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人為本全面質量管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提高小學學校管理質量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性化服務理念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統治階層方面,政府大力興建惠民工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始終推行著民主化專政政策。企業行業方面,人性化生產會更加明顯,從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均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教育單位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逐漸實行人性化管理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尊崇教師的引導地位,提高學校管理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小學 管理質量 以人為本 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ki.kjdks.2015.03.078

  Implement the "People-orien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nagement

  LIU Shixiang

  ***Chongqing Qianjiang Xinhua Primary School, Chongqing 409000***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personalized service concept into every level of society. Aspects of the ruling class, the government vigorously to build projects that benefit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lways pursue a policy of democratization dictatorship. Corporate sector, humane production and more obvious, from product design,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other aspects, are reflected in a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human management, give full play the main rol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pected status of teachers to guid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nagement quality; people-oriented; personalized

  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小學學校管理質量展開討論,通過論述“以人為本”的含義,加強對學校管理思路的理解;介紹國內小學學校管理現狀,以便更好地抓住發展機遇,促進本校管理活動的飛躍式發展;瞭解小學管理質量的意義,體會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從而探尋提高小學學校管理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1 “以人為本”的含義

  黨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為本”的發展要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為奮鬥目標的決心。同時,“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我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近階段,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但並不意味著為了提高國民生產總值,而忽視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實現國家的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將教育事業擺在醒目位置,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教育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知識的主體,尊師重道,轉變以往的學校管理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教育事業不僅要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而且還要充滿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實現個性化發展要求,最終為社會培養更多現代化複合型人才。

  2 小學學校管理現狀

  從目前大多數小學的管理現狀看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育模式落後,管理方法缺乏創新。在我國絕大地區小學均採用的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依照以往的管理經驗進行教育管理活動,缺少對教育活動的思考和研究。對學生採取統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愛好和特長,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現象。學校的管理往往注重短期的利益,缺乏對教育發展形勢的全面和客觀認識,從而形成管理的缺陷。二是凸顯功利性,教育方向發生扭曲。由於受我國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校形成了以分數論教育貢獻的觀念,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步伐。多數學校為了營建良好的社會聲譽,紛紛致力於自身的成績建設,以提高自身的行業競爭能力。學生的考試成績成為了衡量教師教學成果的唯一指標,教育活動逐漸偏離教學初衷。學生為了獲得更高的升學成績,整日醉心於知識的死記硬背中;教師為了維持有效的教學效果,不斷地研究提高成績的方法,嚴重限制了教育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

  3 提高小學學校管理質量的意義

  3.1 有利於建立健全小學教學體系

  從目前小學學校現狀看來,提高管理質量對完善小學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時期,是小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加強學校管理水平建設,無疑對學校教育機制和學生健康成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完備的教學體系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也是取得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證。學校要想保持長久的發展態勢,必須保證教學成果的有效性,以不斷滿足學校建設的要求。教學體系是取得教學成果的必要條件,完善和改進教學體系,是學校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育事業持續演變的過程中,學校大力倡導提高小學學校的管理質量,調動學校各個主體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教育工作中來,教育管理者、老師、學生都能夠重新認識和審視自身的不足,主動探索教學規律,進而從不同的角度轉變和變革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在原來教學設施和裝置的基礎上,增添教學硬體,使教學工作在軟、硬裝置上共同發展,促進成熟教學體系的建立。   3.2 有利於提高教學成績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管理的目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育考核範圍日益廣泛,如今的教學成績則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單純的考試成績只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手段,要想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思維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鍛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是現代經濟的主要動力,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也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徵和趨勢。面對著逐漸嚴峻的市場環境,要想使得國家和個人有著強而有力的競爭力,必須轉變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縮短知識運用於實踐的週期。啟蒙教育是小學教育重要任務之一,小學生處於知識空白期,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針對其特點,充分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制定適當的教育方案,真正做好“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工作。

