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對於市場,沒有仔細的分析就沒有發言權,企業作為市場的一部分,案例分析理所應當的被企業越來越看重。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小城市微信創業也可以月入數萬

  從賣出第一件東西到現在,貓小白***以下簡稱小白***的微信朋友圈營銷生意已經做了大半年,月流水也從幾萬增長到了幾十萬。

  “我是比較早在朋友圈賣東西的一批人,當時已經有報道說有人在朋友圈做到了百萬月流水,覺得自己也很快能達到,但是做下來發現不那麼容易。”小白對記者說,“跟你想的也不一樣,你在大城市看多了高富帥,遇到小城鎮的人,你會發現其實你不懂他們”。

  去年8月,小白註冊了公司開始正式經營她的朋友圈生意,公司的名字叫“貓烏茲”。在此之前她在朋友圈自己賣東西,已經做到了一個月過萬的營業額。小白所在的杭州北部小鎮經濟水平相當於四線城市,創業路徑也與高富帥雲集的北上廣截然不同。

  從淘寶到微信的移花接木

  小白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從淘寶蒐羅好商品,把圖片發到朋友圈,再加上自己的描述,有使用者看到,就通過微信與她聯絡,她再從淘寶下單,把商品直接快遞給使用者,她賣給使用者的價格比淘寶的略高,賺取中間差價。

  這一模式看上去讓人匪夷所思:為什麼使用者不直接去淘寶找呢?

  “那是你們的想法,淘寶對四五線城市的人來說太難駕馭了。”小白說:

  1、你在實體店看到一款商品覺得很中意,覺得價格高,實體店家會拍著胸脯跟你說我們的貨淘寶沒有,其實都是有的,只是使用者搜不到。很多人在實體店拍了照片來找我代購,我都在淘寶幫他們找到了,但是這對他們來說很困難;

  2、就算找到同款,有的賣幾十,有的賣幾百,可能是同一樣東西,買便宜了你會擔心質量不好,買貴的你會擔心被坑;

  3、很多中老年人會用微信,會用朋友圈,但是根本不會用淘寶,那對他們來說太複雜了。在小城市這些人的消費需求也很旺盛。”

  小白表示,很多年輕使用者消費能力比較強,在朋友圈看到喜歡的東西直接留言就買了,不會為了幾十塊錢的差價費力去淘寶。

  不過支付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很多中老年使用者不會使用支付寶,子女為了防止其被騙也不會給他們繫結銀行卡,於是小白以自己所在的小鎮為核心,在周邊小鎮開設了幾個實體店,一方面用做倉儲中轉,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支付和物流問題,使用者去實體店提貨和支付,還可能促成二次交易,而實體店基本可以自負盈虧。

  小城市消費怪象:使用者嫌便宜

  小白所在的小鎮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沒有ZARA、優衣庫,也沒有家樂福和沃爾瑪,美特斯邦威成為了當地最大的服裝連鎖,另一方面iPhone 5S、移動4G、智慧電視等廣告並不鮮見。

  “其實這裡的消費水平已經上來了,但是商業環境沒有跟上。”小白說,“沒有大型連鎖的參照,商家的定價都很隨意,慢慢的消費者就接受了這樣的定價,他們會覺得花五六百買一雙鞋,花一兩千買件外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小白從自己最熟悉的女裝、女包和化妝品入手,一開始挑選客單價比較低的商品,以為會比較好賣,不過隨後發現很多人並不買賬,甚至有買家說東西太便宜,怕質量不好。

  “要便宜有凡客,還有淘寶。”小白說:“其實我們這也有不少人在凡客和淘寶買東西,都很便宜,最後發現質量都不太好,慢慢的他們也就不太接受便宜貨了,尤其是鞋和包。”

  於是她開始逐步挑選客單價比較高的商品,從款式到質量也相應有所提升,而此前低客單價的商品仍然在售,不過比例有所下調,小白表示,一開始她把價格區間定的太過狹窄,事實上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彈性是很大的,幾十塊到幾千塊的東西都會有需求。

  從激進到冷靜:人才是最大瓶頸

  註冊公司後小白就已經不是單打獨鬥,除了實體店的人員、公司的財務和行政人員,她還擴張了幾十個代理,代理轉發朋友圈促成交易,抽取提成。

  在創業初期,配合地面活動和當地媒體、論壇、微博、微信宣傳,加上代理的擴張,利潤一下子從每月幾千提高到了幾萬,也開始有廠商直接過來聯絡合作,興奮的小白覺得以這樣的速度擴張下去,很快就能超過韓都衣舍等淘品牌。

  於是小白開始籌劃線上下進行擴張,按照一開始的計劃,貓烏茲的實體店將在2013年年底前擴張到7家,不過截至2014年初,實體店仍然只有兩家。營收增速也開始放緩。

  緊接著初期的粗放式經營也開始遭遇各種問題,一些股東開始失去信心退出,也有股東因為意見分歧退股,訂單量增大後人工成本也開始上升。不過小白並不擔心這些問題,股東的退出並沒有給她帶來資金壓力,而訂單量也可以被代理消化,事實上她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人才。

