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為題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加強計算機專業的實驗教學已經成為共識,教指委的專業規範將計算機原理實驗列為典型的必須的實驗,並提高了課時數。實驗將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硬體設計、除錯和執行維護等多方面的技能,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創新能力以及認真、嚴謹的科研作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述計算機組成原理》

  【內容摘要】:本論文主要在課程的學習上作一些討論。該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硬體的結構與基本原理和計算機系統的實現方法。課程主要研究CPU、主儲存器、I/0介面和輸入/輸出以及匯流排的結構和功能。使學生建立計算機系統的概念,深入瞭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掌握計算機組織與實現的技術和方法,以及計算機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的方法,從而為計算機專業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程概述、計算機系統、CPU、控制單元

  【課程綜述】: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應用和計算機軟體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它主要討論計算機各組成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法。組成原理是計算機類專業的一門主幹必修課程,主要內容有:***1***對計算機的發展、應用和特性作的概述,並簡單介紹了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及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2***系統匯流排,介紹了三種匯流排結構及介面的概念,匯流排控制的三種方式和通訊的兩種方式;***3***儲存系統,主要介紹半導體儲存器工作原理、定址方式、與CPU的互連的方法,以及儲存系統的多級結構;***4***輸入輸出系統,介紹了計算機系統中主機與外部裝置之間的資訊交換方式,重點介紹中斷處理方式以及DMA方式;***5***運算方法和運算器,介紹數值資料和非數值資料的表示方法,定點數和浮點數的四則運算、邏輯運算及運算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6***指令系統,介紹指令系統的發展與效能要求、指令格式的分析以及指令和資料的定址方式;***7***CPU的結構和功能,CPU控制機器完成一條指令的全過程,中斷技術在提高整機系統效能方面的作用***8***組合邏輯控制器、微程式控制器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指令週期的概念及時序產生器的原理及其控制方式。

  【正文】:***一***計算機概述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它們共同決定了計算機效能的好壞。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經過了多次的發展由最初的一級層次結構發展到瞭如今的多層次結構。

  典型的計算機組成由馮·諾依曼計算機演變而來,該計算機由五大部分組成: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儲存器、運算器、控制器,並以運算器為中心結構。現代計算機可認為有三大部分組成:CPU、I/O裝置、主儲存器,並以儲存器為系統中心。

  計算機硬體的主要技術指標有機器字長***指CPU一次能處理資料的位數,通常與CPU的暫存器位數有關***、儲存容量***包括貯存容量和輔存容量***、運算速度。

  ***二***計算機系統

  1***、系統匯流排

  匯流排是連線多個部件的資訊傳輸線,是各個部件共享的傳輸介質。當多個部件與匯流排相連時,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同時向匯流排傳送資訊,必將導致訊號衝突,傳輸失效。因此,在某一時刻,只允許有一個部件向匯流排傳送資訊,而多個部件可以同時從總線上接受相同的資訊。

  匯流排按傳送方式可分為並行傳輸匯流排和序列傳輸匯流排;按使用範圍可分為計算機匯流排、測控匯流排、網路通訊匯流排等;按連線部件可分為片內匯流排、系統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本書重點介紹。匯流排的效能指標:匯流排寬度、匯流排頻寬、時鐘同步/非同步、匯流排複用、訊號線數、匯流排控制方式等。匯流排的結構通常分為單匯流排結構和多匯流排結構。匯流排的控制主要包括判優控制和通訊控制,匯流排判優控制分為集中式判優***鏈式查詢、計數器定時查詢和獨立查詢***和分散式判優***自舉分散式和衝突檢測分散式***。匯流排通訊控制主要解決通訊雙方如何獲知傳輸開始和傳輸結束,以及雙方如何協調配合,通常用四種方式:同步通訊、非同步通訊、半同步通訊和分離式通訊。