  4 建設“以人為本”學校的策略

  4.1 發動學校全體力量,建設和諧校園

  管理者決策是否具有長遠性和正確性決定學校發展高度和速度,提高學校領導的管理能力是建設“以人為本”校園的基礎。領導人是任何一個組織開展社會活動的關鍵要素,它關係到學校的發展方向。建設和諧小學首先應發揮學校負責人的引領作用,將人性化管理精神貫穿在學校建設的過程中,使每一項工作都圍繞著“建立活潑向上的新型學校”的主題展開。教師是教學實踐中的掌舵者,其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觀念能否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度。由於知識環境的日新月異,需要教師及時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知識技能,若以陳舊的思想觀念持續教學,將造成學習知識過時、學生學習態度消極的現象,逐漸降低學校的管理層次。因此,加強教師的職業素質教育是學校重點工作之一。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主動思考的空間和機會,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增加,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退化,最終出現許多“書呆子”,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令其主動發揮思維能動性,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教師的職責不僅限於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正確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培養其勇於探索知識的決心和毅力,形成自身的基本技能,為以後的生活和工作積蓄力量。

  4.2 加強教育設施建設,為提高學校管理質量創造條件

  要想提高學校管理質量不但要改變全校師生的學習任務和方法,而且還要加大教育設施裝置的投入力度,為學校發展提供必要的硬體設施。學校教育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學場所建設。由於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教育的側重方向在於知識的啟迪和學習方法的傳授,所以,學習時應將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建造適合學生活動的學習場所,提高其參與熱情。比如,在音樂教學時,應配備相應的音樂活動室和各種樂器裝置,鼓勵學生在課堂學到的音樂知識運用到練習中,使其在實際操作中感領會到音樂的真諦,激發其學習興趣,為學生深層次的專業發展提供可能性。第二,教學裝置建設。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著,電子技術的普及使人們的生產、生活工具發生了劃時代的改變,教學器材除了黑板和粉筆之外,多媒體技術誕生了。多媒體演示技術不僅可以以視訊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多方位地講解知識,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且還可以利用網路連線為學生呈現更多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助於加深印象。例如,在講述自然知識時,利用多媒體裝置,將電閃雷鳴、草木生長、鳥獸遷徙等自然現象以視訊的形式加以展現,課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了形象、立體的畫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3 加大國家和社會的支援力度,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提高學校管理質量有助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增強國家軟實力,國家和社會應給予幫助和支援。首先,政府是教育機構強大的支撐,建立優質學校離不開相關政策。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令學校有能力改進教學模式,各種設施裝置能夠與社會接軌,知識內容更具前沿性,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越的學習條件;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有助於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教學創意和思路。向學校開放優惠政策,扶植民辦教育機構,增加教育市場的競爭力,從而促使學校的整體進步,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其次,加強社會對教育活動的理解和支援。我國應屆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而就業率卻呈下滑趨勢,大專生和普通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工資待遇偏低,給教育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社會企事業單位應增加對學生的關注度,提高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廣闊的發展平臺,正確評估學生的就業價值,提高其薪資等級,儘可能較多方面支援教育工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中主要從“發動學校全體力量,建設和諧校園”、“加強教育設施建設,為提高學校管理質量創造條件”、“加大國家和社會的支援,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個方面論述了提高小學學校管理質量的方法,強調了學校自身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必要性。以人為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搞好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加強小學學校人性化管理,有助於促進我國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晉雲.探索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實踐路徑[J].新課程學習***下***,2014***2***:153.

  [2] 李吉金.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7***:116.

  [3] 蘇為.堅持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J].學週刊,2014***11***:12.

  [4] 朱贛元.試論以人為本的中學學校管理[J].知識窗***教師版***,2014***3***:7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關於幼兒園管理論文
關於教師的管理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以人為本全面質量管理論文
建立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理念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3篇
關於工程質量管理論文
關於建築工程質量管理論文
關於專案管理專案質量管理論文
關於軟體開發中的監督管理論文
全面質量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全面質量管理培訓心得
全面質量管理培訓心得體會_全面質量管理學習心得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