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材料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隨著我國建築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對建築材料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同時,對建築材料質量的評價和監管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建築材料檢測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築事業的發展,建築材料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建材質量不達標嚴重影響著建築工程的質量,甚至可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對建築工程存在的問題和建材檢測進行了論述,並給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建築工程;建築建材;檢測

  1 建材市場存在一些問題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築事業的發展,建築工程在實際的運營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個別建築商為了謀取暴力偷工減料,創造最大的利潤空間,建材質量違規,達不到國家的標準要求,監督部門管理疏鬆。由於建築材質不達標造成工程質量低劣,影響著建築工程質量的有序運轉和良性迴圈。更為嚴重的是建築商越級承包,非法層層轉包的混亂現象。打著“一級企業的牌子,二級企業來投標,三級企業進現場,包工頭來施工”這種高資質等級的企業將承包的工程隨意肢解,倒手轉包給低資質等級企業甚至個體包工頭施工,造成層層盤剝、偷工減料、趕工省錢、降低質量標準,而又以包代管,不派出相應的技術管理人員到現場,建築建材產品質量無人問津,其結果一方面造成在施工中不按標準規範作業,使用假冒偽劣建材產品,粗製溢造,直接對工程質量造成極大的威脅,另一方面工程一經轉包,只顧賺錢,不顧質量,施工任其發展,轉包者坐收漁利。這樣破壞市場經濟執行的基本規範,從而影響建築市場的健康發展,制約了工程質量的提高。

  2 建材的質量檢測

  2.1 檢測試驗專案

  施工現場所用的建築材料品種繁多,進場需檢測,試驗的材料檢驗專案要服從國家、行業及當地建設主管部門***或所屬有關部門***的規定。比如混凝土試配需要如下步驟對各種原材料進行檢驗:首先配製混凝土所用的水泥要每批次的強度、凝結時間和安定性等指標進行檢驗;其次,配製混凝土所用的粗、細骨料按常規進行密度、含泥量、泥塊含量、顆粒級配等專案檢驗。總之,通過對進場建築材料檢測試驗能確保工程質量。

  2.2 取樣試樣

  取樣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數量不同***不同部位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樣品,即不僅取樣數量要正確,取樣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規定進行。試樣的數量關係到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數量過少,取樣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會使試驗誤差增大,甚至會得出相反的結果。但是,在實際檢測中常常出現取樣不具有代表性、取樣數量不夠,取樣方法不正確等情況。

  2.3 環境溫度與溼度

  溫度與溼度對一些建築材料的效能有很大的影響,故在檢測標準中對材料養護、測試時的環境條件有明確的規定,必須嚴格遵守。如GB /T 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規定,試體成型時的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0 ℃ ±2 ℃,相對溼度應不低於50 %;試體帶模養護的養護箱或霧室溫度保持在20 ℃ ±1 ℃,相對溼度不低於90 %;試體養護池水溫度應在20 ℃ ±1 ℃範圍內。又如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SBS***等防水材料,其效能對環境溫度較為敏感,進行拉伸試驗時在GB/T328.8-2007《瀝青類防水卷材試驗方法――拉伸效能》要求室溫應控制在23 ℃ ±2 ℃。

  2.4 裝置

  裝置要定期檢定、校準及期間核查,以確保其能夠滿足試驗室的規範要求和相應的標準規範要求。試驗機加荷速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常溫試驗情況下,如果在測試材料力學效能時加荷速度較快,試件的變形將滯後於加在其上的荷載,測出的強度值就會高於材料固有的強度。例如在測試鋼筋的屈服點時如果加荷速度較快,屈服點值會有所提高;測定水泥、混凝土、磚等試件的抗折、抗壓時,加荷速度的快慢對測定結果都有影響。因此,應嚴格按照材料的相關標準和操作規程操作試驗儀器,加荷要連續均勻,當試件開始迅速變形接近破壞時,停止調整試驗機油門,直至測出試件最大的荷載值。

