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主題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中國夢的第二個層次是在建國一百週年,2049年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篇1

  我從小就夢想著能立足三寸講臺,手持三寸粉筆。畫出天地方圓,寫盡學海茫茫。

  小時候,老師曾問我們,你們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呢?我當時毫不猶豫的說:“我想當一名教師。”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我的夢已成真。然而,當我踏上這個工作崗位,我的耳邊經常縈繞著一串串的問號,你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嗎?為師者應以什麼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呢?什麼樣的老師才是理想的老師呢?

  理想的老師一定是智慧的。如何成為智慧的老師呢?智慧的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吃透教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智慧的教師一定要學會傾聽,傾聽自己的課堂。在課堂上,學會了真正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從學生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傾聽別人的課堂,虛心學習,取長補短。當然一個老師在教了若干年的書之後,足以將所謂的“傳道授業”變身為一門藝術。

  當然我想做這份工作也是因為它會讓我覺得很光榮,因為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因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才是我的理想並讓我有了為之獻出青春而努力奮鬥的願望,,讓他們因為學習而快樂,而不是覺得枯燥、討厭。也希望他們能成為棟樑之才,我的最終理想是做一名出色的教師,我想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我更想教的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培養出一批批有素質的學生,而我的一生,也將為我那或平凡,或輝煌,或兢兢業業的的學生們的努力而點綴得更加輝煌。

  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師沈從文先生對學生“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這一份微笑是發自內心的,發自對學生真正的喜歡,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正是有了這份真誠的笑容,學生先“親其師”而後自然會“信其道”。

  前幾天,我在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時,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不管是教育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不應把害怕當做教育的捷徑。”

  雷夫以一個案例說明了一個現實問題,很多老師為了維持教室的秩序,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導致教室裡瀰漫著“害怕”的氣氛——學生之所以守規矩是因為他們害怕。而在56號教室裡,恰恰缺乏的一樣東西那就是“害怕”。在56號教室裡,以信任為基礎——“你沒寫完家庭作業嗎?只要你告訴我,我會接受你搞砸的事實。你打破東西了?這種事實難免的,我們會好好處理??”諸如此類,關鍵是教師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以積極的態度和足夠的耐心來面對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你的真誠和信任。這不就是以人為本嗎?

  讓每個學生幸福成長,人人成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緊跟教育發展潮流,就像國家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動情勾畫的中國教育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

  有教無類——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別,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個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特長,可以選擇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學校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終身學習——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輩子學習,哪怕你是博士畢業,哪怕你已經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當今的教育就是著手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中央提出的“學有所教”的目標任務。

  人人成才——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教育要為每一個孩子播種夢想,點燃夢想,最終實現夢想,把自己的夢和中國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這是為我們整個教育界勾勒的巨集偉藍圖,更是我們要積極努力的方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認真做好日常的工作,講課,備課,一絲不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多想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只有一次次春蠶式的蛻變,前進的動力才更加強大;只有飽受“煎熬”,經歷了心跳與期待、欣喜與痛苦的情感體驗,才能有明天的鎮靜和成熟。每個人都應該有夢,夢在每個人心裡,掌握在每個人手中,我們應該寫自己的書,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堅守,也許,我不能成為專家型教師,但我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個擁有教育理想的人??

  史煙飄過,回看今朝。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創造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思想道德基因

  的轉接者。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將來,無論是物質貧乏的年代,還是物慾橫流的歲月??仍有無數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聖潔。

  因此,我會把“做一名好老師”當做我終生的追求,我會在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原則的影響、約束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成熟。我願繼續向所有的老師學習,站在弘揚“師德”的起跑線上,用自己平凡的勞動來鑄造師魂。

  篇2

  教師的職責是 “教書育人”,即要求教師既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培育人才, 包括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心理教育、個性培養, 總之是關於教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對教書育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宋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 教育就是“依照自然的法規,發展兒童道德、智慧和身體各方面的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更加廣義地認為:“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即生長”。其中都強調教育不是對人某一方面的培養,而是對人的全面培養,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兒童是否能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兒童的健康發展在於教育,因此重視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興旺發達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全體人民共同創造、共同實現美好生活的共享之夢;“中國夢”凝聚著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素質與修養,就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作為教師如何做到“教書育人”,對“中國夢”的實現至關重要。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我國現今的教育體制中是以知識為本的,這與教書育人的本質相悖。雖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這個知識不單單是書本知識,我國學生“ 高分低能” 的現象有力地表明瞭單純有書本知識不一定有力量。因此,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認識到教育工作重在“育人”而“教書”只是“育人”的一種手段;認識到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思想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創新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說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第二,教師要重視榜樣示範作用。榜樣作用一方面是指教師自身。孔子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美國著名的社會學習理論家班杜拉也提出,人的行為與人格是在觀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班杜拉十分強調榜樣的示範作用。學前期,幼兒的主要觀察模仿者是父母;進入學齡前,兒童的主要模仿物件是教師。因此,教師要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為兒童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規範自己的言行玉舉止,以幫助兒童形成積極的行為規範和心理品質。另一方面是指學生身邊的榜樣作用,通過身邊的好人好事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他們的刻苦耐勞,勤奮學習,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善於思考等優良品質。

