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勵志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你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會時常摘抄一些勵志文章,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放棄者絕不會贏

  1

  13歲的我又高又瘦,像個煙囪清掃棍,站在離家不遠的康涅狄格州海邊的一座跳臺上。當地正舉行一場假期跳水賽,在朋友們鼓勵下,我進入了決賽。

  另一名進入決賽的選手剛剛跳進水裡,她不但跳水技術相當棒,而且已經17歲了,有著維納斯般的標緻身材。我羨慕地注意到,場上所有的掌聲都是送給她的,這不禁讓我惱火起來。當她從水裡游上來時,迎接她的是觀眾們的口哨聲和歡呼聲,這不只是因為她跳得好。

  在她面前,我有些自慚形穢,覺得自己不配和她比賽。

  這時,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我的泳衣上身的關鍵釦子突然崩開了!我沒有請裁判給一點時間去換泳衣,而是以這個意外當作藉口放棄了比賽——我用手握著胸前的泳衣,雙腳朝下的從跳臺上跳進水裡,當然也就立刻輸掉了比賽。

  爸爸正在一條小船上等著我,把我從水裡拉上船後,他沒有安慰我,而是說:“羅莎琳,你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放棄者絕不會贏,贏者絕不會放棄!”

  放棄者絕不會贏!

  此後,在我想證明自己不比身邊的男孩子差時、在我從乾草棚上跳下來摔斷腿時,我都低聲對自己說著這句話,這句話伴隨著我成長起來。

  2

  多年後的一天,我走進紐約一間小排練室學習舞蹈,為在一個音樂喜劇裡扮演角色做準備。舞蹈訓練很難,我感覺自己永遠也學不會。“這個音樂節奏快,恐怕你的腿太長,跟不上。”教練不耐煩地說。

  我氣得滿臉通紅,拿起夾克就往外走,這時,我突然想起當年跳水的那一天。我把夾克放回去,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繼續練習,直到雙腳麻木,但我最終掌握了這個舞蹈動作。

  和很多簡單的道理一樣,當我遇到的麻煩越大,越是感到爸爸這句話的深刻。後來我去了好萊塢,事業剛見起色,就陷入了最可怕的低谷。那時我很長時間都是在扮演職業女性,但我覺得自己的未來是在喜劇角色中,可是沒有一個人想給我機會讓我走出困境。一天下午,我感覺再也受不了,就去找導演。“我已經是第19次扮演這個角色了,演噁心了,”我抗議說,“我無法再從這個角色裡學到任何東西,就連我每次上臺用的桌子都是一樣的。”但是,導演根本沒心思聽我的話。

  後來我看到有一個扮演喜劇角色的機會,就一次又一次地央求飾演這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為了讓我閉嘴,導演終於答應給我安排一次試鏡。我按導演的要求,以四種不同的角度來試演這個角色。

  試鏡結束後我問他:“我可以演嗎?只是一次,以我的方式。”

  我曾經一連幾個星期在更衣室的鏡子前以“我的方式”練習過,雖然我不敢肯定自己有機會扮演這個角色。現在導演回答:“羅莎琳,你演得還真有些感覺。”於是,他讓我在電影《女人們》中扮演西爾維婭,這個角色為我的事業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3

  爸爸的這句箴言,在我的個人生活中也在一直支撐著我。我以前從不知道“病”是什麼滋味,可在我的兒子蘭斯出生後,疾病就成為了我的常客。在健康每況愈下的時候,我老想用酒精和催眠藥來麻醉自己。

  “放棄有什麼不好?”我問著自己,“我應該認命。”但是我再次想起爸爸的那句話,再沒有沉淪下去。經過四年的休養,我又回到了正常的、積極的生活。

  後來,我出演過多部電影,作為肯尼修女基金會的聯合主席,我每週還要抽出一些時間去那裡工作。在忙碌中,我忘記了自身的煩惱。與那些我在醫院裡幫助過的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孩子們相比,我自己的任何麻煩都顯得微不足道。

  我始終在心裡感謝著爸爸,13歲那年跳進水時,是他把我拉上來。沒有爸爸那句箴言的指引,我不知有多少次會在生活這個海洋中茫然飄蕩。

  :高考落榜的名人如何逆襲人生

  其實,一次成績甚至幾年的求學經歷,並不足以決定人生。看看名人們的高考故事吧,或許能獲取新的能量!

