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近些年以來,社會較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一些大學生由於心理上的問題而退學或者休學,這樣的事情在不斷的增加,隨之不斷增加還有自殺或凶殺等較為極端的事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思考》

  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闡述新時期大學生在適應性、人際關係、學業困擾、就業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並對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對策

  心理健康既是指一門科學,也是指一種實踐活動,又是指一種心理狀態,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如何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學問???。

  當代激昂快速的生活節律,既鍛造了人們的進取心、耐力和韌性,同時也必須付出高昂的心理代價。對於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生而言,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這種威脅。況且,

  在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中還有許多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殊問題,諸如:新生適應新環境的問題、對專業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適應性有待提高的問題、情感強烈卻缺乏穩定性以及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等?2?。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將必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後果。因此,關注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課題。

  一、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概況分析

  大學生對時代具有更敏感的觸角且自身處於特殊的成長階段,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據全國資料統計,在校大學生中心理不健康或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約佔30%,出現心理障礙傾向的約佔20%-30%,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者約佔10%,有嚴重的心理異常者約佔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上升趨勢?3?。2005-2007年武漢科技大學學生工作部***處***連續對在校學生所做的心理測試發現,20%左右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05級的潘揚完成的一項在北京8所重點大學實施的有關重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790名大學生中,從情緒方面看,有近2/3的大學生保持充滿激情或平和的情緒,但是仍有1/3的人處於鬱悶無聊、迷茫的情緒中。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於2004年對本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有近20%的學生感到苦惱?4?。2010年10月在中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4734名大一新生進行了SCL-90心理普測,普測結果顯示其中12.5%的學生呈現出異常?5?。2008-2011年,我院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普測結果顯示,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學生的呈現出心理問題,從2008年到2012年,一共有2位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導致休學一年,1位學生因為心理問題退學。根據統計,目前大學生退學的人數中,約50%是因心理問題而退學。

  二、目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適應性問題

  長期學生工作經驗發現:一些剛入大學的新生在步入大學校園後,在與同學、老師交往、適應環境、自我認識等方面需要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和適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會表現出失落感和茫然感。連簡單的勞動都不願從事,衣服找人洗、被子請人洗。這些問題不僅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也同樣表現在困難大學生身上,困難學生家長感到不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援已經很覺得對不起孩子,作為一種補償,不讓孩子幹更多的活,因此這部分大學生生

  作者簡介:於向軍,女,漢族,出生年月:1968年3月,碩士,副教授,黨委副書記。

  活能力依然較弱。丟失畢業證書、戶口等事件每年都有發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生適應新環境、處理日常事務能力的不足。

  面對未來就業制度的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很多大學生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擔心受

  挫,調查表明困難大學生在獨立性、未來方向感、自信心等方而比普通大學生更容易受挫折。

  ***二***人際交往問題

  良好的人緣關係是大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態。

  由於大學生個體在認知、情緒和人格等因素上存在的差異,導致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未能妥善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調查資料表明,30%的新生認為"沒有朋友",23%的大學生感到"孤獨、寂寞",對與人主動交往,45%的大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物件而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6?。與此同時,由於個體間的正常的交往不夠,又易引發猜疑、妒忌等,不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學業心理問題

  在大學,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等都與高中有很大區別,大學的專業學習具有自主性、專業性和探索性特點。一些學生未能掌握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以至於經常性考試失敗、多門科目補考甚至陷入退學的境地,導致厭學、焦慮、自卑和缺乏自信等心理狀況出現。一些學生雖然明白讀書的方式和目的,但功利性極強,目光短淺,不考慮長遠發展。此外,還有一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難以形成學習興趣,學習壓力較大時,往往容易自暴自棄,繼而產生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

  ***四***情緒困擾問題

  大學生處於情感發展最為關鍵的年齡層次。這一時期的社會情感豐富、強烈,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與內隱性,表現為情緒波動大,喜怒無定。會因一點小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也易為一次考試失敗、情感受挫而一服不振,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愛情、友情以及親情的困擾往往容易出現急躁情緒,感情用事。多數在校學生遠離家庭和父母,彼此年齡接近,容易在感情上形成互動,但由於缺乏生活閱歷和經驗,意志力薄弱,把男女之間的愛情看得過於簡單,往往是自討苦吃。

  ***五***就業心理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是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常常討論的一個話題。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每年的畢業生數量激增,求職市場呈現出人才過剩的現象。現階段,我國就業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存在著隱形性別歧視現象;用人單位"重男輕女"問題嚴重;部分高等院校教育模式陳舊,學科設定不合理,並且沒有形成必要的就業指導體系;一些家庭對子女要求過於嚴格;由於大學生接觸社會機會不多,往往難以正確認識自我;對待就業、融入社會等問題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種種因素相互交織,使相當一部分大學感到巨大的落差和失落,容易由此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六***網路依賴問題

