避凶,造福禳禍,不可"自欺欺人",陷國家於危境死地。

  19.如今他已經知道人總是自欺欺人,他懂得人的虛榮心有多麼驚人。

  20.撒謊不算本事,如果能自欺欺人就更完美了。

  21.愛一個人就是明知不可卻不斷重複致命的錯誤,傾訴你的情感與思念,傾訴你對他的珍惜與依戀,並且自欺欺人地相信他沒有一般男性的淺薄與無聊。
 

子虛烏有典故故事
自不量力典故
相關知識
自欺欺人典故
中外勵志名人典故
自慚形穢典故
自食其果典故
地震中的自救救人小故事
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典故
成語妄自菲薄的典故
腳踏實地的名人典故有哪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典故
出自詩經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