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表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教師是天底下最為特殊的職業,今日的師德水準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教師選擇能力研究

  [摘要]文章介紹了教師選擇能力,並從緘默知識的角度分析了選擇能力的特點,提出了培養教師選擇能力的途徑:從培養教師的再現、類比、移情能力入手,提高教師的選擇能力;注重通過經驗和實踐獲得選擇能力;尋找促使緘默性的選擇能力顯性化途徑;依託師徒制,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實踐等方式習得屬於緘默知識的選擇能力。

  [關鍵詞]教師 選擇能力 緘默知識

  [作者簡介]康敏***1976— ***,女,陝西蒲城人,西藏民族學院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學論。***陝西 咸陽 712082***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9—0073—02

  一、教師選擇能力介紹

  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制度管理規定的強制性發展,例如學歷達標、教師繼續教育等;另一種則是通過喚起教師自我的發展意識使教師形成一種自覺地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意識。在這兩種做法中,前一種為外在的制度管理,很難激發教師的自我意識,能夠真正促進教師持續發展的是後一途徑,即內在發展途徑。我國在促進教師內在發展中將反思能力擺在關鍵的位置上,這一做法對教師的專業化途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反思在教師內在發展途徑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通過反思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不斷地完善自己。但反思是重新思考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對原有的結論的懷疑,缺少對未發生事件的預測性關注,如果僅僅關注教師反思能力的發展可能會誤導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後的補救上,更多地關注當前事件對於未來的意義而忽略了對當下教育事件的關注。

  在實際的教學中選擇是先於反思的,教師先要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在這一系列行為之前及之中,伴隨著諸多的選擇,如果忽視了教師選擇能力而只注重反思能力,便等同於忽視事前的準備而只注重事後的彌補措施,無異於亡羊補牢。要避免僅僅關注事後反思的弊端,就必須給予教師事前選擇能力以關注。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要根據教學內容、時間、學生特點作出選擇,而選擇的結果對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選擇能力。目前,對於選擇能力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如何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在教師的選擇能力研究方面還沒有引起重視。

  選擇能力是教師職業發展中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現代教育理論門派眾多,僅從心理學角度分,便有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建構主義、精神分析等流派,每一個流派的理論基礎各不相同,教師需要在眾多的流派中進行比較鑑別,選擇自認為恰當的教育理論,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該如何選擇?在具體進行教學設計時,同樣的內容面對不同的物件該選擇怎樣不同的方式?在教學評價時,該如何選擇不同的標準和方式進行評價?當代社會需要具有選擇能力的人才,如果教師本身選擇能力欠缺,又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呢?此類問題能否恰當解決是教師職業能力高低的關鍵,而這依賴於教師的選擇能力,培養教師的選擇能力便成為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

  選擇能力是基於面臨的具體情境,綜合各種主客觀條件的一種抉擇行為能力。選擇受個人不同背景、性格、價值取向等的影響,具有個性化的特點;選擇也受當代社會尊重人的差異性的影響,在取向上多元化;選擇者主觀的認識、心境隨時發生改變,同時,每一次選擇都面臨不同的時間、地點、物件,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選擇,所以,選擇也具有情境性。選擇的這些特點決定選擇能力沒有固定現成的模式可供選擇,甚至有時在作出選擇時,也無法通過準確語言講述原因,而是憑一種直覺。這在某種程度上暗合了當代英國哲學家波蘭尼在《個人知識》中指出的緘默知識具有的特點: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說明,不能通過正規的形式加以傳遞,通過感官或理性直覺來獲得。那麼該如何根據這些特點培養教師的選擇能力呢?

  二、提高教師選擇能力的途徑

  選擇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暗合緘默知識的特點,我們可以從緘默知識的研究來思考選擇能力的培養:選擇能力不能通過正規的形式加以傳遞,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說明,而依靠感官或理性的直覺來獲得。選擇能力的特點啟示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高教師的選擇能力:

  1.從培養教師的再現、類比、移情能力入手,提高教師的選擇能力。因為選擇總是面臨一定的具體問題或任務,需要對具體問題和任務憑著直覺進行把握,而直覺通過與以往某種相類似的問題任務進行再現或類比發揮作用,具有情境性而能夠有現成的模式可供選擇,只能通過對選擇所面臨的情境相似性的移情作出選擇。移情是由弗洛伊德最早提出進行精神分析的概念,指患者的慾望轉移到分析師身上而得以實現的過程。而教師的移情能力則是指將一定具體問題或任務下的選擇方式轉移到新的情境性下問題的能力。移情的過程是將過去選擇時所面臨的具體情境再現及與新的情境下的具體條件的類比,兩種具體情境相似的條件越多,越容易對新情境下的選擇形成正向影響,形成正確選擇的可能性很大;反之如果再現和類比的是兩種相似條件較少的情境,而教師並未意識到,則會對新情境下的選擇產生反向的影響,可能形成錯誤的選擇,對不同情境的類比便成了移情能力的關鍵。類比是一種關係上的相似,某兩種或幾種物之間的關係與另外兩種或幾種物之間的關係存在相似性,是一種潛在的、隱約的關係,而不是明顯而直接的相似。①類比的能力可以通過培養對物之間潛在關係的把握來提高,教師能夠將兩種具有更多相似性的情景進行類比,感官與理性直覺得以發展,依賴於感官與理性直覺的選擇能力亦可得以相應的提高。