  “線上訂單量已經超過一半,不過還有很多希望去線下看實物後決定是否購買,實體店肯定要擴張,但是沒有人來管。”小白說,“同一個實體店,會銷售的和不會銷售的人來管,營業額能差好幾倍。”

  同時代理們的銷售能力也參差不齊,多的一個月能拿到五六千的提成,少的則一個月只能促成十幾單交易,儘管代理的擴張並不帶來直接成本,不過管理上的隱形成本也很高,我自己不能兼顧那麼多,但是沒有得力的人來管理。

  此外CRM***客戶關係管理***成本也逐漸上升,小白意識到做網際網路生意,必須知道客戶是誰,隨著客戶的增多,她一人也無法完全兼顧。

  “最近我在重新思考,包括品類、銷售和管理方式,都需要調整,我有很多想法,但是需要得力的人去執行,我相信這個問題會逐步解決。”小白說,“我現在最希望實現的,就是微信開放支付介面,那肯定會帶動微信電商的爆發。”

  第一步提醒:微信創業也有極大的風險

  有人說目前微信創業正當時,這話聽起來不假,現在是進入微信創業的最佳時期,不過最後誰能借微信平臺成功不好說,不是每一個進入者都會取得成功,成功的路上需要墊腳石,大部分的微信創業者都將會鎩羽而歸。

  微信創業熱離不開風投的支撐,風投曾吹起了一個又一個市場泡沫,如今風投們把目光聚焦在微信上,某公司在過去9個月時間內以月均1~2個專案推進微信創業投資。眾多創業大賽出現許許多多微信創業者的身影,現在一提到微信創業,風投們都會格外關注兩眼,生怕錯過了任何有潛力的暴富專案。如今風投們的眼裡,全是微信造富夢,全然不顧微信創業的風險性,微信不比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公用的,而微信是企鵝的,企鵝一個政策就可以抹殺一群創業者的希望。

  微信搭臺,不是免費給別人唱戲的,微信的地盤馬化騰做主,張小龍說的算。前期準備在微信上做營銷的、搞自媒體的,待微信5.0出來之後,不知道多少營銷大號之前耗費大量時間做的努力將瞬間化為烏有,做自媒體的價值也大打折扣。這只是微信5.0,哪天再出個6.0、7.0、8.0,一一批批的創業者都有可能會撂倒,微信是騰訊的,人家的地盤人家說的算,你免費用人家的東西,沒有理由不服從人家的安排,就算你不服,人家也懶得理你。伴君如伴虎,哪天張小龍不高興了,就把遊戲規則改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也沒處說理去。

  而去年11月下旬,一直宣稱自己不做電商,不碰營收,且已經暫停試水電商一年之久的微信悄然上線了微信“精選商品”,並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而同時,很多人其實已經發現,原來入駐微信“精選商品”頻道的運營團隊不是別人,正是騰訊自己的電商網站“易迅網”。2013年12月5日,易迅網放出訊息,正式推出“易迅+”戰略,將之前由易迅商城負責運營的微信“精選商品”升級為“微信商城”,就此,微信涉足電商領域的序幕正式拉開。同時,拉開序幕的不止是電商,還涉及移動支付、建站服務、微信運營等多個領域。

  二

  微信火了以後微信營銷就開始熱起來,但是“漂流瓶”、“附近的人”等功能更適合個人社交,對於企業營銷來說只是小打小鬧。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出,才讓微信的營銷價值逐步顯現,因此微信公眾平臺也成為企業微信營銷最重要的平臺。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很多朋友通過不同渠道詢問,微信公眾賬號究竟應該怎麼樣運營?微信公眾賬號運營有哪些基本的原則和規律?現在結合新橋公關十個多月的微信公眾賬號運營經驗,做較為系統的梳理,拋磚引玉與各位探討,同時也作為對這些朋友詢問的統一回復。

  首先,談談微信營銷的邏輯。

  不建議企業將微信作為銷售平臺,現在不缺渠道,開個網店再容易不過了。企業缺的是品牌,缺的是信任,如果使用者不接受你的品牌,不信任你,你的銷售只會讓使用者反感。

  企業應該將微信作為品牌的根據地,要吸引更多人成為關注你的普通粉絲,再通過內容和溝通將普通粉絲轉化為忠實粉絲,當粉絲認可品牌,建立信任,他自然會成為你的顧客。

  營銷上有一個著名的“魚塘理論”,具體的內容大家可以去問問度娘,在此就不贅述。微信公眾平臺就相對於這個魚塘。

  這些就是微信營銷的邏輯。

  接下來,談談微信公眾賬號運營有哪些基本的原則和規律。結合實踐經驗,我們總結了8條。

  1、內容定位—內容為王

  內容的定位應該結合企業的特點,同時又從使用者的角度去著想,而不一味的只推送企業自己的內容,記住微信不是為企業服務的,而是為使用者服務的,只有從你的微信當中獲得使用者想要的東西,他們才會加更忠實於你,和你成為朋友,接下來的銷售才會理所當然。

