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奮鬥的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情況瞬息萬變。我們只有保持強有力的生命力,保持奮鬥的姿態,才能解出人生無數的考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奮鬥是一個人的私事

  1999年,我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往一個陌生的城市念大學,一個不值得誇耀的民辦大學,沒有通知書,沒有謝師宴,有的只是火車24小時的顛簸、內心的狂躁不安和對未來模糊的想象。

  大學畢業後,如我一般的就業生,像是非洲奔騰的角馬一樣一起奔向就業市場。

  我也像他們一樣把簡歷包裝得像是企業的投標書,精緻華美,恨不得把小學得獎都搬出來,可是我們的簡歷在被草草看過或者還沒看過便按市場價一元每市斤賣給了收廢站。

  這樣的求職生涯曾嚴重打擊了我的自信心,如果沒有上學,也許內心會平衡一點,至少不會感覺這麼憋屈。

  我和同寢室的張偉都找不到工作,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城中村中,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了,就像與世隔絕一般。實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我們一起承包了一輛小三輪車,給三輪車做了一番改造,加了頂棚,掛了彩簾,擺上小商品,開始了我們的小本經營之路。

  上午我來,下午張偉來。這樣的歲月過了1個月零3天,賺了500元錢,我們平分。為了不給對方分做250,我們花50元吃了頓海鮮大排檔。然後,收拾好我們的行裝,張偉對我說:“我準備去南方闖闖,也許會有機會。”我對他說:“一、違法的事兒咱不幹。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南方的水土需要適應。三、無論好與壞,我們要經常聯絡。”他嘿嘿笑著,反問我:“你有什麼打算?”我說:“回家吧,假如這個城市不需要我這樣的人。我又何必厚著臉皮留在這裡。”

  張偉真的去了南方,我卻沒有離開這個城市。

  我固執地要征服這個城市,做過書店的理貨員,就是書來了後就要把它們從樓下扛到樓上,然後按書籍的種類、價碼做好分類。書店人手不夠時,我還客串一把售貨員。平時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您需要什麼書?我來幫您找。”

  書店的工作繁忙而辛苦,但老闆不在的時候,可以有時間閱讀。假如說兩個月的書店生涯讓我有所收益的話,也只有在早晨人不多的時候,手捧一本餘華的《活著》,反覆地讀他在前言裡寫的:“活著不是為了別的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生命本身可以承載千鈞一髮的力量。”

  我不太清楚這話是勵志還是消極,但卻有自己獨到的體會。生命力如蟑螂小強的我,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口飯吃。廣東人愛講的一句話就是挑食,我要挑自己的食。

  之後,我又做過零零碎碎的好幾個工作。每日披星戴月地回家倒頭就睡,起來就去擠公車,下了公交跑著去早點攤買一份早點氣都不喘地上樓。這樣的日子過了大概有兩年多。

  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一個人在海邊大喊:奮鬥!努力!……每當我看到這個片段,就感覺一陣心酸,小人物的奮鬥,都差不多,能夠照亮我們的,就是那如螢光般若隱若現的夢想。

  終於有一個機會,一個行業中的精英介紹我去他的公司,這樣,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晚上要參加學習班,白天在公司裡做活,老闆那時最常說的話就是:活做得太不像話。這樣的日子隨著老闆的責罵變得越來越少,我的薪水也慢慢漲了起來,直到後來老闆對我說:“嗯,你這個孩子,比較聰明好學。”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兩年,在設計的圈子裡,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次和引薦我的行業精英聚到一起吃飯,他喝得像個煮熟了的螃蟹,湊過來對我說:“知道我當時為什麼推薦你一個沒有經驗的人去那個公司嗎?”我茫然地說:“不知道啊。”他說:“因為你小子身上有一股韌勁。”我說:“因為有個螢火蟲一直在我前面,不停地閃啊閃,指引著我向前奔跑。”他問:“什麼?”我說:“沒什麼啦。”他不停地追問,我最後說:“這個螢火蟲叫做夢想。”他嘿嘿地笑著回道:“矯情!”

