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的兒童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兒童故事,是一種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訓寄託在簡短、形象的故事裡的文學樣式,作者通過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寶寶都是比較喜歡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森林裡狼、熊、狐狸3巨頭結成聯盟,專門對付羊群。

  羊群死傷相當厲害!

  老領頭羊不堪疲憊,鬱悶而死。

  一頭年輕的羊被選為新的領頭羊。

  年輕的領頭羊對群羊說:我們邀請狼、熊、狐狸中一位來做我們的領頭吧,我不是這個料。

  訊息一出,群羊激憤:這不是把我們往火坑裡推嗎?

  狼、熊、狐狸3巨頭興奮極了,同時也開始暗暗打算自己一定要爭得這個頭領,多大的好處啊,以後群羊就是自己的了,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熊最先下手,趁狼不注意的時候,一爪過去,把狼做了。狼死於非命…

  狐狸很狡猾,在獵人挖好的樹枝偽裝的陷阱上躺著***因為狐狸比較輕,沒有掉下去***佯裝睡覺。熊悄悄逼近,一下撲上去,掉到了陷阱裡。狐狸已經早就機警地躲開了。熊也完蛋了…

  最後剩下狐狸,對羊群已經沒有了威脅。最後,群羊協作,把狐狸也幹了。群羊終於知道:其實權力是個陷阱!

  篇二

  袋鼠雖名為鼠,但並不像齧齒類動物一樣,有終生不斷成長的銳利門牙。它們像其他草食動物一般,以臼齒來咀嚼野草。野草對臼齒的損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動物在臼齒脫落後,都可以馬上再生。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齒卻無法再生,所以雖然它們左右牙床各有四對臼齒,但平時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對,等到第一對耗損而自動脫落後,第二對才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對。平均一對臼齒約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至二十歲之間,就只剩下最後一對臼齒,除非不吃東西,否則勢必全都耗損。而當這一對臼齒磨盡脫落時,則“事祿已盡”,即使無病無痛,也會死於飢餓。

  人類可用的資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損後才想到要節約,已後悔莫及。

  篇三

  金絲雀是有名的歌手,它們雖天生有一副悅耳的歌喉,但必須在幼時的關鍵時刻,傾聽、學習老歌手的歌,長大後才能有動聽的歌聲。歌聲悅耳的鳥類,羽毛的色澤通常不鮮豔。金絲雀的羽毛本來是麻雀更不起眼的黃褐色,但當被飼養為觀賞鳥後,除了歌聲“賞心”之外,還要外形“悅目”,於是人類即動腦筋“改良”它們的“品種”,而產生了乳白、金黃、豔紅等羽色鮮麗的新品種。但這種改良並非改變其遺傳基因,而是脂粉敷面的整容,即它們羽毛的色彩主要來自吃含有色素的飼料,如果不吃這種飼料,羽毛就會褪色。

  同理,人不能致力於發揮自己的長處,而著力掩飾自身的短處,真是害了自己,最後空手未得,後悔一生。

  

兒童哲學思考型故事
兒童故事大全短篇故事
相關知識
寶寶最愛聽的兒童故事
寶寶聽的兒童故事
有關好聽的兒童故事精選
好聽的兒童故事文字版
幼兒聽的兒童故事
動聽的兒童故事
四歲小孩聽的兒童故事
適合兒童聽的兒童故事_適合兒童聽的小故事
超級好聽的兒童故事
超級好聽的兒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