  隨著資訊科技革命的到來,網路的使用在全世界飛速發展。與此同時,與網路使用有關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當很多人面對大量的資訊感到困惑和茫然時,另一些人則因為他們在網上的新發現而欣喜若狂,甚至不願離線。也就是說,有人非常依賴網路,就像賭博上癮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網路依賴"。根據2004年7月CNNIC***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釋出的報告,中國現有網際網路網民8700萬人,其中1505萬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佔網民總數的17.3%。大學生網路健康問題顯得尤為突出?7?。有的學生說,網上無論何時都有人聽你的傾訴......有的學生描述,在網上虛擬空間內打遊戲很有成就感,可以互動,很有趣、很刺激,沒有包袱,沒有壓力。可知,網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壓力。但不少網咖為迎合學生的需要,不斷增設種類繁多的新奇遊戲,使玩遊戲者樂此不疲,一次一次的強化,許多學生逐漸把網路遊戲作為逃避問題的手段。

  社會疏離感與對網路的依賴性存在正相關係。青年大學生思想活躍,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沒有足夠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其行為易受影響。網路中的垃圾文化的傳播會導致大學生價值衝突,使其價值取向多元化,從而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教育功能。

  三、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對策

  ***一***構建家庭、學校與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延伸到每個學生家庭,應培養家長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建立一種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目前,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沒有做到很好的溝通,學生從原來家庭中帶來的各種心理問題或人格缺陷,輔導員並不能完全掌握,而家長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養方式與家庭關係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影響有多麼重要。因此構建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要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為中心,堅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諮詢與輔導為核心的專門途徑與以學科滲透、活動貫穿、宣傳媒體、營造氛圍為內容的非專門途徑相結合,搞好師生合作、師師合作、家校合作三個合作,確保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首先,要發動、指導家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絡,讓家長了解到學校正在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成效。其次,使家長參與到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與管理中來,邀請家長觀摩、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調動家長和學校雙方的積極性,共同參與探討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再次,通過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結果的瞭解,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注,對有異常結果的學生,採取主動靠上去做工作的方式,及時向家長反饋資訊,解決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干預、諮詢服務體系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來抓。高校應結合大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如開設《大學生心理學》、《大學生心理衛生學》、《大學生心理障礙與防治》等等課程。針對大學生可能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基礎知識。

  建立規範有序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機制。"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是當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及心理問題時各級相關人員要預先發出警報,並採取相應措施給予及時的保護,防止過激行為和嚴重侵害發生,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的目的。

  建立專門的學生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室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補充,心理健康教育是解決學生心理認知水平問題,而心理諮詢則是解決學生深層心理問題,二者互相補充、缺一不可。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活動,構建起學生心理問題篩查、干預、跟蹤和控制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並加以糾正和干預,實現心理問題的有效控制。

  ***三***依託校園文化,創造積極健康的心理氛圍

  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見之牛津》中深有感觸地說":對大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生活環境?9?。"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給大學生以積極的情緒影響和精神啟迪,能使大學生感受到溫馨柔美的文化氣息,緩解因學習、生活、工作而帶來的心理壓力,有效地調整心理狀態。

  校園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於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幫助和支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夠和諧,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對於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尤為重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改造校園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然與社會環境;同時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寓思想政治工作於校園文化活動中,加快校園文化制度建設,強化校園文化理念,提升校園文化層次,引導學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己經引起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越來越普遍的關注,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適應能力,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是新形勢下對於教育工作者的本質要求。結合多年學生工作經驗與我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溝通、座談中瞭解的情況以及國內的相關研究文獻,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和現狀進行綜述,提出了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對新形勢下深入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樊富珉,王建中主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李群,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教育對策.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01年第3期第Ⅱ卷

  [3]李文玉.新時期我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經濟師.2003.270

  [4]肖永春, 劉明波, 高山川.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分析[J] . 復旦教育論壇, 2005, 3***2*** : 50- 55.

  [5]張麗花,羅建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ol.24 No.7 Jul. 2011

  [6]朱櫻瓊.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與教育.[D].江西師範學.2006.5

  [7]侯佳偉,劉俊彥.中國青少年發展狀況統計資料分析報告。***2005*** [J].中國青年研究.2006 年第1 期

  [8]張麗花,羅建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ol.24 No.7Jul.2011

  [9]轉引自楊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衛生職育.2006.19

  參考書目:

  謝春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東北師範大學.2006.5

  耿步健主編:大學生心理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8

  朱櫻瓊.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與教育.[D].江西師範大學.2006.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關於大學生求職心理的研究論文
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有關女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怎麼寫
簡析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選
關於壓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淺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關於壓力應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