  他是表面上大大咧咧但是凡事看在眼裡的人,他說出矯情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他眼裡閃爍過的一絲光芒,我知道他懂,只是他不說。

  之後的歲月應該講是順風順水,就這樣,一切似乎是命運的安排,也或者是內心的心潮暗湧早已不再那麼熾烈濃郁。甚至,我還與之前一起拉三輪的張偉見了面。他風塵僕僕地從南方趕來,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區域經理。

  我和張偉還有女友小坐,張偉舉杯,說:“為三輪車乾杯。”我回:“為兩個本應該250的人乾杯。”他又回:“為了海鮮大排檔乾杯。”我回:“為兩個螢火蟲乾杯。”……這頓酒喝到最後,兩人竟然不約而同地閃出淚花。

  他問我:“你當時為什麼選擇留在這個城市,你不是選擇回家嗎?”我笑著說:“當時我想,我要征服這座城市。”他斜著眼睛瞅我一眼調侃:“這麼大志向?!”我接著說:“後來才知道,我是要融入這個城市,去貼近他,去感受它,去與它融為一體。”他說其實他也是。

  回家的路上,我對女友說:“其實奮鬥,是一個人的私事。你看看街上的任何人,都是在奮鬥啊,他們雖然不講出來,但是你能感覺到,當人懷揣夢想的時候,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幸福的。等我老去的那一刻,有數不盡的時間來給你講我的奮鬥史,我親愛的小傻瓜。”

  篇二:你的每一步都是整個明天

  20世紀80年代初,高中畢業的潘慰,隨父母一道去了香港。才安頓不久,潘慰就到人才市場求職。但她很快發現,沒有學歷的她到處碰壁,她甚至還記得一個小公司招聘人員的冷言冷語:“抱歉,沒有大學文憑,我們不能錄用。”那一刻,潘慰的心如置冰窖。但她不甘心就這樣失敗,為了打破窘境,潘慰決定自己創業。在家人的幫助下,她開始投資食品貿易。

  憑著良好的信譽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潘慰的事業越做越大,她把中國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廠進行篩選和重新包裝,然後賣到國外。就在很多人對她的成功欽慕不已時,潘慰卻有自己的想法:生意雖然做大了,但欠款的人也多了。不少賬都成了死賬、壞賬,市場風險太大。如果能找到一個放賬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現金流的生意,那不就能讓自己的事業有新的開始了嗎?

  機會終於來了,香港商界決定組成一個考察團,潘慰很快報了名。考察團先後去了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許多國家找專案,經過冷靜的分析,潘慰心裡的構想慢慢成形,那就是將日本的味千拉麵引入中國。

  潘慰深知機遇的重要性,為了拿到味千拉麵的中國代理權,潘慰帶著她的創業團隊,親自到九州島請來味千拉麵的崇光社長,並帶他來深圳看她的工廠,甚至帶他去大山裡看她們採購的柿餅。她的誠意最終打動了崇光社長:“我教你怎麼做,我對你很有信心!”在掌握味千拉麵的核心技術後,潘慰的第一家味千拉麵在香港開業,當月即實現了贏利。

  但沒過多久,味千拉麵在內地擴張的過程中,因為只是將香港的西餐經營模式照搬過來,顧客們並不買賬,生意冷清,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怎麼辦?是退出內地市場還是尋求突破?潘慰和她的夥伴們為此大傷腦筋。

  一天,潘慰剛吃完中餐,父母便來電話,說在西餐廳等她吃飯。潘慰只得前往,趕到西餐廳時,父母還不來。閒著無聊,潘慰便開始仔細尋思中西餐廳的利弊,想著想著,潘慰的眼睛頓時一亮,就這麼辦!

  潘慰給母親掛了個電話,便匆匆趕到公司,緊急召開員工大會,在會上,潘慰提出了具有內涵的快餐拉麵的想法:打造介於西式快餐和中式傳統餐飲之間的“快速休閒餐廳”。

  90年代中期,快速休閒餐廳連鎖這一模式,在國內還是首創,不少員工對此顧慮重重,但潘慰有自己的主見:“我發現有品位的西式快餐基本都沒有點單等餐桌服務,我認為應該讓顧客享受到這種服務。”

  由於味千拉麵巧妙地結合了中餐的口味、營養和西餐的快速,快速休閒餐廳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顧客的青睞。短短半年,味千拉麵就實現了贏利100萬的目標。2007年,味千拉麵迎來了它的春天:全國共開設了167家分店,潘慰創辦的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在製造90億創富神話的同時,也打破內地連鎖餐飲企業從未在***上市的局面。此後的三年,味千拉麵一直締造著它的飲食神話,使潘慰兩次蟬聯“胡潤餐飲富豪榜”榜首,而潘慰的多品牌餐飲經營平臺也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著。