  2***儲存器

  儲存器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裝置,用來存放程式和資料。按儲存介質分類可分為半導體儲存器、磁表面儲存器、磁芯儲存器和光碟儲存器,按存取方式分為隨機儲存器、只讀儲存器、序列訪問儲存器,按在計算機中分類分為主儲存器、輔助儲存器、緩衝儲存器。儲存器有三個效能指標:速度、容量和每位價格。儲存器的擴充套件通常有位擴充套件和字擴充套件,位擴充套件即增加儲存字長,如將8片16K*1位的儲存晶片連線,可組成一個16K*8位的儲存器。字擴充套件是指增加儲存字的數量,如2片1K*8位的儲存晶片可組成一個2K*8位的儲存器。在與儲存器外部裝置交換資訊時,可採用高速原件、使用層次結構、調整主存的結構來提高訪存速度。

  3***I/O系統

  I/O系統是作業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負責管理系統中所有的外部裝置。計算機外部裝置。在計算機系統中除CPU和記憶體儲外所有的裝置和裝置稱為計算機外部裝置***外圍裝置、I/O裝置***。I/O裝置:用來向計算機輸入和輸出資訊的裝置,如鍵盤、滑鼠、顯示器、印表機等。I/O裝置與主機交換資訊有三種控制方式:程式查詢方式,程式中斷方式,DMA方式。程式查詢方式是由CPU通過程式不斷的查詢I/O裝置是否做好準備,從而控制其與主機交換資訊。程式中斷方式不查詢裝置是否準備就緒,繼續執行自身程式,只是當I/O裝置準備就緒並向CPU發出中斷請求後才給予響應,這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在DMA方式中,主存與I/O裝置之間有一條資料通路,主存與其交換資訊時,無需呼叫中斷服務程式。

  4***運算器

  計算機中執行各種算術和邏輯運算操作的部件。運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比較和傳送等操作,亦稱算術邏輯部件***ALU***。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狀態暫存器、通用暫存器組等組成。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的基本功能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求補等操作。加減法主要採用補碼定點加減法進行運算,乘法可視為加法和移位,主要方法有原碼一位乘、原碼兩位乘、補碼一位乘、補碼兩位乘等,乘積的符號位由兩個數的符號位異或運算結果決定。除法運算可視為減法和移位,主要方法有恢復餘數法、加減交替法,其中原碼除法的符號位單獨處理,補碼除法的符號位參與運算並最終獲得結果。浮點加減法可分為1對階,使兩數的小數點位置對其2尾數求和,將對階後的兩尾數按定點加減運算規則求和或差3規格化4舍入,要考慮尾數右移時失去的數值位5溢位判斷。浮點乘除運算,乘積的階碼應為相乘兩數的階碼之和,乘積的尾數應為相乘兩數的尾數之積,商的階碼為被除數的階碼減去減數的階碼,尾數為被除數的尾數除以除數的尾數所得的商。

  5***指令系統一條指令就是機器語言的一個語句,它是一組有意義的二進位制程式碼,指令的基本格式如:操作碼欄位+地址碼欄位,其中操作碼指明瞭指令的操作性質及功能,地址碼則給出了運算元或運算元的地址。指令包括操作碼域和地址域兩部分。根據地址域所涉及的地址數量,常見的指令格式有以下幾種。

  1、三地址指令:一般地址域中A1、A2分別確定第一、第二運算元地址,A3確定結果地址。下一條指令的地址通常由程式計數器按順序給出。

  2、二地址指令:地址域中A1確定第一運算元地址,A2同時確定第二運算元地址和結果地址。3單地址指令:地址域中A確定第一運算元地址。固定使用某個暫存器存放第二運算元和操作結果。因而在指令中隱含了它們的地址。4零地址指令:在堆疊型計算機中,運算元一般存放在下推堆疊頂的兩個單元中,結果又放入棧頂,地址均被隱含,因而大多數指令只有操作碼而沒有地址域。根據指令內容確定運算元地址的過程稱為定址。完善的定址方式可為使用者組織和使用資料提供方便。1直接定址:指令地址域中表示的是運算元地址。2間接定址:指令地址域中表示的是運算元地址的地址即指令地址碼對應的儲存單元所給出的是地址A,操作資料存放在地址A指示的主存單元內。有的計算機的指令可以多次間接定址,如A指示的主存單元記憶體放的是另一地址B,而操作資料存放在B指示的主存單元內,稱為多重間接定址。

