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茶的感悟性散文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佛能洗心,茶能滌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後甘,人生亦如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茶的禪意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迷沉香。那個時候,先是狠狠地學茶知識,什麼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然後又把各種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

  內心的喜樂,是追逐好茶的結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別心很大。後來,慢慢地明白,茶其實本無好壞,有些茶在農家的田頭,用大茶壺燒煮,用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識分子的案頭,用小爐炭燒,用一口杯端著;有些茶在達官貴人家的客廳,由服務人員端著……

  茶,真的有高低貴賤之分嗎?

  那些年,我到處追逐好茶,然後把好茶藏在家裡。

  後來我又追逐好的茶器,很是炫耀地用好的紫砂壺,一把還不行,要幾把,後來是一百把。然而,茶真的一定要用這些東西來烘托嗎?

  我們的感覺呢?真正的好茶,應是在我們的感覺裡,而不是在紫砂壺或日本鐵壺裡吧。

  茶和茶器,都沒有上下之分。分的是我們的分別心而已。是我們的分別心,讓茶和茶器染上了人世的俗氣,給它們早早地安上了等級,然後又用這些等級來迷惑自己,命令自己或悲或喜。

  茶的真境界是什麼呢?

  一杯茶是一個宇宙,進入茶,就進入了寧靜、淡泊、安樂的另一個宇宙,是空無的茶氣中萬籟寂滅、心物兩忘、超然獨立的心境。

  :茶是什麼

  有人說茶是一種飲品,有人說茶是一種心情,有人說茶是一種生活。皇室貴族愛茶,文人墨客也愛茶,自古就有蘇東坡:從來佳茗似佳人。其實,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無論琴棋書畫還是柴米油鹽,都離不開茶。那麼茶到底是什麼呢?

  中國茶的品種很多,有白茶、綠茶、青茶、黃茶、紅茶、黑茶,每一種茶又有很多品類,可謂多姿多彩、五彩斑斕。

  人們常常談論哪種茶是最好的。我認為每個品種的茶都有極品,都有它的最好,那要看個人喜好,看品茶心情,因為不同的茶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境。

  我喜歡茶。有的茶清淡,有的茶甘甜,有的茶苦澀;有的茶厚重,有的茶柔和,有的茶有力度。茶給我帶來的感悟,不僅僅“從來佳茗似佳人”,它更像百態的人生。

  我認為不同的茶,有如不同人的群體和年齡階段。

  白茶,有如少年兒童。香氣清淡,湯色透明。品飲白茶,彷彿看見一個天真爛漫、純潔無邪的孩子。他真實,沒有太多的承載;他解渴,給人帶來愉悅的心境;他明朗,給人一種期待。

  綠茶,猶如十六歲的花季少女。淡淡的甘甜,略帶青澀,有茶香,但是不耐泡。花季,少了一份深度和厚度,卻多了一分輕盈和清新,讓人躍躍欲試。走近綠茶,就像置身於田野、林間、泉邊,滌盪出年輕美好的心態。譬如福州的茉莉花茶,妙麗飄香,輕舞飛揚,像芭蕾的舞者,用窈窕身姿譜寫著優美的旋律。

  鐵觀音,屬於青茶,猶如25-35歲的淑女和35-45歲的少婦。清香型鐵觀音恰如淑女般婉約、典雅。聞之,芬芳撲鼻;飲之,甘甜順滑;品之,柔美細膩。那是一種含蓄的韻味在舌喉間蔓延,回甘悠長,令人神清氣爽。濃香、韻香型鐵觀音猶如少婦,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多了一份韻致,散發著馥郁的芳香,沁人肺腑。她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感悟、善解與優雅。那揮之不去的綿長與甘醇,久久縈繞在心頭,那就是“觀音韻”的魅力吧,令你在自由遐想的空間裡感受一種幸福、恬靜。

  大紅袍,亦屬於青茶,大紅袍霸氣、大氣、有力度,有如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武夷的靈山秀水滋養了大紅袍的醇厚和獨特的“巖韻”,使之餘韻雋永,有如男子漢的俠骨柔腸。開始品大紅袍的時候茶湯濃郁,茶感很強,略顯粗獷,品至3、5泡時茶湯轉而溫潤、醇厚,體現了一種剛柔相濟。如果說一個男子只有陽剛之氣,沒有俠骨柔腸,那他就不懂得愛,必然缺乏情商和創造力。所以兼備陽剛之氣與俠骨柔腸是一個優秀男人的品質,不是嗎?

