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學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心理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心理學。那我們去看看有關心理學的書,順便和大家交流一下感悟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裡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為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我們都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幫助。所以,認真學習心理學非常重要。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著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著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裡,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為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書中還包含了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構成的“專業術語表”、2000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人名和主題索引”,對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極具參考價值。

  大學裡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知識以外,還會有很多專家、名家的各種講座、報告,還有學生社團等各種的實踐活動等等。這些資源要充分的利用,選擇適合自己的積極參與,從中培養和鍛鍊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瞭解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必要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學會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認知別人、尊重別人,與人互助合作,從而給自己建立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圍。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從求知中獲取快樂。

  篇二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為了更好的從事幼兒教育,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以前學習《幼兒心理學》時,不夠深入理解。通過暑期學習,我有了很大的收穫。現在談談我與書本的學習及體會吧!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的心理特徵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初步瞭解,我覺得了解幼兒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覺得幼兒的心理也是很複雜的。的確,當你真的想去接觸幼兒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多現象其實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有時覺得很想知道“為什麼”。如果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難以更好的與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瞭解他們。

  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將他們看成小大人。他們的心理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我們要重視並能夠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機會。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小朋友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等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下,兒童心理髮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過學習和閱讀,我深深感知到,幼兒期是性格特徵和改變顯露的最初階段。環境因素能夠影響著他們個性特徵的形成和改變。幼兒的個性特徵也影響著他們自身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和收穫,並影響著他們與周圍人的交往。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條件,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這是我們作為啟蒙老師最應該注重的方面,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篇三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一門關於社會的科學。它運用非常廣泛,醫學、政治、哲理等等。它闡述的就是類似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互動原因。也就是說是基於社會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個體基於環境和社會中的發展過程的剖析。社會心理學最基本的是闡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個人或者國家世界環境的影響互動等。分析一種群體,就必然要先知道哪國的,哪省的,說什麼話,有什麼風土人情。這一群體都有些什麼人,做什麼事等。 群體內部的關係錯綜複雜,這裡主要簡單地說下大概。群體關係不管友情愛情親情為基礎,都以利益為中心。當然好聽的說多了有時候會否認這種觀點,但是超過了限度,最基本和最自然的本能就會顯現出來的。在群體關係中各種不同階層,其利益中心不一樣,最大的限度也不一樣的。

  社會心理學的三大直接來源:民族心理學、群眾心理學、本能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直接來源於德國的民族心理學,法國的群眾心理學和英國的本能心理學。它們構成了現代社會心理學的最初形態。 早在1807年,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一書中就曾論及不同於個體精神的絕對精神,此後哲學家拉扎勒斯和語言學家斯泰因塔爾提出,歷史的主要力量是民族精神,並由此成為民族心理學的直接締造者,現代心理學之父馮特深受黑格的影響,他歷時二十年寫出了《民族心理學》,他認為民族心理學的較為合適的研究領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類生活所創造的那些精神產品,因此僅憑個體意識是無法對它加以說明的,它為創設現代社會心理學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群眾心理學是法國早期社會學的直接產物,塔德的思想構成了它的主幹,他用模仿理論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認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一切事物不是發明就是模仿,連犯罪也是通過暗示,模仿和慾望等社會原因產生的,他認為對群體行為最為成功的說明應該是個體的或心理學的,而不是社會學的。另一位學者迪爾愷姆的看法則恰恰相反,他認為社會的事情是無法還原到個人水平的,群體是一種結構形式,一種能夠以不同於組成它的個人的方式進行思考,感受和行動的整體,因此社會心理學只能從群體開始並終至於群體。古斯塔夫的群眾心理學是這兩者折中的產物,他的觀點在美國社會學家羅斯那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並最終形成《社會心理學》一書。

  本能心理學的創始人是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表現出從遺傳因素而不是社會因素出發解釋社會行為的傾向,而且體現出了濃厚的個體主義色彩。他沿著達爾文的進化論線索,探討個體行為的動力問題,並將這種動力毫不猶豫地歸為人的本能,他列舉了求食,逃避,性與生殖,母愛等12種本能,並認為其中衍生出全部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上述便是社會心理學理論的三大來源。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幼兒心理學讀後感
周國平的哲理散文精選
相關知識
關於心理學讀後感
關於管理的讀後感作文
文藝心理學讀後感
幼兒心理學讀後感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範文
人格心理學讀後感3篇
關於管理的讀後感作文***2***
關於管理的讀後感作文***2***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小學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