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結構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4日

摘要: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和說明會計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受制於會計實務的發展水平和會計理論工作者的認識水平。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結構應包括會計假設、會計職能、會計目標、會計準則、會計要素、會計環境、會計程式等內容。
關鍵詞:會計理論;會計假設;基本理論;理論結構;會計準則
Abstract: Accountant the elementary theory studies and explained that accountant the most core the concept and the principle, financial inventory accounting the elementary theory question's research is restrained Yu the accounting practice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accounting theory worker'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inventory accounting elementary theory's structure should include accountant contents and so on supposition, function of accounting, accountant go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ant essential factor, accountant environment, accountant procedure.

key word: Accounting theory; Accountant supposition; Elementary theory; Theory structure; Accounting standards

前言
  會計的基本理論是指構成會計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論,它是研究和說明會計活動的理論,也是研究人們如何認識和反映客觀經濟活動的理論。會計理論一般應包括財務會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和審計理論等內容。從會計歷史發展過程來看,財務會計歷史最悠久,會計理論的研究也是從其開始的。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受制於會計實務的發展水平和會計理論工作者的認識水平。由於會計理論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筆褂黴娣堆芯康姆椒ǎ?溝沒峒評礪堊芯坑辛順ぷ愕慕?健?/p>

  美國會計學會1966年釋出的《論會計基本理論》提出,會計理論研究可以起到四個方面的作用:確定會計的範圍,以便提出會計的概念,有可能建立會計理論;建立會計準則來判斷、評價會計資訊;指明會計實務中有可能改進的一些方面;為會計研究人員尋求擴大會計應用範圍以及由於社會發展而需要擴充套件會計學科的範圍時,提供一個有用的框架。20世紀80年代以後,各個國家以及一些會計國際組織開始研究並且制定、釋出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會計理論工作者希望會計理論能對會計準則的制定起引導或指導作用。目前,國內外會計學界討論會計理論結構問題的說法不一,大部分採用了理論結構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會計假設、會計職能、會計目標、會計準則、會計要素、會計環境、會計程式等構成來進行研究。

  財務會計的理論基礎——會計假設

  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往往有相當多的經濟業務會脫離會計基本假設,這就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特殊的處理。如合併會計報表的編制並沒有遵循會計主體假設,企業破產清算時顯然與持續經營假設相背,短期經營行為就不需要對經營活動進行會計分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會計假設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曾經是美國會計理論界的主要特點,認為會計假設應該是會計理論的最高層次,它應該能夠指導會計原則的制定,並且對會計實務有相應的影響。但其存在的問題是,究竟需要設定多少條假設才是科學的,至今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會計假設是對財務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範圍所作的合理假定。它是根據會計實踐活動的內在規律和要求提出的,為進一步研究財務會計理論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由於會計所處的經濟環境較為複雜,會計核算的基礎條件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給會計確認和計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不加以假定,企業的會計工作將無法正常進行。會計假設對於進行科學的會計理論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規定了會計理論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學的會計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礎。但在我國頒佈的企業會計基本準則中沒有使用會計假設的概念,而是採用了會計基本前提的概念。一般地說,前提偏重於公認的真理,假設則注重於合理的假定,所以應採用會計假設更為合理。

  財務會計的客觀內涵——會計職能

從現代會計發展趨勢來看,會計的職能應總結為“反映”和“管理”兩大職能比較合適。反映職能是指將會計資訊向使用者進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職能是指會計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會計反映職能和管理職能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反映職能是管理職能的基礎,為管理職能的發揮提供服務,管理職能是會計的固有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實踐證明,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越高,對會計與管理結合的要求也越高,會計管理職能也就發揮得越充分。不同會計人員由於其崗位責職不同,一般地應分別發揮不同的職能,這就為監事會和會計委派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發揮的作用,它是會計的客觀內涵。會計職能是與經濟發展不同階段對會計的要求密切相關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作用範圍不斷擴大,會計職能也將不斷增多。我國會計職能的研究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受馬克思關於“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論述的影響,對會計職能基本傾向於“核算”和“監督”兩大職能。到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從“一職能說”、“二職能說”直到“ 八職能說”以至“全職能說”並存的局面。但這些研究始終以馬克思對簿記的論述為基礎進行,沒有考慮會計實踐的發展,因此不利於會計理論結構內容的完善。

  財務會計的工作要求——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工作總的目的性要求,它是會計職能的具體化,往往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由於會計目標和會計職能的內在聯絡,西方會計學界強調會計目標,我國會計學界則強調會計職能,這是由於對財務會計體系執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達到主觀要求還是發揮客觀功能。目前會計界普遍接受會計目標的概念,但不同學派對會計目標的理解也有不同。如“決策有用性學派”認為,會計目標是向資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資訊,“經濟責任學派”則認為,會計目標是反映和報告受託經濟責任及其履行情況。我國會計準則中會計目標的定義是:為國家有關管理部門、外部投資者以及內部管理部門提供會計資訊。目前,世界各國大多采用決策有用性觀點,筆者也傾向於這種觀點。原因在於,財務會計理論結構問題的研究應具有前瞻性,應該從長遠觀點出發,以確保其框架的穩定和適用。