  一、影視界:

  湯唯:落榜後的三年努力

  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說:“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途,還得有文化!”於是,雖然身在模特隊,每天訓練、表演完畢,湯唯便會捧起書。

  1998年,湯唯參加中戲暑期表演培訓班時,當時一位導演系的指導老師,建議她去考導演系。在一位導演系朋友的幫助下,她突擊學習導演系基礎知識,結果以專業課第三的成績拿到了准考證。然而,卻因文化課沒有通過再次落榜。

  最終,歷經3年不懈努力,2000年湯唯終於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看看她今日的成就,你便知道當年那份付出是值得的:2010年出演《月滿軒尼詩》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2011年憑藉電影《晚秋》分別在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韓國影評獎等十餘個評選中榮獲最佳女主角獎;2013年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圖》榮獲上海影評人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等獎項。

  李安: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為當今世界影壇華人導演的翹楚,誰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個“失意少年”呢?

  從高一起,李安便夢想成為一名導演。不過,他的求學路並不順利。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據李安回憶,二度落榜時,整個家庭猶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這是自己“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那時他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在舞臺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並最終在電影領域裡大放異彩。

  時至今日,李安在電影史上做出的貢獻已經無需多言:1995年,憑藉《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1999年,因執導《臥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2006和2013年,憑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

  二、傳媒界:

  王小丫:高考數學20分

  1985年參加高考時,學習嚴重偏科的王小丫,數學只得了20分。第二年復讀,雖然最終考入了四川大學經濟系,但數學依舊沒有及格。不過,這並沒有影響王小丫後來的職業生涯。進入職場後,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併成為中央電視臺的知名主持人。

  孟非:數理化三科總分不足100分

  1990年高考,孟非的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文科狀元,可數理化三科總成績還不到100分。落榜後的孟非,做過搬運工、報社印刷小工、保安。一個偶然的機會,孟非成了電視臺裡的一名臨時接待員,並最終找到了通往傳媒行業的大門。

  1992年至1996年,孟非在江蘇電視臺文藝部體育組擔任攝像,開始了新聞工作生涯。2002年因主持《南京零距離》而成名,因《非誠勿擾》二全國皆知,到2012年獲得第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鷹獎最佳主持人”獎,現在的孟非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主持人”。

  三、商界

  馬雲:和數學“死磕”

  當無數創業者仰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時,不少人並不知道他也曾是個失意的考生。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裡的第一次高考。雖然高考志願是北京大學,但他那年的數學僅考了1分。

  幾番糾結後,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再次走進高考的考場時,他的數學成績只有19分。20歲那年,他第三次走進考場。這一次,他的數學成績達到了79分,總分比本科線差了5分,併入讀杭州師範。

  隨後,由於杭州師範英語系剛升到本科,報考學生不足,他成為幾個英語成績較好,可以直接專科直升本科的幸運學生之一。

  如今,那個在高考中狼狽的少年,已經成為無數草根創業者的偶像。正是因為他曾經的失敗、平凡的出身和如今的輝煌成就,讓無數的普通人看到了觸手可及的夢想。如果當年,他在高考失利後選擇放棄,怎麼會有今天風生水起的人生?

  俞敏洪:英語33分的落榜生

  複習了10個月左右,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時的錄取分數很低,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然而,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參加高考,他的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再次報了北大。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學們幾乎都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他卻什麼也沒收到。終於有一天,縣教育局長在電話中對俞敏洪說:“你的錄取通知下來了。”

  那個曾經英語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後來創辦了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領頭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結語:人生不是100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高考,或為加速器,或為剎車閥,一快一慢都是經歷。等到回頭看時,才發現,它只是長跑路上雲淡風輕的一念……

  :年輕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才華

  文/沈奇嵐

  妹妹:你問我,人有怎樣的素質才可能成功。看來,你終於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孩了。你開始明白這個社會對於個人,有一種叫作“成功”的要求。而且,你想要它。你埋怨在課上,老師否定了你的廣告方案,讓你很受挫。

  告訴我,你心中的成功是怎樣的。

  如做商人,腰纏萬貫,不求做比爾·蓋茨,但求刷卡時不皺眉;或者如明星,踩上紅地毯時全世界都在關注你,所有雜誌的封面都是你;或者簡單些,你喜歡設計,你希望將來人人都在用你設計的電腦,而時代廣場上懸掛的大幅廣告也出自你的手筆;或者再小一些,你希望你喜歡的人喜歡你,而你希望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得到——些許的名聲,優裕的生活,開心的朋友,美好的愛情,足夠的時間去環遊世界。

  妹妹,真好,有夢想總是好的。不管你想要怎樣的成功,可,你該如何去得到那些你要的東西?

