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營銷品牌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奧運是如此的受人關注,令人為之狂熱,不僅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選手參賽,更加成為品牌爭相營銷的物件,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分析一下奧運營銷案例吧。

  奧運營銷案例分析一

  安踏:押寶體育明星

  1999 年,安踏簽約孔令輝作為形象代言人,隨後,孔令輝奪得了悉尼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金牌,而安踏也在這場豪賭中摘得了勝利的果實,孔令輝那句“我選擇,我喜歡”,讓全國人民記住了安踏。

  安踏今年提出了“去打破”這一奧運營銷主題,像這個口號一樣,安踏也突破了自身的傳統營銷方式,在營銷中加入了更多的參與度和代入感。“安踏的資源豐富,已經簽了四個運動管理中心24支國家隊,因此可以講很多故事,做整合性的推動。”安踏總裁鄭捷說,安踏贊助所有資源和賽事,一方面是推動奧林匹克專案在中國的普及,建立深厚的群眾體育基礎;另一方,更是攜手中國奧委會推動奧林匹克精神在國內的發展和發揚,從而也提升安踏的價值理念和行業影響力。

  同時,安踏線上下營銷也同時發力。如線下店鋪主題畫面的延展,奧運主題商品的售賣、領獎服及比賽裝備的展示、店鋪形象的包裝、圍繞奧運會做促銷活動等。

  奧運營銷案例分析二

  搜狐:看奧運上搜狐

  作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網際網路內容服務贊助商, 並且是北京奧運會唯一的網際網路內容服務贊助商, 搜狐在不經意間複製著韓國品牌三星的成功。

  自從2005年11月7日搜狐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以來, 搜狐利用這一強大的平臺, 在奧運戰略的旗下做了很多獻禮奧運的品牌活動, 讓人們看到了搜狐的“魅力”。

  搜狐, 以其資源稱王, 搜狐囊括與奧運有關的網路資源。搜狐的奧運報道資源是通過其他的一系列合作而獲得的。在“攫取”資源方面, 首先, 搜狐是一系列奧運官方網站的承建者。此外, 搜狐還與華奧星空達成了奧運戰略合作, 在體育報道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再者, 搜狐還是2008年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贊助商, 所以在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資訊掌握的資源方面也佔有獨家優勢。用搜狐體育中心總監敖銘的話來說: 我們做這些網站是因為這些機構對於搜狐資源的優勢。我們在完成對這些官方網站的建設、運營的同時, 也要利用這裡面的資源展開一系列的營銷活動。

  而脫穎而出的則是以毛筆字型書寫的“看奧運上搜狐” logo。它以兩個動詞將“搜狐”和“奧運”之間的距離拉至最近, 並以爆破音K打頭的動詞將主題的琅琅上口程度和動作聯想性達至最佳, 強化搜狐的品牌特性和奧運內涵。

  奧運營銷案例分析三

  李寧 :一切皆有可能

  2007年1月3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佈阿迪達斯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 李寧員工們臉上多少有些落寞。

  當李寧與北京奧運會贊助商擦肩而過的同時, 李寧開始創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另一個奇蹟。從李寧飛天點燃奧運聖火開始, 每一場賽事的點評, 每一次現場連線, 我們可以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而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以“英雄”為主題的詳細奧運戰略計劃將在2008年陸續呈現, 而“英雄團隊”、“英雄手勢”、“英雄榮歸”三大重要計劃則率先浮出水面。

  英雄團隊計劃——“李寧”的戰略智慧

  2008年, 李寧公司將攜贊助的中國乒乓球、體操、跳水和射擊, 西班牙、阿根廷以及蘇丹、瑞典、西班牙、衣索比亞運動資源組成的“英雄團隊”, 一起征戰北京奧運會。2008年李寧公司將以這些“英雄團隊”作為奧運戰略核心, 除為“英雄團隊”加緊準備奧運相關裝備外, 一系列以“英雄團隊”為傳播主題的市場營銷活動也在正在進行中。明年“英雄團隊”將不斷以令人期待的亮相, 以突破挑戰的方式, 傳播“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寧品牌主張。

