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凡事慢慢來、照著步調走,事情橋到船頭自然直。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這句話,套用在每件事上,都顯得格外的適合。以前的鄉下地方有些善心人士,會煮茶在路邊給趕路的人解渴,但為了怕趕路的人看到水就狂喝不止,在茶中撒了些穀皮,讓喝水的人靜下心來慢慢喝。

  正如我們平常做事一樣,有時我們為了時間需要做事很快,草草了事。縱使做事時沒有感覺到任何的損失,但或許,自己是索過了許多風景,許多值得停下來觀賞的東西。有時上學快遲到了,我總是會催自己快點,但越急時反而常常會漏東漏西,一下子鉛筆盒忘記放進書包裡、一下子又是餐具沒帶,有時甚至是因為上學途中擔心時間而一個不小心就騎錯路了。

  換個角度想,如果我能提早收拾東西,我不需要如此的急迫、如此匆忙,我不會有任何的失誤,縱使是失誤了,我仍有充足的時間做補救。我可以慢慢地騎著車,悠閒地向學校去。考試也是如此,時間有時掌控出現了失誤,就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題目沒有作答,時間卻已接近尾聲。匆忙亂寫、亂猜得到的結果往往慘不忍睹啊!

  凡事慢慢來、照著步調走,事情橋到船頭自然直。用最穩的方式做事,往往結果便是最完美。

  篇二

  “欲速則不達”這是一個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但是能把這個道理明悟透且又能把這個道理溶入生活當中去的人,古往今來,卻少之又少。就連蘇軾這樣的高智商的才子,也不例外。

  有一則小故事是講蘇軾帶著書童揹著他那百卷聖賢書去外地的一座城市去上任。遠遠的已經可以看見城市的輪廓了。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到底還要走多遠,離城市還有多遠,誰也不知道。就在夕陽西下時,蘇軾在一個三岔路口遇見了一位頭髮皆白的老者。蘇軾走上前去行了一個禮,問道:“老人家,請問離遠處的那座城市還有多遠?要走多遠?”老者答道:“此處離城約有五、六里路。”老者這時又慢慢地停了一下:“老夫打量了一下你與你書童背上的書卷。如果不出意外,行得慢半個時辰,行得快一個時辰。”蘇軾一聽,大為迷惑,快走晚,慢走早到,這是哪門子的道理?眼看天色已經不早了,於是,蘇軾大步邁出,緊走慢趕,快步走起來,只留下老者的嘆息聲。眼前城市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了,隱隱地已經可以看見城牆上的飄揚的旗幟了。可就在蘇軾和書童兩人興奮之時,只聽“嘩啦”一聲,書童用來背書的繩子斷了。書散了一地。蘇軾二人好不容易把書拾了起來,卻再也無法把繩子接起來。不得已,只好你背一疊,我抱一堆,緩緩地向前走。一瞬間,蘇軾終於明白了老者的話。無知的人可能會認為那位老者是神人,因為他預知事情發展的結果。但事情遠沒有那麼玄之又玄。正所謂“經驗出智慧”。一個長期從事農活的人,自然知道“挑水不能快跑,拔苗不能助長。”走得越快繩子自然鬆得越快。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蘇軾自然不會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被“欲速則不達”閃了腰。

  但有時候,人被某種慾望所佔領時,經驗也就顯得無關緊要。有些城市為了經濟發展,卻犧牲了環境。經濟是上去了,可子孫後代怎麼活就不管了。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升學率是上去了,可是學生的自尊心卻被這功名心給毀壞了。人都有慾望,有的希望一鳴驚人,有的希望一夜暴富……在這些慾望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理智一點呢?

  “欲速則不達”,想要明白他的意思很簡單,領悟起來也不難,但要運用到生活中去,卻還要用心體會!

  篇三

  每當我急急忙忙刷牙洗臉時,每當我潦潦草草書寫作業時,我都不由會想起這句話。

  唉,也不知道古人是真的能預測未來,還是他們真的很有遠見,每當我們現代人做出一些事情時,它總能象先知似的出現在人們眼前。

  刷牙洗臉時,它出現了:“慢點洗,記住,欲速則不達!”

  書寫作業時,它又出現了:“認真寫,切記,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正是因為它的及時出現,我才沒有在勿忙中出現錯誤;正是因為它的及時提醒,我才沒有因為懶惰而笑話百出。

  這句話就象在我腦海中點起一盞明燈:是呀,事情不一定要貪快,當然太慢了更不行,只有不慌不忙、不急不慢才能將事情做得又快又艱險。同樣,只看重小的利益、不顧全大局者,根本就不能做成大事。人,要學會高瞻遠矚,不能像某些貪官,為了目前的利益,大肆掠奪,而葬送了自己原本美好的前程。

  有時侯,一句小小的話裡可能就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呢!

欲速則不達感悟隨筆
你是塵埃也是光隨筆
相關知識
欲速則不達隨筆
欲速則不達感悟隨筆
欲速則不達的典故是什麼
欲速則不達典故
欲速則不達文言文閱讀答案
欲速則不達文言文閱讀答案
子欲養而親不在隨筆
愛無處不在隨筆
生活日誌心情不好隨筆合集
心情不好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