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棗兒》是一個話劇小品。那大家讀了之後都怎麼寫讀後感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

  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迴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全劇以“棗兒”為標題,並以“棗兒”貫穿全劇,讓老人與男孩圍繞“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事情發生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開場的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男孩因“撿棗”而與老人邂逅;老人請男孩吃“棗兒”;算命先生給老人的兒子起名,以及兒子小時候尿尿的事情,都離不開“棗兒”;老人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以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

  鬧災荒時爺兒倆靠“僅剩的八十一顆棗兒”活命的故事,也都離不開“棗兒”;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留給父親吃;結尾以“棗兒甜,棗兒香”的童謠,

  與開場相呼應。

  篇二

  我五歲那年,有一天,幾個小夥伴約我上山摘棗兒,還有比我大十來歲的小紅姐。她帶著我們邊唱歌邊向山坡走去。忽然,一個小夥伴叫了一聲“你們看啊!好多好多棗兒。”我們抬頭看去,啊!一顆顆棗兒真刺眼。我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山去,拿著自己的書包,一個勁的摘起來。我心裡甜滋滋的,只顧摘棗兒,一不小心,腳踏空了,一骨碌往坡下滑,撞在一棵樹幹上,我覺得我的腿好疼啊,就大哭起來。小紅姐飛似的從山上跑下來,扶我坐著,問我傷到哪兒了?我指了指左腿,小紅姐看著我的傷說:“沒事,休息兩天就好了。”說著,就拿出她的小手絹給我紮上。我自己包裡的棗子,只剩幾顆了,我又大哭起來,小紅姐又把她包裡的棗子一把一把的抓給我,然後拿了一顆放在我嘴裡。小紅姐說:“來,我揹你。”我撲在小紅姐的背上,吃著棗子,心裡甜極了……

  時光飛漸,轉眼間七、八年過去了。

  現在,家鄉的山坡上似乎在也沒有了棗樹,小紅姐也於前年出外打工去了。每每給我寫信,總念念不忘兒時打棗的情景,叫我抽空去看一看曾給我們歡樂與痛苦的棗樹。

  我沿著長滿野草的山坡往上爬,想尋覓我心中的棗兒,可失望的心緒越來越煩。在我將要轉身往回走的一剎那,忽然聽見一陣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我尋聲而往,在坡的側面幾個小孩正揮舞長長的竹竿敲打一棵乾瘦的棗樹上唯剩的幾顆棗兒。看見我,他們都愣愣的盯著,都不說話,我將目光投向樹上那幾顆紅紅的棗兒,他們也都仰著臉,有眨巴著眼睛看著我。我從他們中間拿過一根竹竿,輕輕地,一顆一顆地將棗兒敲下來,剛好一人一顆,孩子們歡呼雀躍,跳著笑著跑下山去了。

  望著這一群調皮可愛的小弟妹,我在心裡說:長大以後我一定要種好多好多的棗樹,讓喜歡棗兒的他們都能象我兒事那樣吃上甜甜、舒心的棗子。

  篇三

  棗兒是新時期戲劇百花園中一朵盛開的小花。全劇運用象徵手法,圍繞“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程序中的社會變遷。

  《棗兒》一劇以情感人。全劇重在寫情,寫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親情,寫老人與男孩之間的感情,寫老人的故鄉之情和對以往歲月的懷念之情。

  劇本個性化的戲劇語言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感情。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臺詞,以及舞臺提示。劇中的人物語言個性鮮明,真實自然,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老人的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情味,具有長者之風而又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和很強的人生滄桑感。男孩的語言則顯得純真活潑,稚嫩可愛。從兩人的對話中,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內心情感。劇中的舞臺提示雖然文字很少,但對錶現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些舞臺提示大都是人物動作、表情的簡要說明,例如,寫老人“威嚴地”“命令”“驀然溫和”“將棗兒擦乾淨”“撣去男孩身上的灰塵”“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繼而激動不已”“緊緊摟住男孩”“將棗兒塞進男孩嘴裡,自己也拿起棗兒咀嚼”,等等,都傳神地寫出老人對男孩的疼愛,以及他在與男孩交談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劇本中的情節,如老人向男孩講兒子“棗兒”一名的來歷,兒子小時候在老人脖子上撒尿並在“棗樹”下尿尿的情形;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鬧災荒時靠“棗兒”活命的故事;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給父親吃;老人與男孩拉勾發誓,都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感情。
 

小故事大道理讀後感四百字
地下森林斷想讀後感
相關知識
棗兒讀後感
霧都孤兒讀後感
綠林女兒讀後感想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作文
海的女兒讀後感
霧都孤兒讀後感三篇
關於霧都孤兒讀後感作文精選
海的女兒讀後感範文
王子與貧兒讀後感
王子與貧兒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