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八月十五--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篇2:八月十五中秋節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篇3:八月十五中秋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的詩與今天的明月真是交相輝映。

  記得去年中秋連綿的小雨打碎了月亮也打破了賞月的心情而今年大晴天月光也應該不錯吧!

  傍晚如期而至月亮已是半露高高的香樟樹電視中正播放著今晚月光是20年來最亮這一喜訊心中暗喜今夜可好好賞一番月啦。

  團圓飯依舊如此豐盛我卻早早吃完後拿了杯果汁走到陽臺看著月亮自由地上升還真有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感覺。

  此時帶著透玉般亮澤的月亮已毫不吝嗇地掛在了空中不加半點兒修飾宛如出水芙蓉就算素面朝天卻也是這麼迷人讓人不禁動情。漸漸月兒被幾朵飄過的雲半遮半掩那種朦朧使月亮多了些羞澀少了份豪邁之氣但月的光輝卻仍萬眾矚目完全不可掩飾像是個驕傲的公主永遠是大家的焦點。

  不知何時月餅已分成了三份。自古月亮月餅就是團圓的象徵就算親人不在為他擺上一塊月餅就如見其人。一口月餅不知在口中含糊了多久纏繞在舌間的甜也愈淡淡到好象空中的月亮一樣忽近忽遠卻讓人回味留戀久久的甜甜的滋味在縈繞……月亮的感覺不也是這樣嗎?

  幾片雲隨風而去了月亮顯得更為莊重靜謐月光靜靜地向欄杆撒向一層聖潔的光讓人不願打擾只是靜靜地凝望著。可惜月亮永遠不是完美的那中間的幾塊黑影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嫦娥的廣寒宮和玉樹?早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久別人世紅塵的嫦娥和玉兔會不會同樣想著往事遠遠望著倒影在清水中的月亮沉思著想起那段被人類紛揚傳誦的佳話不免落下兩滴清淚……畢竟“月是故鄉明”啊!

  可天上現在也是中秋嗎?

  望著我們同古人賞的同一輪月披著她皎潔的光芒將星空點綴得如此完美在配上幾顆微星全世界似乎都只為她而存在。

  幾千年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不變的卻是那一輪明月。望著她不免多了一絲遐想在這茫茫的月光中似乎是記錄著過去的點滴不知是否又在書寫美好的未來?

  夜深了 月依然如此皎潔反倒更加明亮四周萬籟俱寂。一個節日又這麼過去了留在我心中的卻是那淡定的月。聖潔的月亮才是今晚的主角一切都為她的陪襯。

  心中畫下了一輪最美的月與誰共賞?無人獨我。

  今天是中秋。

  今夜沉醉在月的世界裡。

  

巴金寫的文章有哪些
八月桂花香的文章
相關知識
八月十五的文章
八月十五的英文是什麼
八月十五的俗語
八月十五的相關燈謎
八月季節的文章
關於八月十五的歇後語大全
八月十五的月亮打一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祝福語句
有關八月十五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