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儘管會計學與文化學分屬不同的研究領域,各自有著不同的研究物件,但是,會計作為一種人類管理實踐活動是受到其所處的文化環境的影響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計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會計畢業論文範文一:會計核算業務監督有效性強化的思考

  中央銀行會計核算資料集中系統上線執行後,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通過引數化管理模式,實現了風險業務實時監督、重要業務全部監督、一般業務隨機抽取、憑證影像逐筆核對的監督要求。本文根據現行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管理現狀,分析業務監督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更加有效發揮業務監督效能的幾點建議。人民銀行的會計核算系統是反映社會資金運動、體現中央銀行作為資金最終結算者重要地位的核心業務系統,對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履行央行支付清算服務職能,促進金融業穩定執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適應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滿足中央銀行有效履行各項職能的客觀要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人民銀行全面開展了會計核算工具的改革和創新,先後開發推廣了單機版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會計核算業務“四集中”系統和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等會計業務應用軟體,並與相關係統連線,逐步走向資料集中,提高了賬務核算、資金結算和資訊反映的質量和效率。會計核算業務監督作為會計核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把好會計核算質量關、促進會計核算規範化、保障核算資金安全等方面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

  一、現行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管理現狀

  2014年6月30日,中央銀行會計核算資料集中系統***以下簡稱ACS***完成了全國的推廣上線。ACS利用資料集中和網路連線的優勢,對會計核算業務風險防控體系進行完善與流程再造,從加強內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防控重點,通過“小前臺、大後臺”的崗位設定和流程管理,強化業務過程控制,前移風險防範關口,提高防控和監督效能,更好地保障了人民銀行會計資金安全。業務監督子系統作為ACS的應用子系統,位於ACS應用層,利用會計核算資料全國集中的優勢,同步實現監督系統的全國資料集中。ACS業務監督子系統以風險監督為目標,通過監督範圍引數化、監督要素引數化、監督內容引數化、監督方式引數化和任務分配引數化的引數化管理模式,實現了風險業務實時監督、重要業務全部監督、一般業務隨機抽取、憑證影像逐筆核對的監督要求。人民銀行各省會和地市中心支行均在ACS中設立了市業務監督中心,業務監督中心設定了業務監督崗和監督主管崗,業務監督人員通過ACS業務監督子系統對本級及轄內ACS營業網點的引數類業務和特定業務進行實時監督、對重點業務和一般業務進行事後監督、對原始憑證與憑證影像一致性進行監督、對查詢和查復業務進行監督、對設定範圍內的重要會計賬戶進行監督、對被監督機構ACS系統操作日誌進行監督、對網點已確認對賬結果的賬戶進行監督,有效發揮了業務監督效能,保障了資金安全。

  二、現行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不順

  2014年,人民銀行對地市中心支行內設機構設定進行了調整,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後監督部門,事後監督職責按業務條線分別交由各相關業務部門履行。因此,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事後監督職責由支付結算部門承擔。從內設機構條線管理上來看,省會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相應的承擔著對地市中心支行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事後監督工作的管理職責。但目前,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作為ACS的市業務監督中心通過ACS業務監督子系統對會計核算業務進行監督,省會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作為ACS的省級運管中心通過系統對全省會計核算業務進行管理,但ACS業務監督子系統中各市業務監督中心的各項業務資料並未推送給ACS省級運管中心,省會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無法通過系統直接獲取轄內各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的會計核算業務監督情況。同時人民銀行省會中心支行本級仍然保留了事後監督部門,對本級及轄內營業網點的會計核算業務進行監督,但省會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與事後監督部門是並行關係,並無管理關係。這種管理體制在實際業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不便。

  ***二***制度相對滯後

  ACS上線後,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處理方式、業務處理流程、業務操作規範等多方面均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相應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模式和監督流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但目前人民銀行只出臺了《中央銀行會計核算資料集中系統業務處理辦法》、《中央銀行會計核算資料集中系統業務操作規範》等規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辦理的配套制度,並沒有出臺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的相關制度,導致業務監督人員只能依據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辦理的配套制度並參照2004年釋出的《中國人民銀行事後監督中心工作規程》,憑個人對檔案的理解以及過往的業務經驗開展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

  ***三***業務監督人員思想認識有偏差

  目前,ACS的處理機制是各營業網點受理、稽核業務憑證,並將憑證影像資訊上傳至業務處理中心,業務處理中心對憑證影像進行切片錄入,正確無誤的系統將自動記賬處理,處理成功的會計核算業務系統再自動推送至業務監督中心。在此業務處理機制下,部分業務監督人員會簡單認為需要監督的會計核算業務已經被業務處理中心稽核通過並記賬成功,監督工作只是簡單的業務重複核驗、憑證整理歸檔,未意識到監督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內設機構調整後,很多原事後監督部門人員並未人隨業務走,導致支付結算部門中承擔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的人員大部分是新手,他們往往沒有事後監督工作經驗,且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業務監督人員思想認識上的偏差,以及自身業務技能水平不高,致使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效能未有效發揮。