  紅茶,紅茶是什麼?我認為紅茶有如中年的男女,少了一些個性,多了一份包容。他穩重、柔和、圓潤,體現了一種中庸之道。紅茶有著平易近人的氣質,他具備比較強的相容性,適合調飲,如奶茶、檸檬茶等,因此它容易被接受。從紅茶中可以品出從容和淡定的氣度,讓人氣定神閒。

  普洱,屬黑茶。竊以為他就像有智慧的老者。乍一喝普洱茶猶如中藥,湯色黑,味重、濃、苦澀。但是好的陳年普洱到15、20泡的時候***即化,看似喝茶卻無茶,道似無茶卻有茶。達到人與茶精神同在的境界。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乍一看似乎不那麼起眼,而當你走進他內心的時候,他智慧的光芒和返老還童的精神卻能帶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洗禮和頓悟。朋友常玩笑道:寧欺老,不欺幼。其實老、幼平等,都需要我們去關心和愛護,都不能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多一些和諧,多一些智慧,多一些進步。

  好茶似人,細品出真味。好茶又不僅似人,它可以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道茶從種植,生長,採摘,至製作,命名,再至觀其形,聽其聲,聞其香,品其韻,而後鬥茶、賽茶、詩詞歌賦,進而感悟昇華,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物質形態,它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化的傳承。

  中國是世界茶之源,一片小小的茶葉能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它所包含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感受的。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作為世界茶之祖,我希望中國的茶禮、茶道能成為中國的國禮。以茶為媒,讓全世界的友人通過茶來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感受中國。

  我們應該感謝神農氏,是他發現了茶,讓我們可以品茶品味人生,讓我們可以品茶悟道,讓我們可以寧靜以致遠,思賢以修品德,讓我們領略一種雅緻的人生;我們還應該感謝神農氏,因為茶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

  茶,高雅、婉約、流暢、多姿又那麼的平實無華。

  :一杯清茶洗塵心

  幾年前,在一所師院學習。空暇時,與友結伴在那個城市裡閒逛。

  腳痠腳軟時,在喧囂浮躁的街道旁邊,我們發現了一間茶店。

  它只有兩層,立在那裡,並不惹眼,卻氣定神閒。店面是落地玻璃門,時面的樓梯拐角處,有幾叢翠竹,修長直立,鬱鬱蔥蔥。店門兩旁有一副對聯——“流華淨肌骨,疏淪滌心原”,上面模掛著竹製的牌匾,刻著“清茶洗塵”四個大字。

  想必店主有些文化,不禁暗贊店主的品味,“清茶洗塵”,這四個字,意境甚妙。作為日益忙碌的都市人,能擁有澄澈的心境,像這素樸的小茶店,靜立於繁華的城市喧囂之中,不隨眾,不奢華,不喧譁,堅守寧靜與淡泊,是多麼難得可貴。

  走進去,若有若無的江南絲竹樂,縈繞耳畔。服務員引我們進了二樓的一個房間,掀起竹簾,屋裡一桌,擺著竹製的茶盤。窗外的院子,也有一片綠意流洩的竹林,很有“鬧中取靜”之意。最讓人心動的,有幾株竹子上,竟綴著幾朵瑩藍、粉紫的牽牛花……

  不一會兒,上了一壺綠茶。茶水,帶著熱氣,徐徐倒進杯裡。茶氣裊裊上升,茶香隨之四溢,這大自然的氣息,芬芳,柔軟,讓人的心也變軟了,閒適、舒緩、心神寧靜的感覺悠然而生。

  人生起起伏伏,長路彎彎曲曲,如果能有這樣一方靜謐的天地,是值得欣慰的,至少心靈上應該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否則,又該如何去面對浮躁紛擾的生活。從此,便喜歡上了喝茶。

  騷人墨客大多喜歡茶道,留下很多與茶有關的名篇佳句。

  劉禹錫說“驟雨鬆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陸游“寧可舍酒取茶”,他贊四川菊花茶,“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說閩東茶“茶甘半新啜”,老了,更是喝出灑脫超然的境界,“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

  “茶為水骨,水為茶神”,在妙玉看來,好茶重在水品。她給賈母獻茶,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她請寶黛吃茶,卻是五年前收的一花翁梅花雪,埋在地下,夏日才開。雪水裡,融了梅花清香,泡出的茶,自是清醉。我屬妙玉口中的“大凡俗人”一類品茶不講究“茶、水、器、境、藝”,喝的只是心情。

  有時,是自己一個人。喜歡用玲瓏剔透的玻璃杯,看茶葉在沸水中翻滾、舒展,開花、隨之茶水溫潤碧透。杯中茶葉,浮浮沉沉,水的顏色由淺變濃,色澤調和。小呷一口,微苦;含之細品,又略帶些柔甜;咽之,再回味,滿口香醇。心逐漸沉靜,疲憊喧囂遁去。

  有時,趁著明月,邀幾個閨密,在自家喝茶。生活的快樂與煩惱,在言語裡盡情釋放。歲月裡的朋友,以特有的體貼、愛心和智慧,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年齡漸長,心情漸好,卻不是源於生活的風調雨順,而是漸悟的、與生活和解的從容與淡定。一如茶葉,因沸水的蒸騰,才溢位深蘊的生命之香。
 

當代關於茶的散文
劉墉短篇散文作品推薦
相關知識
品味茶的感悟性散文作品
關於專注的感悟性散文
關於獨立的感悟性散文
有關恬靜的感悟性散文
有關婚姻的感悟性散文
有關婚姻的感悟性散文
感悟性散文團結就是力量
人生的感悟議論文作文
經典傷感愛情散文作品
梁實秋哲理性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