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策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電視經濟節目從選題到播出,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就象一個生產流水線一樣,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最後的傳播效果。選題之後的策劃則是節目成功不可忽視的一環。

電視節目的傳播離不開策劃,一個新欄目的推出,也同樣需要精心設計。隨著電視領域競爭的日益激烈,一個欄目是否能穩住受眾,一個節目是否能抓住人心,事先的策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JNTV經濟部自成立至今,優秀欄目不斷湧現,精品節目好戲連臺,這與由精兵強將組成的“智囊團”進行的背後策劃是分不開的。

一、凡事預則立

行事一貫講究謀劃的華夏祖先很早就提出“策劃”二字,後漢書《隗囂傳》裡就有“是以功名修申策劃復得”之說。策劃也作“籌劃”、“謀劃”,含有計劃、打算之意,它有決策緊密相關,其含義深邃,寓意廣泛。

所謂電視節目策劃可以這樣理解:它是電視工作者通過對社會、公眾進行系統分析,利用已經掌握的資訊,對節目報道的整體結構和傳播目標的遠籌規劃。它不是具體的報道活動,而是報道方案或模式設定決策的形成過程。策劃具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微觀的,即報道方式的策劃;一種是巨集觀的,即大型專題片的策劃或欄目設定模式的策劃。

“凡事預則立,不予則廢”,如今的欄目競爭,比的不僅是製作水平,拍攝技巧,主持人的發揮好壞,更主要是比創意,比智慧的競賽,策劃有時成了欄目間的激烈競爭致勝的關鍵。一個欄目如果沒有好的創意,好的策劃做支撐,早晚都要被淘汰。同時,一個好的經濟節目,更不能欠缺章法,過於專業或過於平庸都不可能獲得傳播效果的最優化。“深入淺出,舉重若輕”是經濟類節目所追求的風格,這種風格離開了策劃一環就更加難以把握。

二、把握受眾需求的脈搏。

大家都知道,設計一項新產品時,必須考慮消費者需求。與需求脫節,必然無法生產出暢銷的產品。策劃電視經濟節目與此同出一轍,策劃者應該首先了解和掌握受眾的需求。

1.“三解”理論。

張錦力在《解密中國電視》中,將百姓對媒體的主流需求總結為 “三解”,即90年代初期,百姓對媒體的主流需求是解悶(因此有了晚會熱、綜藝熱、週末熱);90年代中期則變為解氣(因此有了新聞熱、焦點熱、曝光熱);而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初,百姓對媒體的主流需求應該是解惑。近幾年來,經濟生活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福利分房取消、下崗職工增多,國有企業改革,教育實行產業化……人們心頭上都有種困惑:貨幣化購房,錢到哪兒籌去?下崗職工出路在哪裡?“泥飯碗”也捧不住了,以後吃什麼?孩子將來念書的錢怎麼辦?這些疑問就象石頭一樣壓在心頭,人們急於尋求答案。電視經濟類節目要想獲得受眾的支援,就要調整自己的方向,推出一些深度報道類的節目,為受眾答疑、解難,真正走進人們的心裡。

經濟部近兩年來,在節目的“深”、“活”、“精”、“新”上狠下功夫,相繼推出了《3.15專題》、《向貪困宣戰》、《兩本管理的啟示》、《資產重組1+1〉2》等一系列有深度的片子,緊扣受眾心絃,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2.“十秒論”

有人曾做過統計與調查:一個電視節目如果在十秒內不能吸引觀眾的話,觀眾就會用手裡的搖控器換臺。今天,隨著電視訊道的增加,節目的豐富,競爭的加劇,觀眾擁有了隨時隨地對頻道節目進行選擇的權利,一旦節目的內容讓他們失去了興趣,他們會立即換臺。過去,編導、記者常常是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展順序的線狀邏輯來構思報道內容的,今天則應首先考慮用一個怎樣的精彩點開篇,每個段落埋伏進什麼樣的激變、情緒點、觸發點,通過點來製造起伏和節奏,讓觀念在低點與高潮的跌蕩多姿之間體會快感和愉悅。