  ***四***實時監督效能發揮有所偏差

  ACS業務監督子系統新增了實時監督功能,對引數化設定的部分業務實時推送到業務監督中心,由業務監督人員當日完成監督,改變了以往“T+1”事後監督的模式,將風險防控關口前移了。但目前需要開展實時監督的業務主要是開銷戶業務,計息賬戶、賬戶基礎資訊、再貼現賬號對應關係的設定等非憑證類業務,並未將營業網點受理的憑證類業務設定為實時監督,且從系統執行情況來看,在實時監督未完成的情況下,被監督業務仍可繼續推送至業務處理中心進行後續處理。實時監督仍然是事後監督,只是“T+0”的事後監督,其監督不影響業務的任何處理程序,致使實時監督流於形式,實時監督效能未發揮。

  三、加強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有效性的相關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明確職責

  建議人民銀行能夠對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實行垂直化管理,從上之下明確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管理部門。目前ACS及其業務監督子系統的執行維護職責從上之下均是由支付結算部門承擔,因此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管理職責也應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從上之下均由支付結算部門承擔。同時建議人民銀行能夠修改ACS後臺程式,將ACS業務監督子系統中各市業務監督中心的各項業務資料推送至ACS省級運管中心,以便省會中心支行支付結算部門掌握全省會計核算業務事後監督工作情況,加強對全省會計核算業務事後監督工作的管理。

  ***二***儘快出臺相關制度

  建議人民銀行儘快出臺中央銀行會計核算資料集中系統業務監督規範或操作指引,明確監督內容、監督工作流程、監督資料傳遞程式、風險防控重點等內容,以確保會計核算業務監督有章可循。用統一的、規範的業務監督標準來明確業務監督人員的監督行為,把好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的最後一道關口。

  ***三***提高責任意識,加強業務培訓

  事後監督工作是對會計核算業務風險實施自我控制的一種有效手段,是保障資金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業務監督人員要充分認識到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認識水平和主觀能動性。同時,應不斷組織對業務監督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業務新業務、新知識的培訓,保證業務監督人員和會計核算人員培訓同步,並有針對性的進行特殊業務和重點業務監督的專業化培訓,或通過建立業務監督人員和會計核算人員定期崗位交流機制,以提高業務監督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其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使會計核算業務監督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

  ***四***充分發揮實時監督作用

  ACS作為直接參與者,一點直連線入第二代支付系統、一點完成清算。在現行業務處理機制下,不管是ACS內部資金匯劃還是不同金融機構間資金匯劃都做到了實時處理、實時到賬,因而對風險控制的時效性要求將非常高。因此,建議將重點業務和超過一定金額的資金匯劃業務納入實時監督範圍,同時修改ACS相關程式,將實時監督嵌入業務處理過程中,即被監督營業網點操作員受理的特定會計核算業務在經網點主管稽核後,先推送至業務監督中心進行實時監督,稽核監督無誤後再推送至業務處理中心進行切片錄入,處理成功的再自動入賬處理。真正做到將監督關口前移至會計核算業務處理過程中,而不是事後對會計核算結果進行復審和校驗,以充分發揮實時監督效能,有效防範資金安全風險。

  參考文獻:

  [1]錢珍玉.人民銀行會計核算發展與事後監督轉型探討[J].福建金融,2014***10***

  [2]仇瑾.構建核算資料集中背景下的新型央行事後監督模式[J].吉林金融研究,2015***4***

  [3]黃圓.基於事後監督視角的央行會計核算風險及防範對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7***

  [4]蓋春娥.資料集中下對加強會計核算管理的思考[J].金融科技時代,2015***9***

  會計畢業論文範文二: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可行性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人力資源價值的內涵和人力資源會計的模式後,提出建立人力資源價值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設計了一套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體系做準備,以準確的反映人力資源的價值。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可行性;核算

  一、概述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消費為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規模經濟和要素質量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方面,其中人力資源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貢獻率遠遠大於物質資源。此外,關於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也日益為世界各國及各國的管理界所認識。人力資源存量的積累和增長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增長,而經濟的增長又反過來需要更多的掌握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即對人力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無法體現出人力資源的變化情況。因此,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執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核算體系就尤為必要。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內涵和模式

