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賀卡教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雪地賀卡》是一篇細膩地描寫人物內心感受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一、抓住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體會作者和劉玲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篇細膩地描寫人物內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變化很豐富。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是重點,為了不讓學生們瑣碎地去分析人物內心情感,使教學顯得零散,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作者為什麼第二次不給劉玲回信了呢?”來貫穿全文,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圍繞此問題層層深入地與文字對話。體會作者回信與不回信背後的良苦用心。

  而且,我把學生自由討論該不該回信放在理解作者不回信之前。我覺得這樣做,學生先自己經歷一個難以抉擇的過程,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矛盾的心情,更能去理解“別樣心情”的深意,從而為後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聯絡生活實際,喚醒學生對童真的記憶,去感受童年的美好,童心的珍貴。

  其實,文章是一個大人在看到劉玲這個善良的孩子時,喚起了他自己對於童心美好的一種珍惜,回憶。故事雖美,可是學生是難以感受當人們長大成人以後對單純,對童年的回憶與珍惜之情。所以,我在課前讓同學們收集自己小時候童真童趣的故事,聯絡自己的生活,去回憶自己的童年。在回憶交流中,重溫兒時的天真快樂。

  三、抓住文章重點詞句去體會,還做得不夠。

  雖然學生都找出了文章的重點詞句,可是摳詞摳句還不夠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點詞句,不能僅僅是就這一句來理解,還應該聯絡上下文來理解,還要理解文字背後含著的意思的。學生要層層深入的把一處語句說透了,讀好了,才可以進行下一處的學習。課堂上,我的環節過得過快,沒有給足學生深入實踐的時間,以至提前結束課文。比如“我應該小心並且罷手了”這一句,為什麼小心?為什麼要罷手?從中說明了什麼呢?等等,還應該讓學生充分去與文字對話,體會文字背後的意義。

  四、教學內容安排還不夠飽和。

  拓展的部分可以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歌散文等作品進一步讓學生去感受童心童真的美好。教學中還可以用老師的語言去滲透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 閱讀能力。

  篇二

  《雪地賀卡》是一篇細膩地描寫人物內心感受的文章。我自認為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方面是做得很不粗的。為了不讓學生們瑣碎地去分析人物內心情感,使教學顯得零散,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作者為什麼第二次不給劉玲回信了呢?”來貫穿全文,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圍繞此問題層層深入地與文字對話。體會作者回信與不回信背後的良苦用心。 而且,我把學生自由討論該不該回信放在理解作者不回信之前。我覺得這樣做,學生先自己經歷一個難以抉擇的過程,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矛盾的心情,更能去理解“別樣心情”的深意,從而為後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但我在拓展的部分做得有些欠缺,應該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歌散文等作品進一步讓學生去感受童心童真的美好,這樣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篇三

  要想追求更為理想的閱讀教學課堂,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則是永恆的基點;“讓學生學”則永遠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童心教育理論,用一顆真誠的心善待孩子,用一顆從容的心面對不斷變化發展著的孩子,同時也要記住自己是從孩子長大的。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課堂上才會有民主,才會充滿情趣,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使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回到在“理想描述”中提到的“效率、效果、效益,生本、生成、生命”六個關鍵詞。我們認為,後三者是實現前三者的出發點和歸宿。

  首先是“生本”。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還給師生,讓課堂成為成長的家園。讓課堂永遠是真實的“課堂”。基於以上觀點,我們無論是教材解讀,還是教學預設、教學過程始終是以學生為本,站在兒童的視角,尊重兒童的體驗,為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服務。

  第二是“生成”。機械重複的課堂缺少靈氣,墨守成規的課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課堂缺乏個性,浮光掠影的課堂沒有實效,而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師生雙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這裡有智慧的碰撞,這裡有觀點的交鋒,這裡有情感的交融……目標明確,過程精彩,隨時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我們的課堂在教學內容保持相對確定的同時,有著更多的變數,有時是教師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時則是學生無意的“節外生枝”。在這樣的課上,學生既有計劃內的收穫,又有意外的驚喜和不曾預約的精彩。

  第三是“生命”。我們理想中的閱讀課堂是師生間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在對話中喚醒靈智,激勵生命的潛能,需要你創設開合有效,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場,需要你引領兒童在學習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它需要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同時兼顧語言和精神,讓學生在理解、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時,經歷難忘的精神之旅,沐浴情感的陽光。它需要我們對語文課程標準的深入領會;對語文教材的智慧解讀;對語文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對教學內容的創造性處理。它更需要我們對兒童的尊重與理解。

感恩生活隨筆
難忘的一次家長會
相關知識
雪地賀卡教學隨筆
中學地理教學隨筆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
看雪教學隨筆
七年級地理教學隨筆
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關於小學自然常識課的教學隨筆
四年級教學隨筆
初級中學教學隨筆
關於物理的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