  第三,教師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教育中至關重要。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以教師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為基礎的。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只要愛學生,才能更深入地瞭解學生,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到達育人的目的。良好的師生關係還體現在教師對雙方關係的認識上。教師要認識到雙方不是主體與客體,改造與被改造的關係,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平等關係。教師要充分尊重作為獨立個體的學生,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開發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

  “教書育人”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不懈的努力;“中國夢”裡,有“強國”也有“富民”,這同樣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做到“教書育人”。我們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自己的淵博學識與人格魅力,影響和感召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公平、正義的教育,掌握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同心同德共築“中國夢”。

  篇3

  陶行知這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是現代教育屆一位受人敬仰的大師。他所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很讓我佩服。在如今這個“小太陽”盛行的年代,孩子們當慣了被含在嘴裡,捧在手心的“寶貝”,實在是有些“無法無天”的勢頭。這些現狀的出現也並無緣由,主要還是獨生子女的關係,家長們確實把全部的希望與寄託都集於孩子一身,能不寵點麼?我自己當了媽媽以後,也發現母愛氾濫,有時明知道孩子這樣做不對,可還是凶不起來。在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上,或許將來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什麼事都捨不得孩子做,自己全部代勞。生活中,孩子們缺少了自己去實踐、探索、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那份自我肯定。只靠學校那麼點小世界,根本滿足不了他們內心的渴求。從真實的生活中學習感悟,在社會環境中體驗,在實際行動中展現,才是孩子們需要的教育。

  現在的教育可以帶給學生什麼?70、80年代,人們生活艱苦,在那個年代裡成長起來的人,或許在個人精神力量上會真的大大勝於現在的孩子。他們強大的精神世界對於今後的大作為也必然有一定的關聯。有追求的目標,才會有行動。現在不一樣了,孩子們豐衣足食,學習缺乏了內驅力,被動學習的狀態比比皆是。教師所能做的就是在我們這一個時代可以效仿當初他們“不放棄 不懈怠”的處事態度。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的閱歷尚淺,但熱情頗高。我想,我是願意也非常有必要去學習陶老師的許多教育理念。

  在當今社會,公民道德的缺失已經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新聞媒體的曝光、網路部落格的抨擊,給我們這些教育一線的教師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到底,我們在教書育人上,該把教書先做好,餘下時間來育人呢?還是把人的品格培養好,再幹教書這件事呢?儘管,在我們周圍,大批的老師都知道,一個孩子的品行得到了良好的塑造,他的學習也不成大問題。但是,我們社會大環境卻要求我們對孩子的學業重視再重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也許我們也有許多力不從心的時候。教師開始向分數看齊,學生開始向補課靠攏,家長不停奔波於各學科培訓班,不知道大家忙忙碌碌之後,收穫的那些成績到底有多大的價值。我想,家長和社會改變觀念十分重要。

  當然,在其位謀其職。咱們首當其衝要把自己和孩子們的心態調整好。找對教育的方向,抓住德育的契機,努力培養出一批“求真的人”。記得在一次少先隊工作考核中,我有幸叔同小學的彙報,感觸頗深。他們的勵志開學典禮、感恩家長會、追夢畢業儀式,都讓我眼前一亮。他們學校所倡導的叔同文化,不就是陶行知老師書中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嗎?他們把學生的思想教育融合在各個常規活動中,把德育的形式進行改革與創新,收到的教育效果也必定事半功倍!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的真諦。

  不管我們面對的是多少個孩子,我們都責無旁貸,當好孩子們的“引路人”!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心得體會範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主題心得體會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主題師德徵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主題師德徵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徵文範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心得體會範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心得體會範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心得體會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徵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教育徵文
心繫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教育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