  要記住,使用者是衝著你的內容才來的,推薦也是因為覺得內容有價值,所以內容為王。

  對於微信的內容,我們有一個“1+X”的模型,“1”是最能體現賬號核心價值的內容,“X”則代表了內容的多樣性,迎合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強內容的吸引力。

  比如我們運營的“永中Office”的微信公眾號,這是一個以office產品為主題的微信公號,核心內容是Office的使用技巧,這部分內容儘管實用,但比較枯燥,使用者不容易感興趣,所以我們就會補充一些小職場溝通、人生勵志等上班族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2、內容推送—拒絕騷擾

  現在絕大多數的微信公眾賬號每天都有1次群發訊息的功能,很多人嫌少,我覺得太多了。現在每個使用者都會訂閱幾個賬號,推送的資訊一多根本看不過來。

  關於內容推送,我主要講兩個方面。

  ①推送頻次:一週不要超過三次,太多了會打擾到使用者,最壞的後果可能是使用者取消對你的關注;當然,太少了使用者也會抱怨,覺的你的微信只是一個擺設,根本不會從你這裡獲得什麼。所以這個度一定得把握好。

  ②推送形式:是指內容不一定都是圖文專題式的,也可以是一些短文字,文字字數一般一兩百字左右,關鍵在於內容能引發的讀者思考,產生思想的火花,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比如在“新橋公關”的微信中,我們定期會開展一些小調查,以短文字的形式,詢問讀者對於內容和推送時間的建議等。這樣的效果非常好的,一次小調查,我們通常會收到幾百條使用者回覆,這樣我們既實現了互動,也更瞭解使用者,而使用者也能看到他們想要的內容,應該說是多贏的結果。

  3、人工互動—溝通是魂

  微信的本質是溝通平臺,溝通需要有來有往,所以人工互動必不可少的。

  再次我比較反對設定“訊息自動回覆”就像qq裡的聊天自動回覆,很討厭,沒誠意,企業微信公眾賬號,要能夠做到適時的人工互動,做不到這一點,很難玩好微信。

  我比較在意微信的人工互動,我經常會有意去主動找我關注的號互動,如果幾次下來沒有任何回覆,我很快就會取消關注。

  4、關鍵詞回覆系統—豐富易查

  微信運營久了,積累的素材很多,這些內容沉下去很可惜,建立豐富易查的關鍵詞回覆系統就非常必要。

  這是關鍵詞回覆系統的第一個功能,第二個功能是為了方便讓使用者方便的找到他需要的內容,同時增加互動。

  目前微信的每個規則預設10個關鍵字,配備5條推送內容***隨機推送***,而規則只能設定60個,也就是說關鍵字可以設定的最多是600個,內容為300條,儘管這遠遠不能滿足海量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但是要是利用好了 ,也能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5、從線上到線下—懷念不如相見

  現在很少有人提微信的線下互動,但從溝通的效果而言,見面顯然效果最好的方法,也更容易拉近感情。

  線上線下活動結合的意義在於面對面的交流更容易培訓忠實的粉絲,產生更鮮活、更接地氣的內容,這樣的微信公眾號才會顯得更有真實,更有親和力。

  另外,微信光靠自然增長使用者會很有限,線下活動也是增加微信使用者的重要手段。

  6、他山之石—對手是最好的老師

  做微信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記住:競爭對手是最好的老師!要積極關注競爭對手的微信,如果你關注了100個競爭對手的微信,就會有100個賬號在教你怎樣做好微信營銷。

  另外,千萬不要一個人坐在家裡學習微信營銷,也可以經常去一些微信營銷的QQ群、論壇等,看一看大家都在聊什麼,在裡你能學到很多東西。

  7、二次開發—千萬別迷戀

  微信公眾平臺首頁推薦的招商銀行信用卡、南方航空等大企業的微信應用案例都經過了大量的二次開發,將微信公眾平臺和企業的資料庫對接,實現強大的客服功能,這也是微信公眾平臺最富有想象力的地方所在。

  現在也湧起很多提供第三方開發的微信開發平臺,提供更為豐富的應用。

  但是,回到微信溝通的本質,技術的價值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溝通,為了開發而開發非常不可取。而且,微信公眾平臺目前提供的功能已經基本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再做開發容易畫蛇添則。

  所以千萬別迷戀技術和二次開發,踏踏實實做好內容和互動,等有了足夠的使用者基礎,再整體考慮定製化的二次開發。

  8、貴在運營—日久見人心

  堅持很重要。你寫一篇文章,讀者不一定認可你,可是當你寫到50篇至100篇的時侯讀者一定會認可你,所以堅持最重要。微信營銷不能靠一招鮮,拼的是投入和執行力,長期堅持下去,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培養和使用者的感情,你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這一點就不再贅述了。

  微信公眾平臺還在不斷的完善和變化之中,據說5.0版可能會大幅減少企業版公號的推送頻次,這將會給微信營銷帶來新的挑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微信的本質是溝通平臺,溝通離不開內容,我們認為微信營銷,內容為王,溝通是魂。在任何時候做微信營銷都不能背離這兩個主題。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產品微信營銷案例與分析
微信營銷活動成功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微信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平臺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成功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網路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關於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商人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服務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進行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平臺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