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心理素質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核心作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係到學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學習效率,而且關係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養及全民族素質的提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如何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些思考》

  [摘 要]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心理素質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核心作用,有關的研究日益增多。積極、樂觀的情緒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只有全面認識自己的情緒,並積極的進行自我調節。有意識的努力培養良好的情商,從而提高心理素質。同學、老師、輔導員等應該具備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從而發現有心理問題妁大學生,在生活方面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從而改變“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本文旨在探討當今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些辦法,我們就這些問題做了如下思考。

  [關鍵詞]心理;調查;培養;心理素質大學生

  1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係到學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學習效率,而且關係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養及全民族素質的提高。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心理問題發生率高達30%左右,並有日益嚴重的趨勢。也不乏很多走極端,性格扭曲的例子,主要表現為焦慮、強迫、恐怖、抑鬱、神經衰弱等。造成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比較複雜,例如單親家庭、對專業是否滿意、自感學習壓力、同學關係、有心理問題是否求助等因素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其中來自單親家庭為成長經歷的影響因素,其他因素均為學校適應的問題,提示幫助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學生從高中到大學時期的轉變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面對的群體不同。在大學裡面有著來自各個地方、有著各種各樣生活背景的同學,對大學新生活的不適應以及高中時所產生的壓力是心理健康狀況其中一個原因。所以剛上大學時大家都會對未來迷茫;對大學教育中自學部分不是那麼適應。到後期,一定會有同學適應的很好,但是有一部分因為從小到大都是父母逼迫學生學習,到一個獨立的環境中,失去了父母的督促,老師的看管,當同學自己管教自己的時候,開始放任自己沉迷於遊戲或其他娛樂當中,因此耽誤學業的同學數不勝數。

  還有一部分來自比較偏遠落後的地區,那麼到了大學之後有一些這樣的同學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的一些行為不是那麼好,不會與別人溝通,各方面並不是那麼優秀。其實不然,只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著那樣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所以才會出現這中憂鬱、抑鬱的情況。

  厭學情緒也是其中影響因素之一,首先是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古語有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是如何領進門也是很重要的。高校素質教育必須要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從而達到培養現代化人才的目的可以幫助同學們消除消極的心理暗示。

  人際關係也是影響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大學中生活環境的不同,生活習慣以及作息時間不同,性格的原因導致矛盾的產生等等,都會影響大學生心理,所以教育者對於大學生心理教育務必要更加加強。

  宿舍同學以及老師需要做出積極的指導和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這樣的同學度過難關,其實他們也很優秀,進人大學的起跑線都是相同的。只要發揮交大自強不息的精神,從一點一滴做起,每個人都會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最終實現個人價值。

  2 如何更好的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首先,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大學生的選課範圍是屬於選修範圍之內***除了心理學專業的同學***。如果想要每名大學生都培養更好的心理素質,或者說有這個意識來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勢必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變為必修課,因為這樣會使得每一名大學生都可以藉由老師的授課內容以及有情況也可以及時和老師談話來解決。老師也會在授課時觀察出學生的心理狀態,可以儘量少的避免悲劇的發生。

  其次,應該定期做相關的心理測試,例如開學時的心理測試就做到全面系統分析每名學生的心理狀況,但是在整個本科四年只做過一次,有些學生在剛開始進入大學的心理很可能是健康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心理狀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果可以定期做心理測試,瞭解學生的動態,對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同學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以及練習,會逐漸得到改善。

  再次,同學老師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現如今,每名大學生都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比如具有自殺傾向的同學會具有什麼樣的一些特點,例如,會把喜歡的東西送給他的好朋友等一系列的徵兆,可能不會面面俱到,但是懂得了這些後,會更加關心這些因為某些原因而變得心理素質低下,心理不是那麼很健康的同學度過難關,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需要每一名學生和教職員工的重視,都應該積極培養自己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做到會用這些基本的知識來判別一個人是否具有心理問題,如果有的話,立即通知老師或者心理醫生,通過專家的干預,使得人的心理得到痊癒,從而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現存的西南交大的心理學會會定期做一些心理方面的活動,但是全校有太多的人,對於每個人不會面面俱到,所以這就要求同學之間的共同努力,輔導員老師的更加關心共同建設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不能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過分悲觀,從心理問題的性質和成都上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大都是不適應或情緒騷擾,真正有神經症等心理疾病的是少數,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應該以心理教育以及預防為主。同時,還應通過科普宣傳,加強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和心理素質。

  聯臺國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一種完整的晦體、心理和社會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傷殘。該定義是在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情況下提出的:這一界定,指出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方面,也隱含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結論與建議

  大學生是人群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年齡處在青少年向成人轉化這樣一個階段,該階段由於明顯的生理和心理的急劇變化,由於主觀和客觀因索的影響,容易出現許多心理問題:據國內近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檢出率在20%-30%之間,需要進行心理諮詢的人數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重視,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正確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在大學生中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方法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較好地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論問題,對於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分析總結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科學心理學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與方法等理論為指導,提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種類、執行的網路、制度、要求、原則和途徑等問題,是在方法論問題上所進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人格健全的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關於心理素質的心理學論文
淺述兒科心理護理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徵文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關於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文章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參考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