會計準則是從專業技術的角度對財務會計進行業務處理提出的規範要求和判斷標準,是財務會計的一種技術規範。會計準則是會計實踐工作經驗的抽象和總結,它又反過來指導和規範會計實踐,為會計人員處理具體業務提供操作規則。對於一個成熟的社會來說,會計準則不僅是技術標準,在其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帶有經濟性和政治性。美國的會計準則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由會計學界開始明確提出會計準則的概念,為行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和國際會計協調確立依據。我國的會計準則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基本準則對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具體準則就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業務和特殊行業的會計核算作出了規定。


  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關鍵在於提高會計資訊質量。不同的國家和機構對會計資訊質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表述為:相關性與重要性、形式與實質、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貫性、可理解性。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則強調相關性和可靠性。筆者認為,既然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有用的資訊,那麼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應該是:相關性、可靠性和一貫性。相關性是決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質量特徵,能保證會計資訊使用者獲得的是與決策相關的資訊;可靠效能保證資訊使用者獲得可靠的資訊,避免虛假和誤導,以利於作出正確的決策;一貫效能使資訊具有可比性,保證多個會計資料具有相同的基礎。
 財務會計的技術規範——會計準則

  從理論上看,會計準則體系是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但其相互之間還存在需要協調的矛盾。如真實性原則與謹慎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有用性原則之間都有需要協調的問題。

  財務會計的具體內容——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按照經濟特性對經濟業務內容進行分類的專案,它是財務會計具體內容的基本分類。由於各國的社會經濟環境不同,經濟管理要求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不同國家的會計要素專案是不同的。會計要素的劃分應充分考慮專案內容的基本特徵,即專案的同質性、獨立性和系統性。這是因為只有根據同型內容和同質特徵進行分類才能夠對財務會計的具體內容進行有效的分類核算;而各會計要素在其本質特徵上又應該區別於其他會計要素,這樣才有其獨立設定的意義;同時各個會計要素之間應存在十分嚴密的邏輯關係,能充分體現會計等式的內在聯絡。根據我國的社會經濟特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將會計要素分為六項,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為靜態要素(又稱資產負債表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為動態要素(又稱利潤表要素)。只有明確規定了會計要素的內容,才能規範會計實務,會計人員才可能在極其複雜的會計實務中得心應手地進行業務處理。

  財務會計的社會背景——會計環境

  會計界一般認為,會計環境包括生產力環境、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三類因素。在會計環境各因素中,對會計影響最大的是生產力環境,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直接決定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發展水平。其次是經濟環境,包括經濟管理體制、企業組織形式、所有制形式等,它決定會計的研究方向。社會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上層建築對財務會計實務和會計準則的確定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能充分體現不同上層建築的意志和思想。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會計的產生和發展無不與會計環境相關。會計基於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又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演進。會計與會計環境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作用關係,一方面,隨著會計環境的發展,會計也日益發展和成熟;另一方面,新的會計方法也可以促進或阻礙相應會計環境的改變,進而能動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會計環境是指會計所處的各種客觀條件,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會計有其不同的環境狀況。會計環境對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組織、會計實務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會計發展史上歷次重大的變革和創新均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而會計的發展對會計環境也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它往往對社會經濟秩序的維持,經濟資源的配置,財經法規的實施等起重要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各國會計學家都非常重視會計環境的研究,往往將其作為會計問題研究的出發點。

  財務會計的處理技術——會計程式

  會計程式是指會計處理會計業務、生成會計資料和資訊的具體步驟,包括記錄、分類、彙總、報告、分析等,它是會計業務處理的技術方法。會計程式的研究往往不被人們重視,這是因為它涉及的是會計的最基本內容,會計憑證、賬簿組織、報表體系、會計分工等。其實,在實務工作中,會計程式關係到會計實體各職能部門對經濟業務的反映過程和聯絡機制,會計程式的研究具有較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個合理的會計處理程式,不僅能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會計控制的質量,而且能加強整個企業的經營協同能力和資訊傳遞速度,進而全面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湯云為。會計理論。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2.夏冬林。國際會計比較。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3.吳水澎。中國會計理論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4.劉仲文。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問題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

如何提升財務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
機械系畢業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結構研究
財務流程基本理論的相關論文
對電算會計基本理論體系的教學探討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論文
論如何實現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論文
論企業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趨勢論文
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
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
淺談財務會計系畢業論文
財務會計類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