  3、立即定址:指令地址域中表示的是運算元本身。

  4、變址定址:指令地址域中表示的是變址暫存器號i和位移值D。將指定的變址暫存器內容E與位移值D相加,其和E+D為運算元地址。許多計算機具有雙變址功能,即將兩個變址暫存器內容與位移值相加,得運算元地址。變址定址有利於陣列操作和程式共用。同時,位移值長度可短於地址長度,因而指令長度可以縮短。

  5、相對定址:指令地址域中表示的是位移值D。程式計數器內容***即本條指令的地址***K與位移值D相加,得運算元地址K+D。

  當程式在主儲存器浮動時,相對定址能保持原有程式功能。此外,還有自增定址、自減定址、組合定址等定址方式。定址方式可由操作碼確定,也可在地址域中設標誌,指明定址方式。

  6***CPU的結構和功能CPU具有控制程式的順序執行***指令控制***、產生完成每條指令所需的控制命令***操作控制***、對各種操作加以時間上的控制***時間控制***、對資料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資料加工***以及處理中斷等功能。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CPU發出指令地址。將指令指標暫存器***IP***的內容——指令地址,經地址匯流排送入儲存器的地址暫存器中。

  2、從地址暫存器中讀取指令。將讀出的指令暫存於儲存器的資料暫存器中。

  3、將指令送往指令暫存器。將指令從資料暫存器中取出,經資料匯流排送入控制器的指令暫存器中。

  4、指令譯碼。指令暫存器中的操作碼部分送指令譯碼器,經譯碼器分析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訊號,送往各個執行部件。

  5、按指令操作碼執行。

  6、修改程式計數器的值,形成下一條要取指令的地址。

  若執行的是非轉移指令,即順序執行,則指令指標暫存器的內容加1,形成下一條要取指令的地址。指令指標暫存器也稱為程式計數器。中斷的作用:一方面,有了中斷功能,PC系統就可以使CPU和外設同時工作,使系統可以及時地響應外部事件。而且有了中斷功能,CPU可允許多個外設同時工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也提高了資料輸入、輸出的速度;另一方面,有了中斷功能,就可以使CPU及時處理各種軟硬體故障。計算機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事先預料不到的情況或出現一些故障,如電源掉電、儲存出錯,運算溢位等等。計算機可以利用中斷系統自行處理,而不必停機或報告工作人員。

  7***控制單元

  控制單元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暫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指令譯碼器ID***InstructionDecoder***和操作控制器OC***OperationController***三個部件組成,對協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它根據使用者預先編好的程式,依次從儲存器中取出各條指令,放在指令暫存器IR中,通過指令譯碼***分析***確定應該進行什麼操作,然後通過控制匯流排送至相應部件實現功能。常見的控制方式有同步控制、非同步控制、聯合控制和人工控制。控制單元的設計有兩種方法:組合邏輯設計和微程式設計。組合邏輯設計首先要確定控制方式,然後決定微操作的節拍安排,再根據微操作列出微操作命令的操作時間表、求出最簡邏輯表示式並畫出微操作的邏輯圖。這種方法思路清晰,但每一個微操作都對應一個邏輯電路,最終的控制單元會十分龐雜。微程式設計是指將一條機器指令編寫成一個微程式,每一個微程式包含若干條微指令,每一條微指令對應一個或幾個微操作命令,然後把這些微程式存到一個控制儲存器中,用尋找使用者程式機器指令的方法來尋找每一個為程式中的微指令。這些微指令以二進位制程式碼形式表示,每位代表一個控制訊號,因此逐條執行每一條微指令,也就相應的完成了一條機器指令的全部操作。微指令的編碼方式有直接編碼、欄位直接編碼、欄位間接編碼、混合編碼等,微指令格式有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

