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德育的主陣地,只有將兩者有機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英語教學中不應只重知識傳授,還應融合其它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英語教學與法制教育》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德育的主陣地,只有將兩者有機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師應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開掘課程資源中的有效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法制教育滲透,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在學生中加強法制教育,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法制教育;德育;英語教學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及教師的法定責任,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要基礎工作,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學課程中沒有設定專門的法制課程,所以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顯得更重要,法制教育不僅僅是政治老師和班主任的責任,應該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各學科的老師應充分利用校園這一特定的文化傳遞空間,發揮各有關課程在進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自身特點,進行法制教育,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遵守禮儀,遵循規章,從而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並將其有機滲透到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之中,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對於平時的課堂教學,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如何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其實,作為英語教師,尤其像我這樣一位來自邊遠山區的英語教師,同樣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依據英語課程的特點,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對學生因勢利導,使英語課堂教學與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統一。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挖掘出教材中這些顯性和隱性的素材,潛移默化地將“兩綱”教育、法制教育的內容滲透其間,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薰陶,受到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必由之路。《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教育要有助於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也就要求,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將會更有利於青少年瞭解社會,從而使得他們跟得上社會的發展,以至於不被社會所淘汰!同時,新課程總體目標,也是我們教學的總航向。它要求教師在設計一堂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要達到什麼樣的思想品德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等各個教育目標,從而達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青少年人文素養的目的,以有利於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化人才。那麼,英語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 充分開發和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內容

  作為英語教師,同樣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依據英語課程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對學生因勢利導,使英語課堂教學與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統一。與此同時,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為實現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堅實的平臺。教材中有許多圖文並茂的闡述,都在於強化青少年遵循學校,家庭秩序的意識。教材明確地告訴學生,無論是school rules***校規***,還是house rules***家規***,它們的制定以及青少年必要的遵循,都是保證他們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名青少年,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正是法制意識形成的基礎。告訴孩子們,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循的規則。規則就是法,法就是規則。同時也向青少年傳達出淺顯易懂的法律思想:規則可以方便人們的行為,有利於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教材從初一起始年級開始,就循序漸進地滲透著這樣一種由淺入深的法制意識的形成過程:學校,家庭生活有規則,社會生活同樣也有規則,人人都離不開規則,社會也必須在一定的約束下才能夠正常運轉。青少年必須遵守規則,遵紀守法,才能夠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二 英語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

  “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瞭解身邊的事,從青少年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出發,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三 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擴充英語課堂法制教育的資訊量

  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觀看新聞,閱讀報刊雜誌,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做社會的合格公民。藉助以上三個方面,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上冊***中,我是這樣滲透法制教育的。在第二單元的教學中,主要以保護環境為主題,於是我精心備課,按照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應當遵循的幾大基本原則。力爭一箭雙鵰:既完成法制教育的教育任務、實現法制教育的教育目的,又完成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兩種方式來滲透法制教育。

  一種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在講授第二個話題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 的第三個部分中,我讓全班同學積極探討環境保護,重點貫穿低碳生活相關的法律。在課堂中,我簡單的對低碳做了介紹:低碳,英文為low carbon ,是指較低或更低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所謂低碳生活,就是一積極態度對待節能環保,改變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儘量節電、節油、節氣,以減少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經濟與地碳生活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們應當成為低碳一族,主動投生於地碳生活。低碳生活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可以體現。與此同時,我還穿插了幾張幻燈片,二氧化碳過多給全球帶來的自然災害。最後,在新課結束前五分鐘,我又告訴同學們低碳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例項,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減排二氧化碳2.5千克;少喝0.5千克酒,可減排二氧化碳1千克;以11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一支燈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每月少開一天車,一臺車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所以,低碳生活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就這樣一堂完美的“低碳”英語課就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既給學生以思考的餘地,又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了生活。

  另一種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在學習完第三個話題 Would you like to be a greener person?後,我結合前兩個話題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也就是我州2010年的中考作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假設你是一個注重“低碳”生活的中學生,請以“My Low -carbon Life”為題,寫一篇短文,簡單描述自己的“低碳生活”。作業本收上來,讓我大開眼界,同學們盡情的暢所欲言,把自己要做的都寫得淋漓盡致,都表達了自己要做好一個低碳使者的決心。於是,我又趁熱打鐵,讓同學們在這一個話題得到昇華,我從作業中選擇了兩篇優秀作文,讓他們在班上朗讀,同學們受益匪淺。最後,我在黑板上板書了範文:

  My Low-carbon Life

  My name is Li Ming. I a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 I always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lights, the TV and the fans when I leave the classroom. When I am not using water, I always turn off the tap .I often reuse water, for example, when I finish washing the clothes, I use the water to clean the floor and water flowers. I never use plastic bags. I think saving paper is necessary, so I often make full use of paper.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這樣一來,同學們既懂得了地碳生活的重要性,又學到了很多知識,英語寫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真可謂“一箭雙鵰”。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會所必須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只要適時地加以滲透,並持之以恆,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當你將語言教學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結合起來,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夠培養出合格的新型公民,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民族的復興作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映波.法制教育與學科教育[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教育問題探討論文
小學英語教學策略論文
相關知識
英語教學相關論文
幼兒英語教育相關論文
英語教學相關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英語教學專業論文
語文教育教學相關論文
語文教育教學相關論文
高中地理教學相關論文
淺談化學教學相關論文
中學藝術教育教學相關論文
高中英語教學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