  2.5 減少試驗誤差

  在試驗過程中,雖然嚴格按標準的規定進行,但由於試驗操作者的熟練程度、材料的勻質性、儀器裝置、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總會使試驗結果出現誤差,若該誤差不超出標準規定的範圍是允許的。試驗通常有3種誤差,第1種是同一組試件之間的誤差,如果該誤差超出範圍,試驗應重做。第2種是同一個樣品分成2個或3個試樣,用相同的方法在同一儀器上分別試驗,所得出的結果之間的誤差,稱為平行試驗誤差。第3種誤差是用同一材料、同樣品在不同試驗裝置上所獲得的試驗結果的誤差,稱為再現誤差或對比試驗誤差。一般是將水泥、鋼材等較勻質材料的樣品等分為兩份,1份交當地權威性的測試中心,另1份本單位留存,分析比較兩個測試單位的試驗結果,如果相對誤差較大,應找出原因並採取措施加以改進。

  根據需要,這種試驗每年可進行1―2次,以提高試驗質量。也可以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或參加能力驗證或試驗室間比對,以此來保證試驗質量。還有一些情況是在個別的試驗室在進行鋼筋原材拉伸試驗時,只拉伸到試件出現頸縮而不拉斷裂,這種情況不屬於試驗誤差。鋼筋不拉斷,其測得的伸長率要比規定的試件斷後的伸長率低,這是不正確的。

  2.6 資料處理

  由於各種原因,同一組試件中有時試驗資料結果離散性較大。為使試驗結果準確,標準規定對一些材料的試驗結果資料有取捨的要求。如水泥膠砂強度抗壓試驗,以一組三個稜柱體上得到的六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為試驗結果。如六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六個平均值的±10%,就應剔除這個結果,而以剩下五個的平均數為結果。如果五個測定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10%的,則此組結果作廢。混凝土和砂漿的抗壓強度平均值的計算等都有各自的取捨方法。應予注意,切不可簡單地把資料相加計算了事。

  計算後的資料修約的方法按GB /T 8107―87進行,其尾數要按四捨六入五單雙法進位,並按標準規定保留資料的位數。試驗結果資料有時會出現比預期的過高或過低,同一組試件中資料相差懸殊,或同一試件各項效能指標相互矛盾等異常現象,這需要我們特別注意,查明原因,並及時複試和複驗。

  3解決建材市場的不規範行為的措施

  3.1 貫徹執行國家的質量法規、條例,在授權範圍內審批和組織制定建材產品標準及有關規章制度。

  3.2 組織編制建材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檢查建材產品質量法規、標準及質量監督工作計劃的執行情況。

  3.3 嚴格檢查建築材料“三證”

  為了控制以上材料配件的質量,嚴把材料進場檢驗關是一個重要措施。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裝置必須具有中文質量合格證明檔案、出廠質量證明、型式檢驗報告***部分有***應符合國家技術標準或設計要求。進場時應做檢查驗收,並經監理工程師核查確認,實行生產許可證和安全認證制度的產品,應有許可證編號和安全認證標誌。

  3.4 加強監督和監管

  政府部門按照國家建築材料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標準應建立健全監管監督執行機制,建材產品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檢驗、評定和有效控制,保證政府監督的有效性。

  篇2

  淺析綠色建築材料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綠色 建築材料的產生背景、概念和在國內外的 發展。通過綠色建築材料與傳統建築材料的比較,指出傳統建築材料能耗高、汙染大等缺點,突出綠色建築材料能耗低、無汙染的環保特徵。並通過比較,展示出綠色建築材料的效能和使用價值。

  關鍵詞:生態 環境;綠色建材;資源

  綠色建材最早是在德國提出的,早在1978年德國就釋出了第一個環境標誌——“藍天使”,並且還開發以“藍天使”為標誌的建材產品。現在,德國所有大城市中,都有專門出售“綠色建材”的商店。

  丹麥為了促進綠色建材的發展,推出了健康建材***HMB***標準,規定所出售的建材產品在使用說明書上除了標出產品質量標準外,還必須標出健康指標。1992年制定的建築材料室內空氣濃度***DICL***指標值,提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空氣殘留度含量小於0.2mg/m3時,為無刺激或無不適;0.2~0.3 mg/m3時,和其它因素聯合作用下,可能會出現刺激和不適;在3~25mg/m3,出現刺激和不適,並可能出現頭痛。並先後製定了地毯、地毯襯墊石膏板、礦棉、玻璃棉、金屬板等建材製品有機化合物室內空氣濃度標準。丹麥早在1984年底,就在哥本哈根市建成了“非過敏住宅建築”示範工程。