  【心得體會】在做完這次課程論文後,讓我再次加深了對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的理解,對計算機的構建也有更深層次的體會。計算機的每一次發展,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和辛勤勞動,每一次創新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計算機從早期的簡單功能,到現在的複雜操作,都是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的。這種層次化的讓我體會到了,凡事要從小做起,無數的‘小’便成就了‘大’。在學習過程中也是碰到了很多問題,主要就和老師說的一樣,課後沒有看書,導致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完全,概念問題有很多細節不懂。這些都要儘量彌補,才能讓這門課的學習達到目的。

  【結語】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自從踏入21世紀以來可謂發展神速,可以預見將來必將出現新的電腦體系、功能與知識,我們不能侷限於現今所學的的知識,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時時刻刻關注計算機方面的發展,這樣才能為以後的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俊飛.計算機組成原理.北京:剛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白中英,等.計算機組成原理.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篇二

  《計算機組成及其控制單元》

  摘要:本論文主要論述了馮-諾依曼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與其控制單元的構建方法,一臺計算機的核心是cpu,cpu的核心就是他的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好比人的大腦,不同的大腦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控制單元也有不同的控制思路。所以,控制單元直接影響著指令系統,它的格式不僅直接影響到機器的硬體結構,而且也直接影響到系統軟體,影響機器的適用範圍。而馮諾依曼型計算機是計算機構建的經典結構,正是現代計算機的代表。

  關鍵字:馮諾依曼型計算機,計算機的組成,指令系統,微指令

  一.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綜述:

  本課程採用從外部大框架入手,層層細化的敘述方法,先是介紹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發展和展望。後詳述了儲存器,輸入輸出系統,通訊匯流排,cpu的特性結構和功能,包括計算機的基本運算,指令系統和中斷系統,並專門介紹了控制單元的功能和設計思路和實現措施。

  二.課程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A.計算機的組成:

  馮諾依曼型計算機主要有五大部件組成:運算器,儲存器,控制器,輸入輸出裝置。

  1.匯流排:

  匯流排是計算機各種功能部件之間傳送資訊的公共通訊幹線,它是由導線組成的傳輸線束,按照計算機所傳輸的資訊種類,計算機的匯流排可以劃分為資料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分別用來傳輸資料、資料地址和控制訊號。匯流排是一種內部結構,它是cpu、記憶體、輸入、輸出裝置傳遞資訊的公用通道,主機的各個部件通過匯流排相連線,外部裝置通過相應的介面電路再與匯流排相連線,從而形成了計算機硬體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各個部件之間傳送資訊的公共通路叫匯流排,微型計算機是以匯流排結構來連線各個功能部件的。匯流排按功能和規範可分為三大型別:

  ***1***片匯流排***ChipBus,C-Bus***

  又稱元件級匯流排,是把各種不同的晶片連線在一起構成特定功能模組***如CPU模組***的資訊傳輸通路。

  ***2***內匯流排

  又稱系統匯流排或板級匯流排,是微機系統中各外掛***模組***之間的資訊傳輸通路。例如CPU模組和儲存器模組或I/O介面模組之間的傳輸通路。***3***外匯流排又稱通訊匯流排,是微機系統之間或微機系統與其他系統***儀器、儀表、控制裝置等***之間資訊傳輸的通路,如EIARS-232C、IEEE-488等。其中的系統匯流排,即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匯流排,一般又含有三種不同功能的匯流排,即資料匯流排DB、地址匯流排AB和控制匯流排CB。

  2.儲存器:

  儲存器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裝置,用來存放程式和資料。計算機中全部資訊,包括輸入的原始資料、計算機程式、中間執行結果和最終執行結果都儲存在儲存器中。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資訊。有了儲存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按用途儲存器可分為主儲存器***記憶體***和輔助儲存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儲存器和內部儲存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儲存資訊。記憶體指主機板上的儲存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資料和程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式和資料,關閉電源或斷電,資料會丟失。

  儲存器的主要功能是儲存程式和各種資料,並能在計算機執行過程中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式或資料的存取。