經濟部一直力求經濟報道的專業性,與大眾傳媒的通俗性相結合,用新思維創造出經濟節目的新形式,在經濟部成立之初,他們就提出了經濟節目要好看的“十字”方針,即:“刁鑽、到位、故事、深度、節奏”,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3.參與需求:

參與需求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思想參與,即人們希望從電視節目中獲得一種主動思考的權力,參與到電視節目中。說教式的評論已經越來越令受眾反感。被動地接受記者的觀點,只能讓他們產生一種“局外人”的感覺,不利於節目貼近百姓,更不利節目走進人們心中;另一種是行為參與。越來越多的採訪鏡頭對準了受眾,受眾渴望在話筒前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經濟部一直十分重視受眾的參與需求,在許多深度報道的節目中,注意留給觀眾思想喘息的空間,讓他們由被動教育到主動思考。在許多版塊裡,事件往往被切到平常百姓身上。

三、欄目與版塊的定位

策劃工作首先是對欄目的定位。定位,顧名思義即找到準確的位置。節目定位的意義在於以明確的方向、目標給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形象。

開一家服裝店與辦一個欄目,十分相似。首先這個服裝店要有合適的“地角”,保證人群的絕對流量。而一個電視欄目的“地角”就是它在整套節目的位置。是中午還是晚上,是黃金時段還是普通時段,這個"地角"的設制非常關鍵。如經濟部的《經濟焦點》時間設在8:20,有意地避開中央電視臺7:40的“焦點訪談”,以免“撞車”。其次是要有固定的消費群,這與服裝店的商品種類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所銷商品可以是女裝,可以是男裝,也可以是童裝等等。如果一個小門頭裡面的服裝男女老少的都有,恐怕消費者要麼沒有耐性看完,要麼難有一件滿意。一個欄目要想辦好也必須有針對性,以獲得固定的受眾群。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今天,欄目的細化也是必然走勢。最後,服裝的設計要滿足消費的需求,既不前衛,也不過時,有風格、品味。欄目的設計也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大眾口味,板塊的設定與銜接等等都要精雕細琢。

經濟部欄目化讓其受益匪淺,它貼近生活自身的節奏和需求,為觀眾傳授知識、提供服務、梳理情感。為了能“鎖”住一些觀眾,他們在欄目與板塊的定位上狠下了一番功夫。

四、找準“賣點”

所謂電視節目的賣點,就是“這一點,節目自身具備,又能符合觀眾需要,而且其它節目存在空白;或者其它節目即使具備,也沒有較強競爭力;或者其它節目即使同樣具備,但還未能顯現出來,成為一個突出特點。”打個比方:目前,海信綠色環保電視何以在彩電價格大戰中,樹立了一面“不降價”的旗幟,就是因為亮出了“有益健康”的賣點,成為市場上灸手可熱的商品。在洗髮水的市場爭奪戰中,“滋潤頭髮”和“去頭屑”成為潘婷和海飛絲各自的賣點,從而在市場上各爭奪了一塊領地。

有人就電視節目的賣點歸納為:它是該節目最具吸引力的個性化品質特徵。它是電視策劃的靈魂。

經濟部自成立以來,一直向“開放式辦節目”和“欄目專業化”方向努力,製作了許多跨市、跨省甚至跨國界的好節目。濟南電視臺二套已初步形成經濟節目廣度和深度結合、專業與服務相襯,既有地方特徵、又有全國報道特色的經濟頻道雛形。

實踐證明,精心策劃出重頭戲報道是提高節目質量,擴大欄目影響力與知名度,正確引導輿論的有效形式。

抓精品工程,創名優欄目。

經濟部成立之初,部主任帶領製片人和幾名業務骨幹數次進京到中央電視臺經濟部取經,參加了大量的座談會、策劃會,發現中央臺經濟節目之所以成功,主要憑藉的是策劃之力。

1996年秋,中央臺《企業家》欄目改版,製片人就該系列節目出臺前後寫了一篇文章《從策劃到播出》──先是社會上呼籲“企業家學者”的剪報送到製片人那裡,然後是招集文章作者開座談會,把選題定為對“學者型企業家”進行報道,一支“學者型記者”隊伍也應運為生。接著是選取第一批報道物件,尋找內容與形式的共性,營造良好的拍攝環境。大量的策劃工作成為整個製作過程的“重頭戲”。節目一經播出,引來社會各界的齊聲喝彩。