  英雄手勢計劃――“李寧”的獨特營銷

  作為為2008年奧運戰略特別制定的重要內容之一, 李寧還發布獨特的“L”手勢。這個手勢的重要意義在於——它以大寫英文字母“L”, 代表了Li-Ning的首字母。而其深層的核心資訊為一組以英文字母“L”開頭的單詞: Luck, Love。 “李寧”希望這個生動的手勢能作為一種鼓勵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積極拼搏, 併為運動員帶來好運的方式, 贏得更多人的喜愛。

  英雄榮歸計劃――“李寧”的責任與胸懷

  李寧公司聯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明年開展“奧運英雄榮歸計劃”: 只要射擊、乒乓球、跳水及體操四支中國國家隊的運動員在2008年奧運會獲得金牌, 上述機構將聯合在運動員所在家鄉捐建一所以運動員名字命名的體育希望小學。李寧公司還將不遺餘力地對“榮歸專案”進行推廣, 希望能有更多的運動員和企業投入到類似的行動中。

  奧運營銷案例分析四

  伊利—有我中國強

  作為一家奧運贊助企業, 尤其是一家食品企業來說, 伊利集團已經認識到: 任何公益都比不上過硬的產品品質更有說服力。因此, 為所有消費者帶去最高標準的營養食品和健康, 成為傳承奧運、扶弱助貧之後的最大公益。這也是伊利集團奧運營銷的非同尋常之處: 從奧運出發, 最終還是讓消費者受益, 而非一味地追求利潤和發展速度。

  2007年,伊利集團首開奧運網路營銷先河, 與眾多新媒體進行深度合作, 構成了獨樹一幟的“奧運營銷新媒體聯盟”, 展開了一場360度嵌入消費者生活的新媒體營銷革命。並通過“健康為奧運”、“健康的奧運”、“奧運的健康”奧運營銷戰略佈局, 通過“伊利健康中國行”以及“有我中國強”等奧運營銷戰術執行, 把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到消費者心裡, 讓更多中國人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追求進取, 同時也把奧運的精髓注入到伊利的品牌理念中, 有效實現了伊利品牌戰略佈局與戰術執行的統一, 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

  尤其是“有我中國強——尋找我的奧運座標”取得巨大成功。2007年11月10日, 由伊利集團與CCTV.COM共同發起的“有我中國強——尋找我的奧運座標”大型網路公益簽名活動通過CCTV.COM正式上線。它的特別之處在於: 通過架設在虛擬網路空間的“中國版圖”, 網民只要登入活動網頁, 就可以在版圖的任意地區標註自己的名字, 並上傳自己的手寫簽名和奧運祝福。而通過“中國版圖”的多級搜尋功能, 每一位網民都可以在網路上準確地定位自己的“奧運座標”。

  “有我中國強——尋找我的奧運座標”創新的互動設計和充分的情感訴求在奧運活動鋪天蓋地之際迅速聚集了網路人氣。據悉, 活動上線短短十幾天, 就有超過25萬人在“奧運座標簽名板”上留下自己的“奧運祝福”, 大大出乎活動組織者的預期, 官方伺服器甚至幾度出現流量超載現象。

  阿迪達斯:讓奧運成為品牌的DNA

  在所有的奧運贊助商裡,阿迪達斯至少創造了兩個之最:贊助了最多的運動員和最多的運動隊。對於這家老牌體育用品公司來說,奧運就像DNA一樣融入到品牌裡面。北京奧運會,阿迪達斯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營銷活動,目標是藉此在中國超越老對手耐克,最終它如願以償。

  除了空前的財力物力投入,阿迪達斯這次奧運營銷活動時間長達四年之久,從雅典奧運會閉幕到北京奧運會閉幕一直都沒有中斷過。其中尤其讓人稱道的是,它把10萬奧運志願者都變成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

  阿迪達斯不僅為奧運志願者提供服裝,還跟他們一起開展活動,幫助他們更好的體驗奧運會,最終通過這些“奧運會最前面的笑臉”,把阿迪達斯的品牌形象很好地傳達給了每一個奧運參與者。

奧運會優秀營銷案例
奧運會借勢營銷案例
相關知識
奧運營銷品牌案例分析
廣告媒體營銷品牌案例分析
企業網路營銷品牌案例分析
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材料
企業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
經典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
知名品牌營銷推廣案例分析
品牌市場營銷推廣案例分析
關於品牌經典營銷成功案例分析
企業品牌營銷經典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