  我沒有標準答案,可普遍意義上的成功人士都具有兩種素質:學習能力和平衡能力。

  他們太擅長學習和琢磨事情,無論是否有課堂,他們都可以從周遭發生的一切中獲得養分。你不是很喜歡吳宗憲麼,他擺過地攤,跑過龍套,他說順境中享受成就,逆境中享受人生。因為學習著,所以才可能成為享受。

  具有學習能力的人,必須敏感,對一切和自己專業相關的事物有持續關注的熱情。你每個週末都去畫畫,可是你拿到雜誌就翻明星八卦。那雜誌的封面設計,裡面的圖文搭配,你看都不看。

  學習能力還包括給自己創造學習的機會,讓別人給自己學習的機會。你迄今為止,還是太被動了。下週那個你崇拜的設計大師要去你們學校講座,你說要去聽講座。妹妹,那樣你就浪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聽算什麼呢,除了聽,你應當努力讓他給你指點。你上次不是說對他新設計的廣告有著自己的看法嗎,那麼去畫出來,給他看。早點去講座現場,搶第一排。總有那麼五六分鐘是給師生交流的。如果你真的主意夠棒,那麼他的認可會給你信心。而如果他覺得還可以修改,那麼你得到了一次極好的指點。說不定,還有下一次。你說呢?不論他是否定還是肯定,你要堅持。

  關於平衡能力,其實是更重要的。我也是後來才明白。

  平衡能力,就是生活的能力。你或許要到工作時才能發現這能力的重要。因為做工作狂是相對容易的,而在工作和生活之間遊刃有餘反而是難的。

  可是你現在連學習狂都是做不到的。你會覺得那樣沒有趣味。可主要的原因是你覺得自己夠聰明,你相信自己的才華,因為在你的繪圖班上你一直是成績最好的。

  妹妹,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相信自己的才華。可是人所有的成就,都要抵抗懦弱和懶惰的侵蝕。很多事情能不能做好,和天賦無關,只看是否誠心誠意。也就是,心靈的純度。你想要那些亮閃閃的東西,你不能不付出。別敷衍自己,別自欺欺人。

  你是否覺得自己足夠好,所以所有的機會應該主動來找你?那麼我問你,你有沒有為你自己喜歡的東西真的付出些什麼?真正的喜歡,就是你每時每刻都會去做而且不想回報,但你自己還是覺得愉悅。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或許你只是在玩票。

  你覺得自己畢業就該是大師,不屑於去做廣告的小文案小設計,你覺得你的才華到時候就該是設計總監,可妹妹,那些已經成為設計總監的人,年輕的時候和你一樣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世界上有兩種道理,一種是物的道理,一種是人的道理。我們從小的學習,多偏重在物的道理上,擁有成功相對容易一些。因為那些規律和標準,從不因為人而改變,資本如何運作,市場如何反應,都是八九不離十的東西。你懂得學習,就會擁有。

  人的道理就是你內在的標準:在給蜷在牆角的乞丐錢的時候,你會蹲下來輕輕放下硬幣;你理解為何母親會生氣,而你可以擁抱她寬慰她說服她;你被人算計後你知道如何正當巧妙地討回公正。

  在人的道理上,你學會了平衡,才可能成功。一個成功的商人,可能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在這個領域,沒有絕對的標準,很難說什麼是成功。這才誕生了所謂的“圍城”。妹妹,我對你的建議也是如此。追求夢想是好的,但是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有得有失才是正常的。可是成功的人是否幸福,那就看你的平衡能力是否高超。不過,你還是先好好學習吧。

  你跟我描述的都是那些所謂成功的光鮮的那一面。可是當臺下的掌聲響起時,臺上的人心裡都清楚,自己早已付出了一生與才華無關的苦功。

  世界上有個叫作“成功俱樂部”的地方,裡面的人都不憤怒。因為成功之前沒有資格憤怒,成功之後沒有理由憤怒。

  所以,你別抱怨了,畫畫去吧。能夠全力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本身就是幸福的。


高四理科黑馬勵志文章_高考理科生勵志文章
用微信查詢的勵志文章
相關知識
摘抄勵志文章
工作勵志文章摘抄
工作勵志文章摘抄3篇
經典勵志文章摘抄_經典勵志文章短文
最經典的勵志文章摘抄_經典勵志文章短文2
比較經典勵志文章摘抄
人生勵志文章摘抄大全
青春勵志文章摘抄大全
正能量的勵志文章摘抄_正能量的文章青春勵志
高考勵志文章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