濟南電視臺經濟部在初創一個電視欄目時,巧妙地對中央臺一些名牌欄目的賣點進行跟進***俗稱“借勢”***,而且注意尋求“超越點”。在設定欄目時首先考慮與中央臺經濟部欄目的對應,並利用向上發稿的機會爭取合拍,承擔中央臺選題任務。這樣,就避開了地方臺的短處,走出省市做節目,並提高了威信。

在經濟部已播出的重點節目中,很多獲獎作品、有影響的節目都源於有好的策劃。一旦題目選定,便臨時組成專門小組打攻堅戰,並實行開放式節目製作機制,邀請專家、政府領導、學者、同行業務尖子、多媒體電腦工作站形成合力。如《兩本管理的啟示》是市經委領導,部分理論專家和我們的製片人、編導共同策劃出來的,此片在中央臺播出後受到了中央臺編委會的通報表彰。《抓大放小的啟示》是97年經濟部的一部精品工程,為保證節目質量,該選題先後經歷了部門策劃、中央臺節目組審查、專家評審三個環節。在分鏡頭指令碼中,畫面、景制技巧、音樂及特技等都有詳細的策劃,其中解說詞與同期聲要求必須具體、原味。直到每個細節都經過潤色之後,才付諸拍攝。2、經濟服務類節目定位於“服務”和“幫忙”。

電視作為現代化的媒體,應當充分發揮它在經濟建設,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成為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橋樑,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嚮導,有利於百姓消費的參謀,成為培育經濟增長點的活性因子。因此,電視經濟節目不應只滿足於動態和表層的掃描和資訊化一般傳播,而應當直接介入經濟領域,參與經濟中供求雙方的行為,為企業和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做些事情。

由於經濟服務類節目貼近市場,貼近百姓生活,使得《經濟大觀》等欄目的收視率始終居高不下,這也是把準受眾脈搏的成功例子。五、電視節目要扮演“實驗田”角色,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電視人都有同樣一個感覺,就是:觀眾的需求變得太快。一個新欄目初創,無論事先經過如何周密的策劃和對觀眾細緻地把脈,播出後都難保證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於是就有了欄目定位的調整,板塊的重新設定。等到欄目日益走向成熟和規範時,觀眾的口味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欄目便面臨著改版重整甚至“下馬”的危機。

令電視人同樣頭疼的還有同行競爭的激烈,往往是同樣一個事件,多家媒體競相報道,同樣一種模式的欄目,各電視臺紛紛“上馬”,電視人若不時時保持獨特的構思與周密的策劃就會“流俗”,並被受眾冷落。

因此,我們提出“沒有永遠的名牌與精品”,節目要時時扮演“實驗田”角色。一塊地“重茬”就得減產,要不斷變換品種才能有好收成。當然提到製作節目,並不是頻繁地改版、更換形式,盲目圖“新”來吸引觀眾,而是要根據受眾口味和社會化形式的變化作出及時調整。把節目當成“實驗田”來經營,不易產生僵化模式,一些富有創意的策劃與設想會逐步得到實現。與時代同呼吸,與受眾脈膊一齊跳動,才能保持一個電視欄目的永久的生命力。

電視經濟述評創作論綱
談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內容選擇與表現形式
相關知識
關於策劃師辭職報告範文
關於策劃婚禮的英語情景對話
關於策劃
關於計劃的名人名言
關於計劃與成功的名言
關於規劃人生的名言
公共關係策劃文案範文
致村民的一封信關於計劃生育
關於計劃生育的工作總結範文
關於計劃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