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學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擁有真誠,實際上就是擁有幸福;擁有真誠,也就是擁有了坦蕩的人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哲學與幸福

  幸福取決於心態,而哲學便是一種談心。哲學使得人們能從生活的區域性中跳出來看人生的全景,想人生的大問題、大道理,讓人們看清人生中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從而去指導現實生活,有好的心態並收穫幸福。現在人們多有快樂的缺乏症、幸福的焦慮症,都發瘋似地去追求幸福,而如若人真正幸福了就不會如此地關注幸福了。

  學習哲學能塑造人們的價值觀,而對幸福的感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觀。價值觀的差異引出了不同的關於幸福的定義。

  二、幸福的定義

  幸福一詞常常用來形容讓人滿意的一種生活狀態,但什麼是令人滿意的狀態還不甚清楚。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有人說自己感覺幸福就是幸福,但主觀感受只是幸福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有人認為實現願望就是幸福,然而慾望超出需要的限度卻是不幸福的根源;快樂主義認為幸福就是快樂,是身體的無痛苦、靈魂的無煩惱;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在於精神和靈魂的完善,好好照料自己靈魂的人就是快樂的人。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對幸福的不同感受。

  周國平老師認為,把生命照看好,把靈魂安頓好,就是最好的狀態。幸福就在於生命的單純和靈魂的豐富。人們需要從這兩方面培養這種幸福的能力。

  三、生命的單純

  單純的生命體現在物質生活的簡單和人際關係的簡單。

  現代人都忙於從外部世界求幸福,而忘了從自己身上找幸福。把生命本真的需要和物質慾望混為一談。本真的需要即平凡而永恆的需要,它是容易滿足的,但物質慾望是無窮盡的。人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需要和需要的限度,不能歪曲自然的需要製造出許多幻想的需要。自然需要上,人與動物是一致的。人比動物高貴,不在於人的需要更復雜,而在於人的精神更豐富。

  本真需要中很重要的是自然情感的享受,如愛情、親情與家庭。一個人要有相愛的伴侶、知心的朋友和和睦的家庭,有最簡單又最真摯的人際關係。

  中國哲學家中,道家很強調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的狀態。“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形”,不可“喪己於物,蝕性於俗”。

  四、靈魂的豐富

  一個豐富的靈魂需要豐富的智力和豐富的內心生活。

  一個人享受、發展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是幸福的重要方面。智力來源於好奇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神聖的好奇心是一顆脆弱的幼苗”,需要呵護與培育。好奇心的最大敵人是功利心。人們常常去探究想一個問題、做一件事的意義,彷彿沒有意義的事就沒有做的價值。其實,好奇、愛想問題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知識並不因其有用才有價值。譬如人們學哲學,真正的哲學問題雖然是無解的,但思考它能令人胸懷開闊。再比如共產主義目標,實現它還遙遙無期,但追求它本身就能使社會更美好。對於個人來說,人的能力發展本身就是目的,享受能力發展就是生活的主要目標。而我們教育的最終結果就是使人們對智力活動的熱愛成為人的第二本能。

  精神財富有兩個源頭:偉大的書籍和內在化的個人經歷。豐富自己,就要多讀好書並珍惜自己的經歷。對心靈來說,沒有負面的東西也沒有支出,只要人善於感觸,一切都可變成正面的能量。書籍中的知識通過閱讀來汲取,珍貴的經歷通過寫作來提煉。不一定為成為作家才寫作,本真意義上的寫作和閱讀都是非職業性的。通過這兩個過程,使人們既貼近生活又與生活拉開距離,讓生活中的自我和理性的自我分離,讓理性的“我”指導生活中的“我”,從而使心靈更明澈,幸福也隨之而來。
 

充滿幸福的散文
兒童散文精選
相關知識
幸福的哲學散文
外國描寫幸福的哲理散文
幸福的哲學實用文字閱讀原文及答案
讀周國平幸福的哲學有感
幸福的優美散文
有關幸福的優美散文
關於尤今曇花的哲學散文
描寫尋找幸福的優美散文
描述幸福的優美散文推薦
最新關於幸福的感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