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論文摘要:文化的創新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是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起著重要作用。文化傳播有賴於作者提供高質量的資訊,學報質量的優劣,作者是一個重要因素,其精髓體現在作者文稿的學術價值。編輯是傳播的主體,要旗幟鮮明地表明提倡什麼,不提倡什麼,同等對待每篇文稿,不偏名家,不薄新秀,以質取文。學報的精神氣質,文化品位,通過版式設計展示出來,並與學報的內容形成一個協調、和諧、統一的美學風格。校對是編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必須按照出版規範和要求,使錯漏率降到最低限度。

  論文關鍵詞:文化傳播;作者文稿;編輯加工;設計校對

  學報是傳播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在於傳播科技文化知識,促進科技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它既是一面反映高校教學和科研成果的鏡子,也是一個對外交流教學經驗和介紹科研成果的視窗,為高校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園地。通過它可以透視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狀況,推動教學和科研的發展以及發現和培養人才。因此,加強和提高學報的質量,在辦刊理念上不斷創新,對學報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一、作者文稿:學報質量的根本

  文化的創新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文化傳播有賴於作者提供高質量的資訊。如果離開這種資訊來談論傳播,不可否認,它表現的只是一種空論。
  文化傳播工作不僅需要高素質的編輯隊伍,而且需要一個高素質的作者群體。從一定意義上說,學報質量的優劣,作者是一個重要因素。對於作者的把握主要在這樣幾個方面:其一,學報面對的作者是知識分子群體,是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的聰明才智、專業技能推動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髮展。檢索人類文化發展史,能使我們感到,知識的發展、總結與創新一直貫穿於人類改造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整個過程。像馬克思的《資本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等這些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曾為世界創立文明歷史做過舉世公認的巨大貢獻,如今,它們仍然在為世界繼續作出貢獻。這就深刻揭示了知識給人類文明與進步以強有力推動的價值內涵。其二,由於作者各自所處的特定環境,對某一問題的認識所給出的結論各不相同,千姿百態。如果放在各自的背景和語境中去理解,都有各自的道理。正是有了不同,才使得世界五彩繽紛、鮮活有力。其三,學報是文化產品的“加工廠”,需要作者提供大量的資訊來保證文化產品的正常生產,如同軍隊作戰,每一個戰役的勝利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當然,所提供的資訊應當是科學的、優質的。作者對所研究物件客觀上的準確把握,主觀上的論證分析、旁徵博引、由表及裡、觀點明確、行文流暢,充分展示作者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寫作水平。其四,文章的優劣不在於有多少華麗的語言,而在於作者對知識意義的把握。知識對於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來說,其意義體現在彌補了人的先天不足和缺陷,體現在知識對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知識是實踐的智慧,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思維活動和思維方式就會變成毫無內容的空架子。從本質意義上看,學報的質量精髓體現在作者文稿的學術價值,學報可以展示文稿的學術價值,但不能直接決定文稿的學術價值。文稿的學術價值對學報質量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轉化為學報質量。二者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淺論文化傳播中的新聞編輯選擇
淺論文化傳播與文化資源轉化的思考
相關知識
淺談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
淺論文化傳播中的新聞編輯選擇
淺論文化傳播與文化資源轉化的思考
試論跨文化傳播對現代大學生文化意識的影響
淺議網路視野下中國茶文化傳播方法
試論傳播學視野下鄭和下西洋中的物質文化傳播
淺談高校英語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關係探索
淺談網路傳播標準畢業論文範文
淺談新聞傳播系論文
淺談新聞傳播系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