  從一個在職場中處處碰壁的高中生到擁有一家市值達到90億元的企業,個人財富近50億元的成功企業家,潘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正如潘慰所說的那樣:“種什麼樣的樹,就結什麼樣的果。我從來都認為成功的路上沒有偶然,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並且不斷創新,人生的每一步才是一個個光輝的明天。”

  篇三:奮鬥是件很具體的事

  彼德是成都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原名羅宗華的他,原是四川地道的農村小夥子,半句英語也不會,在他的字典裡,根本沒有“西餐”這個詞兒。然而,短短10年間,他居然脫胎換骨變成了另一個人。如今他說得一口流暢的美式英語,名氣已是響噹噹了。

  彼德出生於四川資陽,自小便幫父母幹農活。他的父母日夜勞作,卻還是村裡的窮戶。由於家裡實在擠不出學費,他讀到初一便輟學了。

  他很想脫離貧窮的困境,於是努力學習編竹筐。隨著收入的增加,全家人都加入到了編竹筐的陣營裡。

  “編好的竹筐送去賣,賣光了,便得走一段長長的山路,買竹子來編。”竹子很長,山路很彎,扛著竹子走十分吃力,一不小心便會連人帶竹摔進山溝裡,跌得頭破血流。

  編竹筐太辛苦了,他不要一輩子當篾匠,於是嘗試與父親溝通,尋找其他的營生。然而,多次溝通換來的卻是毫不理解的打罵。16歲那年,在和父親又一次劇烈爭吵之後,他決定離開農村,到城裡去謀生。他向鄰居借了20元當路費,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成都。

  那是1996年。彼德這個土裡土氣的小夥子,站在位於成都九眼橋的勞務市場裡,滿心憧憬地等人來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館洗碗,從早上7點開始把手浸在洗碗水裡,一直做到半夜12點才休息。

  1997年,他跳槽到一家小西餐館去當廚工,改變他整個人生的關鍵人物出現了,她就是瑪麗。瑪麗是美國人,一連幾天光顧彼德任職的這家西餐館,但卻覺得食物很不地道。她向西餐館老闆毛遂自薦,表示可以給廚師和員工進行免費的廚藝培訓。彼德搶先報名,和餐館另外兩位廚師一起每天到瑪麗家學習。

  彼德學做的第一道西式點心是蘋果派,他從中得到的最大心得便是:凡事都得認真,絲毫馬虎不得。從原料的選擇到烘焙的溫度,都得小心應付,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在瑪麗家足足學了3個月,彼德不但掌握了許多烹飪原理和方法,原本一竅不通的英文也大有進步。每次去上課,他總抱著一部厚厚的字典,把菜譜上的英文字一個一個地翻譯出來,猛學苦記,回家後再細細消化。

  瑪麗為他不懈的熱忱和刻苦感動了,知道他不是個蜻蜓點水的“過客”,而是準備認真地在烹飪界當個“長駐軍”的,就主動表示願意資助他繼續學習。在1999年,彼德選擇了一家烹飪專科學校,系統地學習了西餐的烹製技巧。

  2000年,他受聘到一家西餐館擔任廚師,不久後便因工作表現優異而升任主廚。由於廚藝出色,又善於變換花樣,許多人慕名而來,餐館日日客滿。這時,彼德人生的小舟已駛進了一個溫暖的港灣,然而,對於心懷夢想的他來說,真正的挑戰還沒有開始。

  2003年,他的第一個夢想實現了。他拿出全部積蓄,加上朋友的投資,在成都開設了第一家充滿南美風情的西餐館,由瑪麗擔任顧問。彼德把“努力不懈”當做終生遵守的“座右銘”。儘管目前已經擁有4家餐館了,可在成都和北京來回穿梭的彼德,又有了新的夢想,他希望“彼德西餐館”能成為中國的連鎖西餐館。

  奮鬥,是件很具體的事情。實實在在地去做能做的事,哪怕只是編筐洗碗,走好腳下的這一步,才有往更高處走的可能。

勵志文章精選閱讀
關於奮鬥的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關於奮鬥的小故事精選
關於奮鬥的小故事
關於安全的小故事
關於感恩的小故事精選
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關於名人的小故事
關於雷鋒的小故事
關於信念的小故事_堅定信念的小故事
勵志奮鬥的小故事
關於語文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