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對聯​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對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形式短小,文辭精煉,言簡意深,對仗工整,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簡短的對聯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簡短的對聯故事摘抄

  ***1***清末政治腐敗,賣官鬻爵成風。某城中一中藥商人花鉅款買了個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時人不齒,作無情對諷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黃丸。”

  ***2***近人何顏生,清末任甘肅布政使時,有留學歸來一唐姓翰林在給他的信函中誤將“秋輦”寫成“秋輩”,又將“追究”的“究”錯為“宄”。何即以一聯嘲諷:“輦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異穴,九九難將八八除。”

  ***3***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

  這裡有則故事。一位富秀才與一個窮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於是隨口吟出上聯,但卻怎麼也想不出下聯了。此時,窮秀才前來敲門,說道:“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富秀才一聽,忙說“這個好說,你先把我的上聯對出來。”說完,窮秀才說“小弟進門時不是對出來了嗎?”富秀才一想,果然是這樣,於是樂得哈哈大笑!

  ***4***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此聯是聞名的方位聯。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 紀曉嵐即興所對。南通州,即今日江蘇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區。“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說乘船沿著大運河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東當鋪,西當鋪”,是紀曉嵐看到街上的當鋪很多,靈機一動對出來的,“東西當鋪當東西”,前一個東西為方位,後一個東西表示物體,此為借對。後來,有一書生認為紀曉嵐所對下聯並不太好,有些俗氣。於是他對出了一個下聯:“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果然比紀聯儒雅一些。後一個春秋是指孔子修訂的儒家經典之作《春秋》。另外,還有一位澳門人對出:“東望洋,西望洋,東西望洋望東西。”這裡的“東望洋”、“西望洋”,都是澳門的地名,更顯貼切。

  ***5***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扔;由上向下讀左傳,書往右翻。

  這副對聯若僅從思想內容上看並無多大意義,若從形式上看還有些意思。上聯是說一個人在夏天靠著南牆吃西瓜的情景,把南北西東四個方位詞佔全了。下聯則獨闢蹊徑,用上下左右來對,描繪出讀“左傳”,書往右翻的狀態,恰如其份,毫無做作之感,令人稱奇。

  ***6***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相傳,林則徐幼時到姑父家串親戚,恰逢幾位詩人與徐的姑夫一起連詩對句。一詩翁想考一考林的學問,便出了一上聯,聰明的林則徐立即對出下聯。上聯是說,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顆星星,倒映在靜靜的湖中便成十四點了。下聯是說,南樓的孤雁雖然是一隻,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帶影”便成為“一雙飛”了。這副聯反映了少年林則徐的聰穎機智,博學多才。

  簡短的對聯故事精選

  第一:

  李某延師課子,允諾逢七夕請先生,一連數載,李某均不踐約,又一年七夕,三餐依舊是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作對曰:

  客舍淒涼,恰似今宵七夕。

  學生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約,先生再傳學生作對:

  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

  李某見了,代其子對曰:

  黃花如有約,重陽以後待何遲。

  到了重陽,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傳學生作對:

  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

  李某聽了大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尚記得滾瓜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李某頓時語塞,赫然而退。

  第二:

  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於是在門口貼了一副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不料第二天就為村人改為: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第三:

  從前,有個姓李的財主,他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有一年過年,家家戶戶忙著貼對聯。李家更不用說了。李財主寫了一副對聯叫人貼在大門的兩旁,對聯是:

  父成龍,子成龍,代代全成龍;

  父發財,子發財,輩輩都發財。

  同村一位窮秀才對聯,沉思了一會便離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財主的門前圍滿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他們有說有笑,議論紛紛,大家都稱讚道:“改得好,改得好!”

  門外吵嚷聲驚動了李財主,他以為人們在稱讚他的對聯,忙開啟大門,一看門上的對聯,立時氣得昏倒在門前的臺階上。

  原來,李財主門上的對聯,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聾,子成聾,代代全成聾;

  父潑財,子潑財。輩輩都潑財。

  為了這副對聯,李財主整整病了一個多月,人們無不拍手稱快。

  簡短的對聯故事推薦

  一:

  有一老太監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著皮衣,手執一把扇子。感到十分好笑,遂遂說:

  小翰林,穿冬裝,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對到:

  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二:

  【清朝時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掛有一幅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的妻子到飛來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邊休息,欣賞這幅對聯。妻子一會兒,要求俞樾進行解釋。俞樾把原來的對聯改了兩字,作為回答: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妻子嫌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俞樾把自己和妻子改動的字作了比較,認為“冷”、“飛”二字比“有”、“無”準確有神。

  過了幾天,俞樾帶著次女秀孫又來到冷泉亭邊。他給秀孫說明上次怎樣給對聯該字一事,秀孫趕緊望著亭子,沉思了好大一會兒,慢慢地說: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一向才力超人。他明白上聯中的“幾”字改為“禹”字,那是指大禹治水,仔細推敲,改得動人。至於那個“何”字為什麼要改成“項”字,他一下弄不清楚,只好向秀孫追問原因。秀孫爽朗地說:“項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座險峰不是他從別處拔起,怎能飛到這裡來呢?”秀孫話音剛落,俞樾忙拍手稱好快,連連道好。
 

美國真人版童話故事文字稿本
老虎的童話故事_關於老虎的童話故事
相關知識
簡短的對聯​故事
勵志簡短的英文經典小故事
簡短的名人勵志小故事
簡短的勵志幽默小故事
簡短的一年級教學故事
簡短的幼兒園英語故事
關於簡短的小金魚英語故事
簡短的小學生英語故事閱讀
簡短的哲理勵志小故事帶感悟
簡短的英語勵志小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