  儲存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裝置,它採用具有兩種穩定狀態的物理器件來儲存資訊。這些器件也稱為記憶元件。在計算機中採用只有兩個數碼“0”和“1”的二進位制來表示資料。記憶元件的兩種穩定狀態分別表示為“0”和“1”。日常使用的十進位制數必須轉換成等值的二進位制數才能存入儲存器中。計算機中處理的各種字元,例如英文字母、運算子號等,也要轉換成二進位制程式碼才能儲存和操作。

  按照與CPU的接近程度,儲存器分為記憶體儲器與外儲存器,簡稱記憶體與外存。記憶體儲器又常稱為主儲存器***簡稱主存***,屬於主機的組成部分;外儲存器又常稱為輔助儲存器***簡稱輔存***,屬於外部裝置。CPU不能像訪問記憶體那樣,直接訪問外存,外存要與CPU或I/O裝置進行資料傳輸,必須通過記憶體進行。在80386以上的高檔微機中,還配置了高速緩衝儲存器***cache***,這時記憶體包括主存與快取記憶體兩部分。對於低檔微機,主存即為記憶體。

  3.I/O系統:

  I/O系統是作業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負責管理系統中所有的外部裝置。

  計算機外部裝置。在計算機系統中除CPU和記憶體儲外所有的裝置和裝置稱為計算機外部裝置***外圍裝置、I/O裝置***。I/O裝置:用來向計算機輸入和輸出資訊的裝置,如鍵盤、滑鼠、顯示器、印表機等。

  I/O裝置與主機交換資訊有三種控制方式:程式查詢方式,程式中斷方式,DMA方式。程式查詢方式是由cpu通過程式不斷的查詢I/O裝置是否做好準備,從而控制其與主機交換資訊。

  程式中斷方式不查詢裝置是否準備就緒,繼續執行自身程式,只是當I/o裝置準備就緒並向cpu發出中斷請求後才給予響應,這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在DMA方式中,主存與I/O裝置之間有一條資料通路,主存與其交換資訊時,無需呼叫中斷服務程式。

  4.運算器:

  計算機中執行各種算術和邏輯運算操作的部件。運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比較和傳送等操作,亦稱算術邏輯部件***ALU***。

  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狀態暫存器、通用暫存器組等組成。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的基本功能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求補等操作。計算機執行時,運算器的操作和操作種類由控制器決定。運算器處理的資料來自儲存器;處理後的結果資料通常送回儲存器,或暫時寄存在運算器中。與運算器共同組成了CPU的核心部分。

  實現運算器的操作,特別是四則運算,必須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它直接影響運算器的效能,也關係到運算器的結構和成本。另外,在進行數值計算時,結果的有效數位可能較長,必須擷取一定的有效數位,由此而產生最低有效數位的舍入問題。選用的舍入規則也影響到計算結果的精確度。在選擇計算機的數的表示方式時,應當全面考慮以下幾個因素:要表示的數的型別***小數、整數、實數和複數***:決定表示方式,可能遇到的數值範圍:確定儲存、處理能力。數值精確度:處理能力相關;資料儲存和處理所需要的硬體代價:造價高低。運算器包括暫存器、執行部件和控制電路3個部分。在典型的運算器中有3個暫存器:接收並儲存一個運算元的接收暫存器;儲存另一個運算元和運算結果的累加暫存器;在運算器進行乘、除運算時儲存乘數或商數的乘商暫存器。執行部件包括一個加法器和各種型別的輸入輸出閘電路。控制電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發出不同的控制訊號,使資料經過相應的閘電路進入暫存器或加法器,完成規定的操作。為了減少對儲存器的訪問,很多計算機的運算器設有較多的暫存器,存放中間計算結果,以便在後面的運算中直接用作運算元。

  B.控制單元:

  控制單元負責程式的流程管理。正如工廠的物流分配部門,控制單元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暫存器IR、指令譯碼器ID和操作控制器0C三個部件組成,對協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它根據使用者預先編好的程式,依次從儲存器中取出各條指令,放在指令暫存器IR中,通過指令譯碼***分析***確定應該進行什麼操作,然後通過操作控制器OC,按確定的時序,向相應的部件發出微操作控制訊號。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節拍脈衝發生器、控制矩陣、時鐘脈衝發生器、復位電路和啟停電路等控制邏輯。

