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論文參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小學生是校園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並且滲透於小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數學素質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樂趣息息相關,小學生的數學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學論文範文一:新課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摘要:對於小學生而言,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存在很多的困難,在這一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概念被提出。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於學生的生活和數學課堂相結合,同時有助於學生面對社會需要和提升理解數學的能力。本文主要針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與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為了優化教學效果,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一項具體要求,採用這樣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就現階段來看,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已經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重視。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意義

  只有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才能夠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鍛鍊學生的思維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可以隨處發現各種各樣的數學元素,如時間、零用錢等等,在計算時,必須要應用到基本的數學知識。從這一層面而言,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對於學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效果,此外,還可以轉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從新的角度看待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二促進學生的創新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元素上挖掘數學知識,就能夠迅速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可以說,生活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教學資源,將這些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並將其應用在實踐中,這對於實現學生的創新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來尋找生活中的數學,這可以採用如下的教學方式:

  一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生活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傳達這樣的思想: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處處有豐富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帶著疑問,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生活,用心來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周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學生的觀察物件,這也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條件,採用這樣的措施可以讓數學學科變得更加具有親和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熟悉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背景,注意觀察學生在校園中的表現,通過電話、家訪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挖掘出學生生活中蘊含的各類數學知識。

  二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簡單的生活知識

  小學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偏低,對於他們而言,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是抽象、複雜的,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簡單的生活知識,將複雜的數學難題轉化為簡單的生活問題,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學習到相關的理論知識,有效降低了數學教學的難度。當然,這需要注意到做到以下幾項:第一,教師要積極的走入學生生活,努力挖掘出生活中的素材;第二,要注意到的是,並非所有複雜的知識都能夠轉化為簡單的生活元素,教師必須要考慮到知識應用與後續教學活動之間的關係,從全域性角度來考慮問題,不能顧此失彼。

  三知識的應用設計和呈現應體現生活情景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絡的內容,在方法的呈現上,應具有開放性,不把教師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強加給學生,也不強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要給學生留有充分討論的時間,留有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維途徑,形成創新的土壤,培養實踐能力,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滿足感和自我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聯絡實際,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在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應用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渠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於生活,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要重視課內學習,還要抓好課外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課題需要由教師來選定,單獨探究、小組探究的形式均可,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需要進行全程的指導,只要進行適度的點撥即可。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階段,只有小學的基礎打好,才能更好地理解更高層次的數學理論。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數學生活化”理念將會慢慢地被教師的自覺執行。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於學生的生活和數學課堂相結合,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發展,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的能力。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元素,這就要求我們以學生生活元素為切入點,優化教學方法並加深和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徐騰達.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聯絡生活進行數學教學有感[J].華夏教師,201306.

  [2]呂秀俊.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探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S2.

  [3]仇桂霞.淺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和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

  [4]宋豔華,王政.春意盎然別有洞天———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鳳林小學新課程改革掠影[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07.

  小學數學論文範文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已初見成效,教師在教學觀念改變的同時,教學行為,也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有了明顯改變,如:課堂的預設、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自主學習、演算法多樣化、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等方面,使得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激發,課堂教學面貌一新。但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重知識與結論,輕能力與過程,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筆者從注重課堂預設、抓“生成”;創新教學方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四個方面提出該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教學的重點。筆者通過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參與教學研究活動,總結髮現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下列問題

  一是數學課堂中沒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的老師“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受傳統教育模式和以往的教學經驗的影響,在課堂中不敢把時間留給學生,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也只能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教師教得累,學生學的苦,效果低下。二是課堂還是以教師教講授為主,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總覺得不講學生就不會,講的少怕學生不會。在教學中老師總想當“警察”、“裁判員”,學生只是觀眾,是教師的配角,教師只顧“灌輸”,學生只顧“接受”,教師不注重知識的生成,學生不掌握“怎樣學”,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不能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三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是不是獲取了知識,輕視學生知識得到生成過程、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的培養;重視對教學結果的強化訓練,忽視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挫傷了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四是教師照本宣科,扮演著被動的課程執行者的角色,不能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忽視因材施教。教師根據教材統一的內容,對學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同樣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嚴重忽視農村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水平等個體差異,導致課堂不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學生理解起來困難,造成整體效果低下。

  二、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1.抓“預設”促“生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再加工,既要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就學生而言,即需要預設性發展,也需要生成性發展,它是個性的張揚,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想駕馭課堂,要設計“彈性預設”,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進入學習,課堂才能真正顯現的活力,學生的學習才能主動、富有個性。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的主要形式應當是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彙報交流、教師點撥、學習評價,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想驗證、計算、實踐等活動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盡力調整角色,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把他們的潛能激發出來。在學習方式上,讓學生盡情地說說議議,做做演演,還可以當小老師,指導和幫助同伴來學習;在學習空間選擇上,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上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在校園裡計算花園的面積,把將做法改變為找知識、求學法,全面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這樣課堂才會豐富有趣,有利於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能力。

  3.因材施教,分層要求,關注個體,促進課堂效率的整體提高

  農村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效課堂的構建,並不是教師在課堂上佔用的時間少了,教學就高效了,而是在教學中要針對本班的學情,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從目標要求,學習方法、練習鞏固、評價上分層要求,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教師要尋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少訓斥、批評,讓每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4.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技能獲取,還要通過開展各種數學活動和教師的評價激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每堂課給學生以知識、方法及新鮮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總之,課堂是小學數學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中接受數學知識和方法,所以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輕鬆、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精心預設課堂教學,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及時評價。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真正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有關小學數學論文範文精選
賞識教育讀書心得3篇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創新論文參考範文
小學數學創新論文參考範文
數學本科論文參考範例
大學數學建模論文參考
小學英語論文參考範本
中學數學畢業論文參考
中學數學創新論文參考範文
高考數學複習論文參考範文
數學畢業論文參考
數學畢業論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