  2.注重通過經驗和實踐獲得選擇能力。教師選擇能力應從選擇實踐中培養和提高,猶如我們不能只從理論上學習游泳一樣,只能在游泳的實踐中學會游泳。但是在教學情境中的實踐是一次性的,沒有更改的機會,如何盡最大可能降低選擇失敗的可能性呢?我認為在教學之前可以將自己的設計思路反覆在頭腦中進行實踐預演,並對可預測到的錯誤選擇進行更改,通過這種假設的實踐降低選擇失敗的可能。在反覆的預演實踐和真正的教學實踐對比中總結經驗,習得選擇的能力,並逐漸提高選擇能力。

  篇二

  教師的愛與責任

  教師面對的是渴望知識和心靈成長的群體,對這樣的群體,教師在付出愛的同時,也承擔著一份育人的責任。

  一教師的愛是博大的愛

  生活中我們的愛有很多種,親情之愛、友情之愛、手足之愛、戀人之愛、教師之愛等,其中教師之愛是博大的無私之愛。湖南教師盤曉紅被稱為“播撒陽光的人”,她不顧家境清貧,撫養5名孤兒,像親生母親一樣關愛、照顧和教育他們。教師的愛之所以是博大之愛還因為它具有愛的傳遞作用。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會在學生心裡引起共鳴。我之所以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每天早晨第一個到校,當時的班主任無論有多早都是天天為我開門,特別是下雨時及時把我接到教室,使我很受感動,從那時起就立志長大做一名教師。到了初中,化學教師的關愛更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教師的願望。像這樣的事例也有很多,如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李靈教師,師範學院畢業後看到大量留守兒童輟學在家,便萌生了在家鄉辦學的念頭。她用家裡20多萬元的積蓄辦起了周口淮陽許灣鄉希望小學。這個學校有了7個班,300多名學生,她既是校長又是思想品德老師,學生學費全免。7年來,李靈為了辦學已經欠了8萬元的外債。為了使學校的孩子能坐在寬敞的閱覽室裡看書閱讀,她向父親要了200元,趁著放暑假,隻身來到鄭州。她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烈日下騎著破三輪車穿街過巷,沿街收購各種書籍。她用汗水載回了孩子們的“精神食糧”。

  二教師的愛是教師的靈魂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師愛,是教師之靈魂,是一種崇高的愛,它使教師受人尊敬,受社會尊重和回報。北京一位69歲的學生宋金萍,50多年前接受了老師的照顧和22元的資助,如今已養師鍾炳堃28年,決心為老師養老送終。宋金萍對教師的感激化作愛,貫穿於生命之中。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接受新事物快,獲得的資訊量較大,教師只有付出真摯的感情和愛,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受學生愛戴。

  三教師既要有愛又要有德

  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1]。作為教師不僅需要有愛還需要有德。對學生的培養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樹人,對教師同樣需要注重德的塑造,立德教人,教人求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四教師的愛體現在日常工作中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用嘴說,而是付諸於日常工作中。記得一位畢業的學生對我說,當時在校時有一次生病,我對她的照顧至今她都難以忘懷。2012度感動中國的最美女教師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張麗莉的事蹟已家喻戶曉。平時她發現學生沒吃早飯,把自己的飯給學生吃,為了讓班裡的同學在冬天裡能夠喝到熱水,她自己出錢為班級買電水壺燒水,夏天開家長會的時候,她會細心地為每一位家長買一瓶礦泉水。正是因為她心中裝著學生,在危急關頭能夠挺身而出,即在客車失控撞向學生的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張老師在關鍵時刻將生的希望留給學生,將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之歌,社會需要這樣的正能量。