  1.指令系統

  指令系統是計算機硬體的語言系統,也叫機器語言,它是軟體和硬體的主要介面,從系統結構的角度看,它是系統程式設計師看到的計算機的主要屬性。因此指令系統表徵了計算機的基本功能決定了機器所要求的能力,也決定了指令的格式和機器的結構。對不同的計算機在設計指令系統時,應對指令格式、型別及操作功能給予應有的重視。

  計算機所能執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它描述了計算機內全部的控制資訊和“邏輯判斷”能力。不同計算機的指令系統包含的指令種類和數目也不同。一般均包含算術運算型、邏輯運算型、資料傳送型、判定和控制型、輸入和輸出型等指令。指令系統是表徵一臺計算機效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與功能不僅直接影響到機器的硬體結構,而且也直接影響到系統軟體,影響到機器的適用範圍。

  根據指令內容確定運算元地址的過程稱為定址。一般的定址方式有立即定址,直接定址,間接定址,暫存器定址,相對定址等。

  一條指令實際上包括兩種資訊即操作碼和地址碼。操作碼用來表示該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如加、減、乘、除、資料傳送等***,其長度取決於指令系統中的指令條數。地址碼用來描述該指令的操作物件,它或者直接給出運算元,或者指出運算元的儲存器地址或暫存器地址***即暫存器名***。

  2.微指令

  在微程式控制的計算機中,將由同時發出的控制訊號所執行的一組微操作稱為微指令。所以微指令就是把同時發出的控制訊號的有關資訊彙集起來形成的。將一條指令分成若干條微指令,按次序執行就可以實現指令的功能。若干條微指令可以構成一個微程式,而一個微程式就對應了一條機器指令。因此,一條機器指令的功能是若干條微指令組成的序列來實現的。簡言之,一條機器指令所完成的操作分成若干條微指令來完成,由微指令進行解釋和執行。微指令的編譯方法是決定微指令格式的主要因素。微指令格式大體分成兩類: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

  從指令與微指令,程式與微程式,地址與微地址的一一對應關係上看,前者與記憶體儲器有關,而後者與控制儲存器***它是微程式控制器的一部分。微程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儲存器、微指令暫存器和地址轉移邏輯三部分組成。其中,微指令暫存器又分為微地址暫存器和微命令暫存器兩部分***有關。同時從一般指令的微程式執行流程圖可以看出。每個CPU週期基本上就對應於一條微指令。

  三.心得體會;

  在做完這次課程論文後,讓我再次加深了對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的理解,對計算機的構建也有更深層次的體會。計算機的每一次發展,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和辛勤勞動,每一次創新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計算機從早期的簡單功能,到現在的複雜操作,都是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的。這種層次化的讓我體會到了,凡事要從小做起,無數的‘小’便成就了‘大’。

  現在計算機仍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期待未來的計算機帶給人們更大的驚喜和進步。

  四.結語:

  自從1945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來,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CPU的速度越來越快,體積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低。計算機界據此總結出了“摩爾法則”,該法則認為每18個月左右計算機效能就會提高一倍。

  越來越多的專家認識到,在傳統計算機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計算機的效能必將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從基本原理上尋找計算機發展的突破口才是正確的道路。很多專家探討利用生物晶片、神經網路晶片等來實現計算機發展的突破,但也有很多專家把目光投向了最基本的物理原理上,因為過去幾百年,物理學原理的應用導致了一系列應用技術的革命,他們認為未來光子、量子和分子計算機為代表的新技術將推動新一輪超級計算技術革命。

  五.參考文獻:

  【1】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

  【2】計算機組成原理,白中英

計算機組成原理相關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計算機組成原理為題的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漫談的相關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的探討論文
以計算機網路安全為題的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探討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論文
淺析中專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法
計算機組成原理參考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