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級溝通方法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30日

  在職場,領導與員工的溝通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都知道溝通是雙向的,有效溝通不但是一門藝術,更是社會生存的技能。下面小編整理了上下級溝通技巧案例,供你閱讀參考。

  上下級溝通技巧案例01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他制止住,並且讓他去校長辦公室。

  等陶行知回到辦公室時,看到男生已在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來了。”

  接著又掏出第二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

  陶行知又說:“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對他。”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企”字由“人”和“止”組成,企業無“人”則“止”。可見:“人”是企業的第一要素!而毛主席說:有人群的地方則一定有左中右。陶行知和學生的溝通明顯屬於內部溝通——在企業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使很多人往往不善於溝通。譚小芳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一門重要的管理藝術。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因此,管理離不開溝通,溝通已滲透於管理的各個方面。正如人體內的血液迴圈一樣,如果沒有溝通的話,企業就會趨於衰亡和倒閉。

  譚小芳老師認為,我們的團隊內部十分需要溝通,在一個團隊裡,如果聽不到一點異響,聽不到一點反對意見,那是不正常的。水,在汙泥塘裡,不動不響,那是死的;在清江河裡,洶湧奔騰,那是活的。有一點逆耳的話在耳邊響著,警鐘常鳴,不見得就是壞事。甚至可以說,是好事。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奈斯位元曾指出:“未來競爭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於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外部組織的有效溝通上。”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是任何管理藝術的精髓。下面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再為您引入兩個70%的內涵:

  第一個70%是指企業的管理者,實際上70%的時間用在溝通上。開會、談判、談話、做報告是最常見的溝通形式,撰寫報告實際上是一種書面溝通的方式,對外各種拜訪、約見也都是溝通的表現形式,所以說有70%時間用在溝通上。

  第二個70%是指企業中70%的問題是由於溝通障礙引起的。比如企業常見的效率低下的問題,實際上往往是有了問題、有了事情後,大家沒有溝通或不懂得溝通所引起的。另外,企業裡面執行力差、領導力不高的問題,歸根到底,都與溝通能力的欠缺有關。

  這兩個70%有力地解釋了管理溝通對提高一個組織的績效的重要性。一個企業中的人們不可能不進行溝通,即使沉默也傳達了一種組織的態度。

  要解決這個問題,譚小芳老師建議企業內部建立多種制度化的正規渠道,保證每一名員工能夠直言不諱,保持高效良好的溝通。“廣直言之路”,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加強內部員工的溝通,採取開放的溝通政策,員工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

  上下級溝通技巧案例02

  張丹峰的苦惱

  張丹峰剛剛從名校管理學碩士畢業,出任某大型企業的製造部門經理。張丹峰一上任,就對製造部門進改造。張丹峰發現生產現場的資料很難及時反饋上來,於是決定從生產報表上開始改造。借鑑跨國公司的生產報表,張丹峰設計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生產報表,從報表中可以看出生產中的任何一個細節。

  每天早上,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會及時地放在張丹峰的桌子上,張丹峰很高興,認為他拿到了生產的第一手資料。沒有過幾天,出現了一次大的品質事故,但報表上根本沒有反映出來,張丹峰這才知道,報表的資料都是隨意填寫上去的。

  為了這件事情,張丹峰多次開會強調,認真填寫報表的重要性,但每次開會,在開始幾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過不了幾天又返回了原來的狀態。張丹峰怎麼也想不通.

  案例點評:

  張丹峰的苦惱是很多企業中經理人一個普遍的煩惱。現場的操作工人,很難理解張丹峰的目的,因為資料分析距離他們太遙遠了。大多數工人只知道好好幹活,拿工資養家餬口。不同的人,他們所站的高度不一樣,單純的強調、開會,效果是不明顯的。

  站在工人的角度去理解,雖然張丹峰不斷強調認真填寫生產報表,可以有利於改善,但這距離他們比較遠,而且大多數工人認為這和他們沒有多少關係。

  後來,張丹峰將生產報表與業績獎金掛鉤,並要求幹部經常檢查,工人們才知道認真填寫報表。

  在溝通中,不要簡單地認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認識、看法、高度是一致的。對待不同的人,要採取不同的模式,要用聽得懂的“語言”與別人溝通!

  上下級溝通技巧案例03

  研發部樑經理才進公司不到一年,工作表現頗愛主管讚賞,不管是專業能力還是管理績效,都獲得大家肯定。在他的縝密規劃之下,研發部一些延宕已久的專案,都在積極推行當中。

  部門主管李副總髮現,樑經理到研發部以來,幾乎每天加班。他經常第2天來看到樑經理電子郵件的傳送時間是前一天晚上10點多,接著甚至又看到當天早上7點多傳送的另一封郵件。這個部門下班時總是樑經理最晚離開,上班時第1個到。但是,即使在工作量吃緊的時候,其它同仁似乎都準時走,很少跟著他留下來。平常也難得見到樑經理和他的部屬或是同級主管進行溝通。

  李副總對樑經理怎麼和其它同事、部屬溝通工作覺得好奇,開始觀察他的溝通方式。原來,樑經理部是以電子郵件交代部屬工作。他的屬下除非必要,也都是以電子郵件回覆工作進度及提出問題。很少找他當面報告或討論。對其它同事也是如此,電子郵件似乎被樑經理當作和同仁們合作的最佳溝通工具。

  但是,最近大家似乎開始對樑經理這樣的溝通方式反應不佳。李副總髮覺,樑經理的部屬對部門逐漸沒有向心力,除了不配合加班,還只執行交辦的工作,不太主動提出企劃或問題。而其它各年主管,也不會像樑經理剛到研發部時,主動到他房間聊聊,大家見了面,只是客氣地點個頭。開會時的討論,也都是公事公辦的味道居多。

  李副總趁著在樓梯間抽菸碰到另一處陳經理時,以閒聊的方式問及小主管和樑經理工作相當認真,可能對工作以外的事就沒有多花心思。李副總也就沒再多問。

  這天,李副總剛好經過樑經理房間門口,聽到他打電話,討論內容似乎和陳經理業務範圍有關。他到陳經理那裡,剛好陳經理也在說電話。李副總聽談話內容,確定是兩位經理在談話。之後,他找了陳經理,問他怎麼一回事。明明兩個主管的辦公房間就在隔鄰,為什麼不直接走過去說說就好了,竟然是用電話談。

  陳經理笑答,這個電話是樑經理打來的,樑經理似乎比較希望用電話討論工作,而不是當面溝通。陳經理曾試著要在樑經理房間談,而不是當面溝通。陳經理不是最短的時間結束談話,就是眼睛還一直盯著計算機螢幕,讓他不得不趕緊離開。陳經理說,幾次以後,他也寧願用電話的方式溝通,免得讓別人覺得自己過於熱情。

  瞭解這些情形後,李副總找了樑經理聊聊,樑經理覺得。效率應該是最需要追求的目標。所以他希望用最節省時間的方式,達到工作要求。李副總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樑經理,工作效率重要,但良好的溝通絕對會讓工作進行順暢許多。

同事之間溝通方法案例
與員工建立溝通渠道的方法
相關知識
上下級溝通方法案例
同事之間溝通方法案例
如何加強上下級溝通
如何做好上下級溝通
如何與上下級溝通
作為一名管理和上下級溝通的技巧
怎樣與上下級溝通
與上下級溝通的技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差異案例
職場上的溝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