  1.人力資源的內涵。關於人力資源的定義,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觀點:一類是從人力資源載體的角度出發,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定時期、一定社會區域內在適齡勞動人口和超過勞動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的總和,也即把人力資源等同於勞動力資源;另一類是從人力***體力、知識、智力和技能等***的角度出發,認為人力資源是指一定時期、一定社會區域內在適齡勞動人口和超過勞動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所擁有的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包括已經投入和尚未投入社會財富創造活動的能力***的總和。

  2.人力資源會計的模式。目前關於人力資源會計的種類基本上可分為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和勞動者權益會計這三種類型,它們分別核算的內容是:人力資源成本的核算,如取得成本、培訓成本等等;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即採用怎樣的方法來確認人力資源的價值;人力資源權益核算的具體內容可以包括為:勞動者應享有的所有權利,主要是指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和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福利和保險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三、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

  21世紀是一個經濟不斷膨脹的時期,此時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不斷深化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不僅使企業內部十分重視人力資源的資訊,企業外部的投資者或客戶也十分關心其人力資源情況,這就對設立人力資源會計提供了迫切的要求。首先,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的增長,財富的創造將不再依靠物質資料的投入和消耗,而是主要依靠知識。知識載體的人力資源成為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不僅靠傳統會計資訊系統提供的資料,還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資源會計。其次,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生產資源,通過對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產出。但人力資源投資收益如何又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會計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進行核算,以考核其經濟效益。同時,人力資源會計將人力資源確定為資產,正確區分了投資與耗費的差別,可以使企業會計資訊反映更準確。再次,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生產資源,通過對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產出。但人力資源投資收益如何又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會計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進行核算,以考核其經濟效益。同時,人力資源會計將人力資源確定為資產,正確區分了投資與耗費的差別,可以使企業會計資訊反映更準確。最後,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正確評估企業資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的需要。任何企業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人、財、物等基本經濟要素。我國的國有企業中,除了財、物資源外,還存在著大批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他們是企業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但是,傳統的會計方法忽視了對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使企業人才無償外流;在資產評估中,也低估了國有資產的價值,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實施人力資源會計,全面計量企業的經濟資源,有利於對企業資產的正確評估。

  四、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可行性

  在建立人力資源會計不僅是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有其可行之處,並且這些可行之處都可以得到各大學者的認可。首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為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奠定了基礎。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知識、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之間競爭,知識的創造、利用與增值,資源合理配置,最終都靠知識的載體——知識型的員工來實現。多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教育質量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斷增加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企業也採取高薪聘用專家、重獎科技人員等措施,加大對人力資源投資力度。“人力也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成為人們的共識,這就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基礎。其次,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的建立為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創造了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流動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也使用人單位與從業人員之間實現雙向選擇,有利於人力資源在全社會範圍內得到優化配置。人才的流動及其價值實現,使人力資源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創造了條件。第三,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奠定了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國外人力資源會計研究30多年來,已形成較成熟的理論體系,並開始在實務中運用。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解決了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計量上的一些難題,初步形成了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理論,並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具體運用提出了種種設想。這些理論研究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第四,會計報表使用人對人力資源會計資訊的需求是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動力。傳統會計報表沒有企業人力資源的變化情況,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損益表中,傳統會計將人力資源的投資成本列為本期費用,而未予以資本化列為資產,從而歪曲和低估了本期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在企業資產總額中並未包括人力資產,從而歪曲和低估了企業實際擁有的人力和物力資產總額,及企業未來盈利能力。人力資源會計提供的會計資訊,能夠更確切地分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投資比例和投資效果,更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總資產中人力資產、物質資產的比例,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對人力資源會計資訊的需求形成了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強大動力。

  五、結語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規模經濟和要素質量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方面,其中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貢獻率遠遠大於物質資本。此外,關於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也日益為世界各國及各國的管理界所認識。而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無法體現出人力資源的變化情況。因此,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執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核算體系就尤為必要。

  參考文獻:

  [1]朱金鳳,薛惠鋒.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進展和現狀揭示[J].生產力研究,2006***5***:264—265.

  [2]聶紹群.關於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幾點看法[J].商場現代化,2006***459***:251—252.

  [3]齊君,邵其軍.中國會計學會“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綜述.人力資源會計專題***1999***.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137.

  [4]郎雲輝.知識密集型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6.

  [5]段敏生.淺談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J].財會月刊,2006***9***:19—20.

  [6]張文賢.人力資源資源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會計畢業設計論文
本科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精選
相關知識
大學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有關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財務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基礎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審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會計畢業論文開題範文
管理會計類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專科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會計學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