  五教師的愛體現為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信任

  中國有句老話,嚴師出高徒。我們都知道紀昌學射箭的故事,可是在新時代,以人為本,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對學生滿懷信任和期望,關注學生、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因材施教,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犯錯的同學進行引導和賞識,對落後的學1生,激起他們的上進心,採取適當的方式對待學生,學生就會對教師的信任做出積極響應,達到期待的目標。否則學生就會放任自流,獨來獨往。我校招收的初中畢業的學生,可以說大部分沒有考上高中,從談話中明顯感覺到他們缺乏自信,他們自己說在初中厭學,成績不好,得不到教師關注。對這樣的學生如果嚴格要求他們認真學習,很難做到,並且他們自己說如果能好好學習就上高中了,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首先是關注和鼓勵,對他們取得的一點點成績就給與表揚;然後是幫助,不厭其煩地給與指導***嚴格要求***,最終學生們也會變得很出色。

  六教師擔負著育人的職責

  教師擔負著育人的職責。曾經有這樣一篇報道,一位在縣城從事法律工作的中年人,費盡周折爭取到一個赴澳留學的名額,有張學歷證明表,要由當時的任課教師簽名。經過艱難尋找,找到三十多年前的英語老師。這位已退休的老師在英語成績欄裡填寫58分並簽著自己的大名,同時寫了一封親筆信:我一直把自己短暫的教師生涯當做人生中最驕傲和自豪的歷史,你讓我簽名,讓我看到了做教師的神聖。但你也讓我為難了,你當時的成績不怎麼好,歷次考試都沒有及格,我只能客觀地填寫。我拿起筆,感到責任重大,這是我想了很久才寫上去的,你又讓我重溫了一次做教師的責任。古人云:言而無信,可教者乎?這位教師用自己的純潔品格來教化自己曾經的學生,這是為人師的至高境界。

  七愛和責任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

  教師在付出愛的同時,還承擔者責任,愛和責任是教師必備的素質[2]。汶川地震中,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不惜獻出自己生命。教師應為社會關愛和理解。現在的家長對教師抱有太大的希望和過高的要求,把孩子的成才任務全交給教師,教師深感有太多的要求和壓力,當孩子達不到家長要求時,就把這些問題轉嫁到教師身上,這對教師是不公平的。大的社會環境和家長的關愛教育,也非常重要。

  當然,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也不乏有一些教師有悖於教師倫理。據報道,2013年在桂林市雁山中學,一天晚上正是熄燈休息時間,值班老師蔣某到學生宿舍檢查,發現學生周某所在宿舍仍有響動,於是用手電筒往裡照了一下,此時周某說:“照什麼照!”然後走出宿舍要去上廁所,途中周某再次與老師發生爭吵,蔣某一氣之下將周某推倒在地,周某的耳朵撞到廁所的欄杆上,造成軟骨受傷。當消除類似現象,目前國家重視教師師德建設,以喚起教師對職業的責任感。

  八教師具有提升自身教育素養的責任

  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更新,教師要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質[3]。教師除了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具備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特別是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它們取代傳統的教學形式,使教學變得形象化、生動化。

  心理學是教師必修的一門課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許多孩子對什麼都不敢興趣,只有在網路上才能找到興奮點,因此瞭解學生心理,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教師要構建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具有科學、人文、社會等多元知識和技能結構。

  九愛和責任促使教師不斷追求和成長

  抱著對教師職業的喜歡踏入教師崗位的我,開始時曾一度不適應,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一次意外的手受傷,學生對我的幫助使我終生難忘,漸漸地我喜歡和熱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在與學生接觸中發現,他們思維活躍,自尊心強,能大膽地表現自己,且每個人有各自特點。記得一位很平常的學生對我說,老師你為什麼不表揚我呢?我聽後非常震驚,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平時對學生多用表揚和激勵語言,不用批評語言。堅持關愛每一位學生,不歧視每一位學生的信念貫穿於我20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愛和被愛是相互的,學生畢業後一次次電話問候和教師節的祝福讓我激動不已。想起這些,心裡就充滿幸福感。課堂上看到一雙雙眼睛對知識的渴望,就感到責任重大,促使我不斷追求和成長。學習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及時瞭解和掌握專業發展中的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拓寬知識結構,採用專案和多媒體等教學法,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特別是當我感到身體不適時,走向講臺的我會忘記疼痛,究其原因,那就是做教師的責任感,這份責任感已深埋我的心間。我曾多次獲得市、學校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要無愧於這個職業,為教書育人盡職盡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S].2008.

  [2]李偉譯.有效教師素質手冊[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7.

  [3]朱良才.教育.三十七度二[M]新華出版社,2009.

  

教師高階職稱論文範文
教師定職稱論文
相關知識
教師發表職稱論文
石家莊教師發表職稱論文
大同工程師發表職稱論文
上海教師中級職稱論文發表
山東教師中級職稱論文格式要求範文發表
教師評定職稱論文
教師高階職稱論文範文
教師初級職稱論文
教師中一職稱論文
教師中級職稱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