  日本於1988年開展環境標誌 工作,至今環境標誌產品已有2,500多種。日本科技廳於1993年制定並實施了“環境調和材料研究 計劃”。並於1997年,在兵庫縣建成一棟實驗型“健康住宅”,整個住宅儘可能選用無害於健康的新型建築材料,其建築費用只比普通住宅增加2成左右。

  我國開始研究綠色建築材料比較晚,直到最近幾年我國才開始注意綠色建材的資訊交流和研討。上海也成立了綠色建材展示促銷中心,系統深入地開展綠色建材的研究開發。並且在1996年11月~1997年10月,上海建築科學研究院完成了“上海市健康型建築塗料標準的研究”課題,提出了我國第一個地方性健康型建築內牆塗料的健康指標。該研究課題通過審定將在提高我國綠色建築內牆塗料的檔次、促進低毒建築塗料發展、規範生產、保護人體健康方面,邁出可喜的一步。

  綠色建築材料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綠色建材”又稱“生態建材、環保建材和健康建材”,它是指採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的無毒害、無汙染、無放射性、有利於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建築材料。這裡所說的“綠色”並非指城市立體綠化、屋頂花園等,而是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標誌,是指這種建材能夠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當代與後代的環境質量。

  “綠色建材”具有以下5個基本特徵:

  ***1***生產所用原料儘可能少用自然資源,大量使用尾礦、廢渣等廢棄物;

  ***2***採用低能耗製造工藝和不汙染環境的生產技術;

  ***3***在產品配製或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甲醛、鹵化物溶劑或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產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鉛、鉻及其化合物的顏料和新增劑;

  ***4***產品不僅不能損害人體健康,而應有益於身體健康,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除臭、隔熱、防火、防射線、抗靜電等;

  ***5***產品可迴圈或回收利用,不產生二次汙染物。

  綠色建材的提出是相對於傳統建材而言的,相比較綠色建材而言傳統建材存在著能耗高、汙染大的缺點。

  傳統 建築材料的弊病

  迄今為止的傳統建材,其由生產到使用直至廢棄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種從大量資源中提取出來,再將大量廢棄物排放到 環境中去的惡性迴圈過程。目前,我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絕大部分建築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採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耗用大量的徵用土地費、垃圾清運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中國工程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江億說,我國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積已超過6.5億m2,有人預測,到本世紀2010年,中國城鎮有一半的房子是上個世紀建造的,但隨之而產生的建築垃圾也與日俱增,專家估計這些房子所產生的建築垃圾將達到5~7億m3,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

  據有關資料介紹,經對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築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 統計,在每萬平方米建築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築廢渣就會產生500~600t。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2005年首屆國際智慧與綠色建築技術研討會上指出,我國現有建築總面積400多億m2,預計到2020年還將新增建築面積約300億m2。照此推算,我國現有建築面積將至少產生20t建築廢渣。目前我國每年生產的各種建築材料要消耗資源50億t以上,消耗能源2.3億多t標準煤。

  例如石棉和某些天然石材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石棉粉塵主要沉積於肺氣道末梢,使細支氣管和肺泡壁間質增生、肥厚、纖維化。形成肺的瀰漫性間質纖維化,俗稱石棉肺。有些石材***花崗岩、輝綠岩和黑色巖等***、煤渣磚等含有鈾、鐳、等放射性元素。無味、無色、無臭的氡氣是這些元素的衰變產物。已有初步證據表明,接觸氡氣及其載體,可增加胃、膀胱、乳腺癌的發病率。

  由此可見, 發展綠色建材,並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建材工業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益的狀況,已經是刻不容緩必須解決的問題。

  整理。

  參考文獻:

  [1]王少南.中國環境質量 報告.中國建築出版社,2003年7月29日.

  [2]楊靜.建築材料與人居環境.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8日.

  [3]鄧其生.建築裝飾材料.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2月19日.

  [4]唐明述.水泥混凝土與可持續發展.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4年,14期:164-172.

建築材料的論文免費
關於建築材料的論文參考
相關知識
建築材料的論文代發
關於建築材料的論文
建築材料的論文免費
建築材料的論文
關於建築材料的論文參考
建築材料的論文範文參考
建築材料類論文範文
建築材料類論文優秀範文
建築材料類論文代發
建築材料類論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